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建设2016 2016中外绿色人居论坛开幕 首日四大分论坛干货满满

2018-01-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2月1日上午,第十三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暨第二届绿色自贸区活动周的第一个分论坛"海绵城市分论坛"成功举办.由五位专家进行汇报演讲,内容涵盖了

12月1日上午,第十三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暨第二届绿色自贸区活动周的第一个分论坛“海绵城市分论坛”成功举办。由五位专家进行汇报演讲,内容涵盖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形成、国家规范体系内容及试点城市实施情况等,鲜明生动的案例,描绘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最新进展和可喜成果。

该分论坛由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办,招商蛇口、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协办。

——招商蛇口首席绿色低碳官胡建新致开幕辞

——深圳市海绵城市领导小组胡细银局长致辞

业界专家主题演讲

中国建筑设计院副院长、住建部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委员赵锂:海绵城市建设是多目标的低影响开发利用的整合与发展,要遵循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三步走,在规划布局过程中考虑生态优先等原则。

北京建筑大学车伍教授:海绵城市的发展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系统实施城市规划;在发展阶段,雨洪管理为核心。要搭建多专业团队和与强有力的地方政府合作的模式。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翟立晓:围绕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要点,重点解读北京市相关政策及规定,并介绍了嘉兴、池州、西安和北京等地建设海绵城市的案例。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住建部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委员周玉文:城市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不能完全追求自然生态系统,否则城市无法维持。海绵城市的建设要“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在建设框架下定义科学防治城市内涝灾害的工程体系。

中国建设设计院绿研中心主任赵昕:在太子湾片区的建设中,企业主导的区域型海绵城市建设的具有极强的研究意义和项目价值、规划和目标等内容。填海是人为构建生态系统,重视生态问题的同时,要结合不同地域的情况制定建设方案。

与会专家认为,海绵城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的一大新挑战。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要统筹顶层设计并兼顾技术体系,充分利用雨洪解决城市内涝、景观等问题,将城市建设与自然融合,推进我国现代化生态建设。这与招商蛇口的品牌理念“城市生长的力量”不谋而合。

12月1日下午,“智慧城市”、“绿色运营”与“绿色生活”三大平行分论坛在蛇口同时举行。

四小时的热烈讨论中,从对前海蛇口自贸区智慧城市规划的介绍,到时空大数据和航天科技应用角度探讨智慧城市构建路径,更有IBM、 埃森哲、华为等企业高管畅谈智慧城市的未来图景,为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智慧碰撞。

华为消费者BG智能家居生态负责人 庾征:所有人都知道城区、城市都是智慧化的,华为、招商蛇口、IBM、埃森哲等企业将联合起来,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一起把智慧城市办得更好。

上海迪斯尼总部项目经理 林海雄:我针对太子湾提出建议,提供一个独特的主题:邮轮主题、邮轮文化,其他业态围绕它转。这也是迪斯尼给我的巨大冲击。

与会专家结合当今大数据下能耗的可视化管理与数据的量化分析等手段,系统的讲解了现阶段国内运用的绿色运营管理模式及发展空间。并在圆桌讨论中,对于建筑绿色运营中所遇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结合各自不同领域的经验,为绿色运营的进一步完善出谋划策。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许鹏:目前的空调系统故障率非常高,我国的空调系统诊断应用较少,但分项计量走在世界前列。使用逐渐分项计量电耗数据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很好的完成实际建筑的建模和校验,而且基于模型的空调系统诊断方法可在理想的空调系统故障诊断基础上进行深入诊断。

博锐尚格节能技术公司副总裁 、博士窦强:把物业工作与物联网结合,通过集群化管理,根据物业运营部的统计结果,将工作任务合理化分配,提高人员工作效率。通过建立数据基础、业务流程、业务逻辑升级、用户画像,做到区域化的绿色运营新模式。

深圳建科院副总工程师、研创中心总监、博士郝斌:从近年来太阳能热水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资源浪费,引出建筑设计初期的能效评估与在建筑投入使用运营过程中实际的能耗的不同,强调了运营管理在建筑全周期能耗中的重要性。

联合技术(UTC)公司、博士翟超群:建筑信息化管理,集成仅仅是最简单的信息处理,如何通过这些数据使得各方的联动是另外的一个问题。一种实效性能源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可视、对标、诊断、优化四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建筑总公司技术中心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孙鹏程:国内的建筑调试集中在运行维护阶段,设计与建造分开。未来我国建筑调试发展方向是单体建筑调试向区域系统联合运行转变以及调试过程中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12月1日下午,“绿色生活分论坛”在蛇口网谷企业之家举办,来自国内外的环保学者和企业家分享了低碳社区的政策解读、技术细节以及未来畅想,鼓励每个人从垃圾分类、旧物回收、绿色出行等点滴构建低碳利益链,共同迎接低碳绿色未来。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NCSC政策法规研究部博士、副研究员杨秀:从贝丁顿社区的零能耗和循环的资源利用,到德国沃邦建立私车共享的租赁制度;从瑞典哈马比的城市废弃地进行社区建设到丹麦太阳风社区较成熟的公众参与的制度,通过国际的案例成果,来讨论低碳社区的建设、挑战与展望。

Barry Wilson BWPI公司创始合伙人、总裁百瑞: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马上就要打破道路规划的限制,解放城市空间,使之变得更加明快、绿色、清洁、友好。当出行的距离比较远的时候,我通常使用“BMW”出行模式——自行车(B)、地铁(M)和行走(W)的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