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都去哪些地方 爸爸去哪儿第一期在灵水村拍的吗

2018-03-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随着<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明星亲子真人秀受到大家的青睐.随后爸爸去哪儿?爸爸去哪里了?爸爸你去哪儿了也成为大家的口头禅!<爸爸去哪儿>取景地在一夜之间也成为京郊

随着《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明星亲子真人秀受到大家的青睐。随后爸爸去哪儿?爸爸去哪里了?爸爸你去哪儿了也成为大家的口头禅!《爸爸去哪儿》取景地在一夜之间也成为京郊旅游的新热点。门头沟斋堂镇灵水村,你来过吗?还在犹豫什么?怎能错过呢?童鞋们,走起……

随着明星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热播,门头沟斋堂镇灵水村成为市民周末游的新去处,蜘蛛房、村长房……不仅林志颖、郭涛等5位爸爸和孩子们曾住过的小屋被人们追着参观,连孩子们喂过的小山羊也都成了明星宠物。据村长介绍,来小山村里的游客比平时多了五倍。

上周五中午,北京青年报记者抵达灵水村村口停车场时看到,这里已经停了七八辆私家车,多位游客带着相机在村里拍拍走走。正在下棋的村民表示,最近几周,双休日来村里旅游的游客特别多,停车场上车辆塞得满满当当,很多人都会跟村民打听《爸爸去哪儿》取景地,村民们更是乐于凑上前说上几句,热情地给游客指引各个“地标”。

因为这档节目,刚上任4个月的灵水村村主任刘志利手机打得发烫,接待媒体采访成了大忙人。“虽然我们离灵山不远,但之前来旅游的人不多,往年过完国庆村里就没什么游客了,现在明显增加了四五倍。”刘志利说,“村里日均接待量达200人,农家乐住宿按每位30元收费,一天三顿饭每位100元。虽然游客多了,农家乐也没涨价。”

现在的灵水八景被认为是东岭石人、西山莲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柏抱桑榆、灵泉银杏、举人宅院和寺庙遗址。

北京人都知道一句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在灵水村,这句俗语被演绎成“先有灵泉寺,后有灵水村。”

灵水村三面环山,村依山而建,水绕村而流,从高空看上去,整个村子有点像乌龟,龟为“四灵”之一,相传“灵水”既源于此。村里人讲俯瞰灵水的最佳地点应是村南头的山上。走进灵水村,就能感受到她千年不变的文脉,以及深厚的历史积淀赋予灵水村的儒雅气质。

走进灵水村,不禁让人由衷地赞叹她的文脉千年不断。

史积淀赋予灵水村的儒雅气质,全写在斑驳的砖瓦上,寺庙的残柱间,老宅的天井里……甚至连那些千年古树的枝叶里都仿佛记忆着灵水村的学子们诵读的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村西莲花山下的灵泉禅寺,是灵水村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寺庙,也是有文字记载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

明《宛署杂记》记载:“灵泉禅寺,在凌(灵)水村起自汉,弘治年间(1485-1505)僧海员重修,庶吉士论记”。汉代建筑已是片瓦无存了,我们只能获得一些明代该寺的情况。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拍摄场地就是灵水村。

灵水先人以“风水”理论择地建村,定“四神砂”而立玄武(龟形)为村形。群山环抱中的村庄,前罩抓鬏山,后靠莲花山,依山泉而建,水绕村而流,构成“天人合一”自然格局。

灵水村古民居是中国北方明清时期乡村民居建筑的典范,原貌保存较好。现有明代民居20余间,清代民居100余间。

灵水村前后有三条石头街道,层层叠叠的房子簇拥在一起,一座座古民居错落有序。现保存完整的“举人宅院”,以刘懋桓、刘增广、谭瑞龙、刘明飞等举人的宅院最为典雅精致,建筑为砖瓦结构,青砖灰瓦,布局合理,门楼、影壁、石阶一应俱全,其间的石刻、雕画、宅门、楹联体现出深厚文化内涵。

灵水古代出举人,近代出学子,现代出名人,明清两代最为兴旺,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明初就建有社学,尊师重教,读书上进蔚然成风,出过22名举人、两名进士和10余名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监生,得名“灵水举人村”。村前所立影壁“灵水举人村”为全国著名书法家杨再春先生书写。

