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欧兴田简历 抗战老兵欧兴田32载自建陵园守护烈士英灵

2018-01-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清凉见风骨,日久见精神.清明假日期间,到安徽省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凭吊抗战烈士英灵的人络绎不绝.感召他们的,除了英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还有在世的抗战老兵欧兴田32


清凉见风骨,日久见精神。清明假日期间,到安徽省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凭吊抗战烈士英灵的人络绎不绝。感召他们的,除了英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还有在世的抗战老兵欧兴田32年来不间断的义举。1941年11月的一天,欧兴田随部队转战清凉集,目睹了终生难忘的一幕:他所在部队的60余人与日军遭遇,在炮火中全部阵亡。

1981年,返乡休养的欧兴田做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在当年的战场上,修建一座烈士陵园,把战友重新聚在一起。

在建园用地得到政府批准后,欧兴田揣着一生的积蓄,在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上搭了个草棚子住了进去。在积蓄几乎全部用光后,他把每月的工资大部分拿来偿还建园拖欠的工钱。实在难以为继时,他拖着伤残之躯寻访故友募捐了13万元。

不仅如此,欧兴田还把自己下半生的积蓄预支出去。政府曾经两次要给他10多万元的保险费,面对找上门来的工作人员,欧兴田说:你不要给我,要给就朝烈士陵园里搁。经过7年多的不懈努力,一座耗资上百万元、占地22亩的陵园建了起来。

紧接着,欧兴田踏上了茫茫的找寻之路,他要把散落在各地的英灵们请回来: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战友,只要找得到,就一个不能少,实在找不到遗骨,就把他的名字和生平刻在陵园的石碑上,让人们永远铭记。

烈士们的家乡多半是偏僻的地方,交通条件落后,不但不通车,很多路高低不平连自行车也不能骑。这样的旅程,老人硬是跑了两年多,骑坏了6辆自行车,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记录下来2400多个当年牺牲战友的名字和生平。

1991年起,欧兴田先后将23位有尸骨的战友移入园中,而对于没有尸骨的,他也都立上墓碑,并亲自撰文刻上他们的名字和生平。如今,在12米的碑廊中,他已经刻下了2400多个战友的名字,而且越来越多的烈士家庭找到他,请求将烈士骨灰迁进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