周恩来总理成长故事大全及感人事迹盘点

2017-09-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周恩来小时候非常的勤奋好学,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周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不!”周恩

周恩来小时候非常的勤奋好学,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

“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周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

1911 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表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年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对于魏校长的问题,有的学生回答是为了光耀门楣、光宗耀祖而读书;有的回答为了明礼而读书;更有人说是为了父母而读书,引得同学哄堂大笑。魏校长听了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来到周恩来面前。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周恩来是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中共五大书记中,最能喝酒,最会喝酒的,当属堪称“千杯不醉”的周恩来。周恩来饮食简单,唯一的喜好是喝点酒。因长期做统战工作需要应酬,他酒量很大,且杯中酒从不掺水作假。与人碰杯时,总是面带微笑,友好地目视对方。但他从不勉强别人。如果客人不善饮酒,他总能谅解,说“能喝就喝,不能喝也没有关系”。而他自己从不马虎,如果“干杯”的话由他自己说出口,就一定会喝完,绝不应付。

同时,周恩来更是深知酒的厉害,一直牢记毛泽东“不耽误革命工作”的指示,专门为共和国外交外事人员做出“喝酒不准超过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的规定,并通报国内外各部门切实执行。他还说:“我们不管哪一级领导,喝酒都要自律,而且做下级的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领导,让他们少喝酒,更不能喝醉酒。”晚年的周恩来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按照医生的嘱咐,不能再喝酒了。与客人碰杯时,他便只举杯,不喝,但却会如实向客人说明情况,赢得一片赞扬。

一次,周恩来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和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

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周恩来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惊,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周恩来笑着说:“唉,我没影响你的工作吧?”“没有,没有”,机械师赶忙说。周恩来这种尊重别人,讲礼貌的好品质、好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机械师和在场的所有人。

某次,一个美记者采访周恩来时,看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他以一种讥讽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周恩来淡淡一笑,答道:“谈起这支派克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个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无功不受禄,就推辞。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派克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恩来: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恩来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

在一次招待会上,尼克松一次问周恩来总理:“总理阁下,中国好,林彪为什么提出往苏联跑?”周恩来回答:“这不奇怪。大自然好,苍蝇还是要往厕所跑嘛!”一位西方女记者对着话筒匆匆问道:“周恩来先生,可不可以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可以的。”周恩来微笑着回答。“您已经60多岁了,为什么依然神采奕奕,记忆非凡,显得这样年轻、英俊?”

场内顿时响起了友善的笑声和议论声,这正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周恩来温和地笑了笑,待场内安静下来,才声音宏亮地坦然回答:“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翻译流利地译出周恩来的话,整个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各国记者无不为周恩来的巧妙回答所折服。

某次,周恩来设宴招待外宾。上来一道汤菜,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外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周总理对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在外交场合出现法西斯的标志很容易引起外交纠纷,尤其是曾经遭受法西斯铁蹄蹂躏的国家,他们看见这种标志是很反感的。周总理的解释及时解除了他们的误会,但令人叫绝的是周总理借题发挥,号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那个菜吃掉。意外的这么一个被动场面,经周总理反意正解,反倒起了活跃宴会气氛的作用。

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这位记者以为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恩来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不得不说周恩来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

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