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薇主持人 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田薇 中国女性要四自

2017-07-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主持人田薇,前来参加慧眼中国环球论坛,她受访谈中国女性问题,中国的媒体环境,以及美国两任国务卿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图:新媒体势力崛起对传

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主持人田薇,前来参加慧眼中国环球论坛,她受访谈中国女性问题,中国的媒体环境,以及美国两任国务卿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图:新媒体势力崛起对传统主流媒体虽带来冲击,田薇认为不管媒体环境如何,必须做到心中的公平及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星期一(11日)下午,在慧眼中国环球论坛2011年会的中国女性议题研讨会上,担任主席的世界经济论坛前掌门人Claude Smadja,首先引述报道说中国女性在奢侈品上的支出增速达到了男性的两倍,偏爱购买威士忌和跑车。

接下来,嘉宾们就中国当代女性在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影响力,以及女性在文化、内涵、观念、追求和价值定位方面的转变等话题进行了集中探讨,令人对中国女性在社会发展和公共事务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了一番新认识。

但在研讨会即将结束的交流环节上,却出了一段小插曲,台下一名男士有点激动地说:中国城市女性优渥的生活状态不足以代表全体中国女性的现况,不认同这种以偏概全的论调。

现场气氛骤然有点小尴尬,这时,台上一名嘉宾微笑着接过话筒,用流利的英文说:“作为女性,我们总是乐见男士对女性议题有热忱,即使是过度热忱,也是一件好事,不是吗?遗憾的是,今天的时间有限,很多问题我们无法做更深入的细部引申,所以只能点到为止。”她短短几句话就打破了窘境,说这番话的正是受邀来新参加该论坛的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CCTV News)主持人——田薇。

看中国女性问题

记者面前的田薇,一如她在电视上主持时事对谈节目时的温文尔雅,但柔软外表下,是她的聪慧善思、辩才无碍,这从她言谈中轻易得见。拾起那天论坛未完的话题,向这名世界经济论坛性别平等委员会委员发问:中国女性目前到底面临怎样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国家,一个充满了自相矛盾的国家,这个‘自相矛盾’不是贬义,实际上是一种‘多样化’,这种多样化有时候是一件好事,有时候也是一种挑战,比如:中国内陆和沿海城市之间的区别,以及中国内部所存在的贫富差异,分化和不同不仅在中国女性议题上体现,也体现在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田薇不费赘思地指出,“我们当然不能说中国城市女性就能代表中国农村女性,社会层次的不同和资源享有的差距使得每一类女性都面临困难,农村女性可能更多存在着自我决定权的问题,她们负责农耕、持家、养老、育儿的重担,但几千年下来,从没得到一个公分公断,她们繁重劳动的成果很难以有偿报酬的形式获得肯定,社会应该也必须意识到农村女性的贡献和处境。

对比而言,田薇认为城市女性有更多受教育和表达诉求的机会,在经济上富足了,但对于成功的定义却出现了分歧。“有的年轻女性炫富逐富、崇拜物质,的确是个很明显的倾向,我个人的总结是中国正处于价值观的转变过程,女性面对的诱惑很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方面都产生了疑惑。

有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很容易就获得了物质,但我觉得唯有付出自己的奋斗,才会真正尝到成功的喜悦。话说回来,还是要做‘四自’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看主持工作

田薇没有评价自己是否成功,但细看她的经历,却早已达成并远远超越了一般媒体人的职责与成就:她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英语广播谈话节目;担任驻美记者时,她有关美国选举和中美关系的分析报道得到广泛好评,荣获中国国家新闻奖一等奖,以及中国国际报道彩虹奖;在央视固定主持《对话》(Dialogue)和《世界观察》(World Insight)等旗舰栏目,睿智犀利却又不乏幽默亲切的风格受到国内外高层人士的认可;她关注中国媒体发展、性别平等、儿童权益等问题,多次在世界妇女大会等大型国际会议中担任演讲人,也长期参与和主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举办的公共活动,以自己的公众影响力支持减灾、扶贫等公益事业……

她说:“我始终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份热衷,别人常问我这么长时间怎么能继续热情迸发,怎么能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我觉得这就是热爱吧,没别的可说。”北京生、北京长的田薇说自己是典型的北京女孩儿,她的儿化音拖得极短,却有恰到好处的趣致。尽管可能已经过了“女孩儿”的年龄,但用“女孩儿”来称自己的女人,总让人觉得可爱,似是北京女人的特色。

