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的之去世 “上海地铁之父”刘建航昨去世

2017-07-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晨报讯 被业界称为"上海地铁之父"的刘建航院士昨天去世,享年88岁.上海地铁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地铁100年走过的历程,现在上海地铁总里程数已达600多公里

晨报讯 被业界称为“上海地铁之父”的刘建航院士昨天去世,享年88岁。上海地铁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地铁100年走过的历程,现在上海地铁总里程数已达600多公里,在这期间,刘建航一直在为上海地铁建设默默奉献。

刘建航1929年出生,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任上海市建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是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他攻克了衬砌结构防水关键,用以建成第一条黄浦江越江隧道及地铁试验段,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还解决了喷发沼气流沙等世界罕见难题。其代表作有《盾构法隧道》等。

仅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上海地铁从无到有,从上世纪被外国专家断言“这里的软土层不能造地铁”,直到现在线路规模已是世界第一。这样的飞速发展背后,有着刘建航这样的荜路蓝缕的建设先驱者所付出的努力。针对上海地铁建设,刘建航很早就提出了重要理论,比如他提出,上海的软土层,需要分区、分块、分层、对称、平衡、限时挖土。这种挖法,国外从未提出过。

建造地铁1号线时,刘建航进一步总结了1号线的工程经验,最终归纳出“时空效应理论”,就是开挖的时候,时间和空间需要一起计算好。比如限定先挖某一块面积,限定先往下挖几米,按照种种参数计算,必须8个小时内挖好,及时做支撑。

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再挖就会造成较大的沉降和变形。时间和空间两个因素,同时影响着挖土的质量。这是上海能够在软土层建造地铁的法宝之一,也是国外从未有过的理论。建设1号线时,这套办法只是粗浅的想法,在1号线建站时略有应证。但在建造2号线时,“时空效应理论”得到了充分利用和继承提升。可以说,2号线的顺利建造,真正为上海后来铺就几百公里长的地铁开创了条件。

2007年,刘建航曾经接受晨报记者采访。他对记者深情回忆起尘封已久的往昔岁月:“上海最早的地铁建在哪里?上海最早的地铁就是1965年建成的衡山路试验线,当时建成了双线600米地铁试验隧道。这件事一直对外界保密,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向外界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