灵水村灵泉禅寺始建于汉代,是北京最早的寺庙,现存明代弘治年间重修的门楼。此外有娘娘庙、火龙王庙、文昌阁及魁星楼大小17座庙宇,村外还有一座建于元代的天主教堂。山野村落中,佛、道、儒、天主四教各领风骚,相融共存,形成“四教合一”独特宗教现象。

要说灵水村最著名的,除了明传百年的“举人村”之名,就属独特的“灵水八景”了。

站在村中向东看,距灵水10公里的髽髻山上有一站在山顶上的石人高高站立远眺家乡,向村中招手,向家乡告别之姿;一只手抬起也似一教书先生写字,村人传说灵水村出文人与此风水有关。最远的那座山,从最高峰向左边数第二个高峰下边的那个小僦僦就是传说中的石人。

灵水村西山名叫“独山”,又叫“莲花山”,在村外看去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绽放,形象逼真。山上层峦叠翠,郁郁葱葱,美不胜收。这个初春的季节看上去独山的色彩还很单调,而空中的风筝却象莲花飘浮在山前的空中,是否也能算新“独山莲花”

灵水村整个村落布局形似一巨龟。南岭是观村整体形状的最佳地点,古人建灵水村时是依“玄武”而修建房舍与寺庙的。玄武(龟)头朝南,尾朝北,三条东西走向街道与南北走向的胡同构成分明的龟纹,龟纹的大小块是由四合院组成的。有人说,灵水村的村名的“灵”字就由村落整体布局而来。

灵水村北有一座小山岗,名为“北山”,山口处有一株千年古柏(侧柏),树冠平展,枝杈横生,树叶茂盛,宛如华盖,傲然独秀,被当地人美称为“京西灵芝”,为国家一级古树。当你在古柏树下仰观宛如华盖的树冠,满树的枝桠美得让人屏吸。

两株千年古柏(侧柏)长在南海火龙王庙内,相距10余米,里侧一枝上长出一棵榆树,分叉处生出一棵桑树,榆柏两树,苍黛交映,情趣盎然。人们称之为“柏抱桑”和“柏抱榆”,是灵水八景之一,是北京灵水村的“古柏奇观”中的两奇观。

这两棵树有千年以上的树龄,长在火龙王庙院内,是否是僧人所种?桑和榆是否是人为嫁接而成,这种嫁接异种树是否可能?如果是人为嫁接或有人有意培植“柏抱榆桑”,它对这个文化村寓意着什么?这些都是让后人费解的谜团。

银杏树素有“活化石”之称。在灵泉禅寺遗址院内,长有两棵树龄达几百年的高大银杏树,为国家二级古树。这两棵树本来都为雄性,本不能结果,但奇特地是,其中西侧的一颗银杏树上长有一雌性“树椎”,长120厘米,直径20多厘米,树椎向上的一枝每年结果。

有人说,这一树椎是先人将雌枝嫁接在雄树上而长成的。看来住这里的僧人或村民几百年前就已掌握了高超的银杏树嫁接技术,这在今天也不易。灵水村的这棵古老而神秘的“雌雄同体”银杏树,总是让来此观赏的人们啧啧称叹。

灵水村现有多处举人故居宅院遗址,如刘懋恒、刘增广等故居。这些宅院多为三进和五进宅院,建有门楼、影壁、高台阶、大板门,过厅宽大,雕梁画柱,墙壁磨砖对缝,墙体厚实,砖雕简洁而讲究,花饰粗犷中含秀美,建筑风格具有“乡村士大夫”风范和文人风雅,是八景中不可或缺的一景。

灵水村过去共有寺庙17座。其中佛教寺庙2座,为灵泉禅寺和白衣观音菩萨庙;儒教寺庙2座,为文昌阁和魁星楼;其余13座为道教和民间信仰寺庙,为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玉皇庙、天王庙、玄帝观、关帝庙、五道庙、二郎庙、马王庙、山神庙、牛王庙、三圣庙和土地庙。

以儒学为代表的文昌阁和魁星楼,在中国北方的乡村比较少见,说明古时灵水村人对文化的重视。儒、道、佛和各种民间信仰共处一地的现象在中国乡村并不罕见,但是难得的是一个村子建有如此多的寺庙,可见灵水村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对各种文化的包容精神。

尽管灵水村大多数寺庙随着时光流逝已不复存在,但现存的灵泉禅寺、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等残垣断壁仍让人抚今追昔,体会到当年青烟缭绕、香客云集的热闹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