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世界杯冠亚军决赛 齐达内加时赛失常的十大原因说

2017-06-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天使还是魔鬼 齐达内注定无法完美 -----------------------------------------------------

天使还是魔鬼 齐达内注定无法完美 --------------------------------------------------------------------------------2006-07-10 08:20:34 消息来源:体坛周报 作者:颜强
12年国家队生涯,108场法国队比赛,31球,职业生涯8年时光从一次决赛走向另一次决赛,成为第4个在两次世界杯决赛都有进球的人(此前是巴西的贝利、瓦瓦和德国的布莱特纳)……当我们面对着齐祖离去的背影,这些数据都毫无意义,输赢也毫无意义。
每个人都是一个天使,而每个天使身上某个地方都蕴藏着一个魔鬼。你永远不知道这个魔鬼会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跳出来。

当天使齐达内从距离世界杯不到两米的地方走过去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魔鬼,或者说他没有抵挡住撒旦的最后一次诱惑。
还有10分钟,完美无缺的齐达内就能以圆满的方式告别世界杯。他或许不能带领法国队在点球大战中战胜意大利,可是至不济,他都能成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为自己的传奇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话。这还只是圆满,而不是完美。
然而足球是圆的,却绝不是圆满的。所有人都想知道马特拉齐在不到30秒的时间内,用怎样的话语彻底激怒了齐达内,然而这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齐达内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身上存在的黑暗的一面。人生,或许就是一场善与恶的奋斗,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是一场世界杯决赛。


越是天才,越会具备魔性。这仿佛是职业体育世界里的一条隐性规律。谁会想到,齐达内这样一个不世出的天才,一个浓缩了世界足球过去十年所有梦想和才华的大师,在他17年职业生涯中,居然领过14张红牌。
齐达内因为两届世界杯而伟大,而两届世界杯上他都有过不可原谅的红牌——8年前,我们亲眼目睹了齐达内恶意踩踏沙特队员的红牌,只是正处于上升期的齐达内还拥有着机运,还有一场决赛给他再度证明自己,那两个禁区内的头球,彻底释放出了法国人的浪漫足球情怀。2006年的德国,几乎拥有着一个完美职业生涯的齐达内,以巨大的才情和领袖力,带领不被看好的法国打进决赛,并且在决赛中长达110分钟时间内控制着比赛。他又在比赛中找到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头球机会,然而这回布冯不可思议地单手将球托出,随后又一张不可原谅的愚蠢红牌,让他的职业生涯永远无法完美。
同样的性格缺陷,在不久前退役的另一个天才身上。博格坎普和齐达内一样,是过去十年足球世界里最具备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天才,这个天才身上,同样具备着阴暗的魔性——齐达内在球场上表现过的恶行,同样能在飞翔的荷兰天使身上找到痕迹。
现实的世界里没有完美,人类的社会中没有完人。从齐达内身上,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人性。善与恶的抗争在每个人身上、在每一秒钟都发生着。足球在这个历史性的夜晚,已经完全超越了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