田薇笑道:“我有时候说话也会很直接,北京人嘛,但我在成长过程中也受到了美国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影响,对英文特别有兴趣,我开始学英文的时候,英文在中国算冷门专业,信息和资源都很有限,除非进专门院校,否则这种兴趣就只能是兴趣了。

学工科的父亲希望我女承父业,走工科的道路,但我的工科实在是不灵啊。幸好,我有个很开明的外祖母,她在自己的年代没有受过太多教育,却有远见让我母亲和我接受非常好的教育,并自由选择自己的志向,这让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

看中美关系

标准的英语和敏锐的触觉,使田薇在新闻工作中如鱼得水,她曾专访多位国家领袖、政治明星、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各方面的杰出人士。众多的受访者中,美国国务卿希拉莉给田薇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拉莉2009年出访中国,那不仅是她就任美国首席外交官以来的首次出访,也是美国务卿近50年来第一次将亚洲作为外交出访首选,希拉莉更在此行前明言:“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将是本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作为媒体工作者,田薇无可避免地成为很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人和记录者;而作为一个“老百姓”,田薇思考,难道国际新闻就必须上升为官方辞令,完全脱离人类感情和生活元素?“我和希拉莉的对话更应该像是两个女人的对话,虽然一个年轻一点,一个更加成熟;一个任职媒体行业,一个投身政治事业;一个来自于东方,一个来自于西方,但我希望那是很个人的、很平衡的一种交流。”

田薇斟酌过后,对希拉莉这样“公器私用”地设问:“我的小侄子只有7岁,我的外祖母快到100岁了,他们作为普通的中国人,有老也有小,都知道你,所以我想请你对我的小侄子和外祖母说一说——到底美国人对中国人而言,是不是朋友?”

希拉莉是这么回答田薇的:“我致力于创造中美间积极和友好的关系,我们是有不同意见,朋友间都会有不同意见,更何况国与国之间呢?不过,我希望通过共同努力,不仅能在发展双边关系方面,也谋求在我们两国人民福祉方面,看到越来越多的机会。

”这个答案在田薇看来的确很“外交”,但身为报道中美关系的资深记者,田薇觉得希拉莉的声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精英社会,也包括了民主、共和两党对中国的观感。田薇进一步解读说:“作为政治体和经济体,国与国之间可能在某个时间、某个局面,发生一些冲突;但站在人的角度,则应该是感情和心灵的交流。”

这番体会在她之前采访过的美国前国务卿——88岁的基辛格时,有了更深刻的印证。基辛格对田薇说:“你知道吗?美中两国之间在冷战结束之后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虽没有很具体的话题讨论,但总愿意拿出很多时间,双方不厌其烦地互相转告:各自的未来是什么?各自的目标是什么?怎么达成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各自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田薇说:“基辛格先生口中的‘交底儿’,使得国家之间无论突发什么事件,面临何种跌宕,都能在设置好的一种框架和思维方式之中理解问题的根源,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

如此亮丽的女人也有着如此精深的见解!如果“思辨”是女性的价值之一,那么,田薇是一个绝有价值的女人。

看中国媒体

田薇认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媒体生态在十几年之内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网志微博、草根舆论、公民记者等新媒体势力的崛起,对传统主流媒体产生了巨大冲击,她觉得目前主流媒体的从业人员应该更“self-congratulatory”一点,这在她看来不是自我赞颂,“对于我们这些一个计划接一个计划落实、一个采访接一个采访组织、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想的记者和主持人来说,信心的建立和各方的鼓励很重要,给自己一股劲儿走下去。

对中国媒体的话语权和敏感议题的拿捏,田薇的见解是:“处理所谓‘政治敏感’或‘社会敏感’的新闻,首先要做到心中的公平,无论环境如何,都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我觉得称职的媒体人不是不负责任地去抱怨,而是将报道立足于对一个事件更多的了解,对争论双方、甚至是多方的利益冲突的全盘掌握。也许只是半小时、一小时的节目,但为达公正,背后有太多功课要做。”

央视近期的一则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就公开批评在微博上转发反同性恋博文的中国演员吕丽萍,并要求吕丽萍反省。以此为例,田薇指出中国的舆论尺度和包容程度的确在不断扩大,“中国媒体人能够做出与以往不同的评述,这是中国媒体多样化的趋势,是可喜可贺的。

“我倡导一种辩论的风气,因为在我们的华人文化当中更多的是复述的文化,但较少有批判思维(critical thinking)、辩论文化或讨论文化。思想碰撞,这是我在自己的节目中将贯彻如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