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唯一统帅大军的公主-平阳

2018-01-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唐朝的女强人很多,中国第一个女皇帝诞生于唐朝;中国第一个女性首相出现在唐朝;中国第一支"娘子军"出现在唐朝.有人说是唐朝的鲜卑血统决定了唐朝女性的惊人业绩,平阳公主开风气之先,之后,女强人式的公主中又出现了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然而只有平阳公主死时,军队擂鼓而葬,她的事迹即使今人读起来,仍让人热血沸腾.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有一座太行山麓长城上重要的关隘--娘子关."娘子关即古苇泽关,唐初因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驻此设防,创建关城,故名娘子关."而平阳公主

唐朝的女强人很多,中国第一个女皇帝诞生于唐朝;中国第一个女性首相出现在唐朝;中国第一支“娘子军”出现在唐朝。有人说是唐朝的鲜卑血统决定了唐朝女性的惊人业绩,平阳公主开风气之先,之后,女强人式的公主中又出现了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然而只有平阳公主死时,军队擂鼓而葬,她的事迹即使今人读起来,仍让人热血沸腾。

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有一座太行山麓长城上重要的关隘——娘子关。“娘子关即古苇泽关,唐初因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驻此设防,创建关城,故名娘子关。”而平阳公主作为皇家公主,能够统帅大军,驰骋沙场、攻城掠地,为大唐江山建功立业,则自古绝无仅有。

据史***载,平阳公主生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她的母亲就是后来的窦皇后。平阳公主生来相貌酷似其父,而且身体强壮,所以很受父母的喜爱。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年龄史载不详细。

后世写武侠小说的给她起了个名字叫李秀宁,说她是唐太宗的妹妹,其父李渊起兵时她的年龄是16岁,人们觉得如此低龄难以做成那么大的事,于是推测她是李建成的妹妹、唐太宗的姐姐,这样,在李渊起兵时她是20到26岁之间。在高祖李渊做太守时,为平阳公主招隋太子(杨勇)的千牛备身(即侍从武官),柴绍为上门女婿。婚后,柴绍携妻平阳公主定居长安城。

柴绍也以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闻名,在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作为他的妻子平阳公主也毫不逊色,平阳公主在深爱武艺的母亲窦氏的影响下,从小就熟知兵术。

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本也是一位爱好武艺的女性,窦氏是京兆平陵人,父亲窦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帅之一,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从小就很聪明,并且喜欢武艺高强的人,于是在出嫁年龄时用了比武招亲的办法,父亲窦毅让人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意招亲的必须在百步外射两箭,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

根据正史记载,李渊是箭法相当高超的人,几十人来应试,只有李渊两箭都射中了,窦氏遂嫁给了李渊,窦氏生下女儿平阳公主后,常常说起此事,让平阳公主甚是羡慕。

隋大业十三年(617),高祖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此后不久,李渊经过长期抉择与准备,终于决定顺应潮流,起兵反隋,遂派密使召长子建成、四子元吉,并去长安召女婿柴绍一同来太原举事。但由于事起仓促,李建成等刚接到信尚未动身,李渊已经举事,并自任大将军,开府置官。而接到李渊信后,平阳公主立即送丈夫柴绍上路,并说:“夫君只管去,我留在这里还有别的打算,将来你就知道了。”

柴绍万万没想到妻子所谓的“还有别的打算”竟会是那样一种含义:他前脚刚走,夫人就变卖了全部家产,也动身了,不过和他走的是不同方向。平阳公主赴鄂县老家(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很快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了。平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

她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当时他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

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义军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其兵源还来自原本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足见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

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她的队伍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以至统兵人数多达七万之众,威震关中。

等到李渊渡过黄河时.柴绍带了几百骑兵前来相会,而平阳公主已自率精兵万人与秦王李世民在渭北会师。此时,李世民与平阳公主率军进屯长安故城,与刘弘基、殷开山所部会台,而李建成也奉李渊之命以永丰仓精兵自新丰开赴长乐宫,与李世民、平阳公主的西路军构成锐利攻势,从西、北、南三面逼近长安。

诸军会齐之后,围攻长安的义军达20万之多,平阳公主所部“娘子军”总兵力约在7万左右,占义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成了围攻长安的主力。

李渊攻占长安不到四个月,公元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杀死了隋炀帝,立秦王诰为傀儡皇帝。消息传到长安,李渊便于五月精心导演了一场禅让闹剧,当上了皇帝,改国号为唐,年号武德,定都长安。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拜尚书令。平阳公主也就是此时被正式册封为公主的。

