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科学家贝时璋 贝时璋爱国科学家的不凡人生

2018-04-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浙江大学被迫西迁,辗转迁徙,历经艰辛,于l940年1月到达贵州,先后在遵义.湄潭.永兴等地坚持办学,直至l945年抗战胜利.在浙大西迁途中,在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中,贝时璋始终没有停止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一路坚持利用一切零碎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和绘图.在1938年,学校抵达江西泰和县时,他已绘制了教学急需的图片百余张.l939年2月5日,敌机在广西宜山标营浙大校舍投弹118枚,学校损失惨重,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在残垣断壁中,贝时璋照常给学生上课.在西迁的路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浙江大学被迫西迁,辗转迁徙,历经艰辛,于l940年1月到达贵州,先后在遵义、湄潭、永兴等地坚持办学,直至l945年抗战胜利。

在浙大西迁途中,在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中,贝时璋始终没有停止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一路坚持利用一切零碎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和绘图。在1938年,学校抵达江西泰和县时,他已绘制了教学急需的图片百余张。l939年2月5日,敌机在广西宜山标营浙大校舍投弹118枚,学校损失惨重,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在残垣断壁中,贝时璋照常给学生上课。

在西迁的路上,贝时璋把系里的各种仪器、资料看得比自家的财产都重要,做了精心保护。对这段经历,贝时璋的学生杨福愉院士曾回忆说:"当时他家里也有不少网难,上有老下有小,但贝老先公后私,结果4次搬迁,系里损失不大,而他个人的东西却丢失不少。"

贝时璋这一代知识分子,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都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忘我地T作。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有这样一批人,亡国是绝不可能的。

到达贵州以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局势相对稳定,浙大的教学、研究工作逐步走上正轨。1944年10月,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等人曾到贵州湄潭参观浙江大学,特别参观了贝时璋、罗宗洛和谈家桢三位教授的实验室。回到英国后,他发表文章盛赞浙大是"东方的剑桥"

这一时期,贝时璋的研究工作也逐步深入,相继发表了一批重要的论文。1942年发表《南京丰年虫的二倍体中间性》,l943年发表《卵黄粒与细胞之重建》和《丰年虫中间性生殖细胞的转变》,1944年发表《Slvlaria fossularis(一种环节动物)的自然裂殖与再生》和《摇蚊的咽侧体和心侧体》,1945年发表《摇蚊唾液腺染色体的结构》和《色素细胞活动与温度和眼柄提取物浓度的关系》,1946年发表《Stvlaria fossularis(一种环节动物)在不同温度下的裂殖和分解》。

1948年,中国学术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就是中央研究院主持开展的中国第一届院士选举。这是近现代中国学术界的重要事件之一。共选f{{院士81名,一大批闪闪发光的学术巨人名列其中,如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严济慈、朱家骅、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冯友兰、胡适、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郭沫若、马寅初等。

这批学术巨人代表了当时中国学术界的最高层面,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这些院士共分为三组,即数理组、生物组和人文组。贝时璋居生物组第三位。

1949年5月,贝时璋被任命为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

进入中国科学院

1949年春,当全国解放胜利在望的时候,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以推动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贝时璋是组建中国科学院最初的倡议者之一。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中科院成立伊始,就整合全国科研机构,调整各科专家,在北京和全国各地组建了第一批研究所。

1950年,中科院授命贝时璋在上海成立实验生物研究所,并任所长。接到任命后,贝时璋立即从杭州来到上海,着手创建中科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研究所正式成立。

实验生物研究所成立后,主要开展了对轮虫的再生和虾的眼柄激素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1954年1月,中科院成立了秘书处,贝时璋被调到该处]二作。秘书处的主要任务是筹建四个学部,即数理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和哲学社会科学部。在筹建学部的时候,即将兼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的竺可桢副院长找贝时璋谈话,希望他担任生物学地学部副主任,却被他竭力推辞掉了。

他在科研上很自信,但在行政领导方面,怕做不好,给党和人民的科学事业带来损失。几天以后,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张稼夫又找他,还是希望他出任生物学地学部副主任,他还是没有同意。

1954年12月至l955年1月,中科院成立了一个由贝时璋参加的科学考察小组,对全国22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束后,考察小组撰写了考察报告,对抗生素的研究与生产、中药研究与中医机构脱节、橡胶植物问题、恢复微量元素研究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在广州建立综合性的华南研究所,在上海建立生物化学研究所。

这些意见都得到了中科院的采纳。比如,考察报告认为,我国在抗生素的研究、生产、推广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建议中科院报国务院采取必要措施。此后,1955年l2月,中科院召开抗生素国际学术会议,会后建立了全国抗生素研究工作委员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抗生素事业的发展。

1955年,中科院成立了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贝时璋被任命为所长。

为了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决定编制一个科学发展长远规划《l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这一任务主要由中科院承担,贝时璋是这一规划的重要参与制定者之一,并与周培源一起主持制定了《重大理论问题规划》。

这一规划对推动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后,贝时璋几乎参与了我国每一个重要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如全国《l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l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