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唐杰忠相声 王林王:马季走了 中国相声的时代结束了

2017-10-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季先生是一个标志,标志着相声最后的没落.尽管有郭德刚的风行,但这可能只是最后一阵的热闹,当然还有一长串相声演员的名字可以罗列,但有谁能称得上是艺术家呢?我认为

马季先生是一个标志,标志着相声最后的没落。尽管有郭德刚的风行,但这可能只是最后一阵的热闹,当然还有一长串相声演员的名字可以罗列,但有谁能称得上是艺术家呢?

我认为马季是一个标志,特别是在动乱年代还没有结束的时候,马季的《友谊颂》恢复了人们对相声这种艺术形式的记忆,在样板戏统治的年代,马季和唐杰忠的表演像一股清风,在那灰色压抑的日子里,人们得到了一时的舒缓和快乐。

我是在广播剧场里看马季表演的,那时,马季一句“绱鞋不使锥子——针(好)”“狗撵鸭子——呱呱叫”把全场逗得人仰马翻。那时人们的生活中没有一点喜剧的因素,政治的压迫和生活的贫困让人们忘记了欢笑和幽默,所以当马季和唐杰忠站在舞台上用人们都会说的生活语言表演的时候,可以想见,听腻了政治说教的观众是多么的惊讶和兴奋。

所以我说马季是一个标志,他标志着相声在动乱年代之后的复出,也标志着人们内心对生活重新渴望的复苏。

一个艺术家能够在一个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记,是一种幸运。

但我同时认为马季也是一个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因为文革之后,相声的复兴仅仅有十几年的时间,便失去了人们的关注。做为一代大师级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他经历了这短暂的辉煌,也眼看着它没落,却无能为力,而且自己最终没有成为候宝林、马三立那样的一代宗师。

马季最终给我们留下一个充满激情的形象,象他这样在舞台上充满激情的表演,只有姜昆似乎继承了真传。但这却与相声的特质有所违悖,因为候宝林式的辛辣幽默,在他的弟子马季身上好象不再存在。

相声的没落几乎已成定局。马季走了,如果没有郭德刚,那么一句“中国相声的时代结束了”是多么贴切,因为是郭德刚让人们记起了还有相声这样一种艺术,就象当年马季让人们记起相声艺术一样,如果没有郭德刚的喧哗,马季当然就是中国相声界的“末代皇帝”。

但是,属于相声的时代真的没有结束吗?郭德刚还能承担起振兴相声的重任吗?我看未必。郭德刚的走红当然是对他之前辛勤的回报,但不可否认,时尚流行之风才是郭德刚走红的助燃剂。时尚都会过时的,这就是郭德刚们要面对的未来。到剧场听相声,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还是一种排不上日程的娱乐选择。而优秀相声作品长期的空缺,也是相声少人问津的一种必然。

当然会有相声迷,就象京剧迷一直存在一样。那么,就让相声像京剧一样,成为一种文化遗产吧。没什么遗憾的,也不用呼吁拯救、振兴,艺术不是振兴出来的。

那么,马季先生可能还是一个标志,标志着相声最后的没落。尽管有郭德刚的风行,但这可能只是最后一阵的热闹,当然还有一长串相声演员的名字可以罗列,但有谁能称得上是艺术家呢?

马季先生去逝了,中国相声的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