平阳公主从鄂县起兵到会攻长安,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成为一个拥兵数万、威震关中的女将军,事业正在蒸蔑日上。但此时平阳公主却激流勇退,交出了军权,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活。但她所创建的“娘子军”几乎参加了唐初的每一次重大战役,为大唐立国、平定中原、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平阳公主在关中行动的意义对建立李唐王朝来说是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唐王朝建立后,李渊将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

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再交为大唐的江山立下功劳。因为李渊当时虽然拿下了长安,但是他只是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稳定长安后,李渊立刻掉头对付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李轨,李渊命李世民征讨。

李世民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来扫荡这些势力。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灭王世充。这一役唐军围城打援,把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一起干掉了。这几仗柴绍都曾参与。如果说平阳公主这时在长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

作为杰出的将领,她当然是要参加这些决定大唐命运的决战的。有人说,李世民转战西北扫荡隋朝残余势力时,主要就是依靠平阳公主和娘子军的参战,才能连克强敌。窦建德覆灭后,余部推刘黑闼为首领,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他们北联突厥,不到半年尽复窦建德旧地。

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这里进入山西。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武德六年(623),二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平阳公主是以军礼下葬的。高祖李渊闻知噩耗,极为悲痛。

在殡葬之际,下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军乐)、大辂、麾幢、斑剑四十人、虎贲甲卒”。这种礼仪是妇人享受不了的,所以下诏之后,负责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卿认为不妥,提出异议。李渊见奏很不高兴,说:“鼓吹,是军乐,一般妇人当然不能享受。

但当年平阳公主曾举兵以迎义师,亲执金鼓,指挥千军万马,有克定之功,非平常女子所能比,怎么能没有鼓吹呢!”于是特用加鼓吹,以表彰平阳公主生前为大唐所建立的特殊功勋。并按谥法“明德有功曰昭”的规定,为平阳公主加谥号曰“昭”。所以平阳公主又被称为“平阳昭公主”。

结合她死时以军礼下葬,大胆推测一下,应该是战死或负了重伤回到长安后创发而死的。后人推测她是与刘黑闼作战时身亡的。622年11月,李渊派李建成统兵讨伐刘黑闼,开始双方互有胜负,直到12月25日才将其彻底击溃。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就在前线,当然会率部参战。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于此时,则其尸体运回长安差不多要半个月。由于是公主,下葬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半个月,则时间上也吻合。

平阳公主的丈夫柴绍亦因有功于唐,于贞观元年(627),拜右卫大将军。次年,在夏州大败梁师都,平定了梁师都叛乱,升为左卫大将军,井出任华州刺史。贞观七年,加镇军大将军,行右骁卫大将军,改封谯国公。贞观十二年,柴绍病重,唐太宗李世民曾亲自过府探视,并派御医为其诊治,但终没能妙手回春,死后赠荆州都督,谥号“襄”。

平阳公主和柴绍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柴哲威历任右屯营将军,袭爵谯国公。次子柴令武娶巴陵公主为妻,历任太仆少卿、卫州刺史,封襄阳郡公。唐高宗永徽年间,附马都尉房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谋反,被察觉,房遗爱被处死,高阳公主赐自尽。

在审查中发现柴令武也参与了密谋,高宗立即派使臣将其拘押回京,途中柴令武畏罪自杀,但仍戮其尸,巴陵公主赐死。柴哲威因受弟弟谋反牵连,被罢官,发配岭南。后来高宗念及姑母平阳公主和姑夫柴绍为大唐社稷所立下的汗马功劳.重新起用柴哲威为交州都督(今广东龙编),后死于任上。

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阎立本在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凌烟阁里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褚遂良题之,皆真人大小,用以来缅怀功臣,柴绍就在这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14位。

平阳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

”绍即间行赴太原。公主乃归鄠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时有胡贼何潘仁聚众于司竹园,自称总管,未有所属。公主遣家僮马三宝说以利害,潘仁攻鄠县,陷之。三宝又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率众数千人来会。

时京师留守频遣军讨公主,三宝、潘仁屡挫其锋。公主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者甚众,得兵七万人。公主令间使以闻,高祖大悦。

及义军渡河,遣绍将数百骑趋华阴,傍南山以迎公主。时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军会于渭北,与绍各置幕府,俱围京城,营中号曰“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六年,薨。及将葬,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太常奏议,以礼,妇人无鼓吹。高祖曰:“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

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遂特加之,以旌殊绩;仍令所司按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公主为昭。

子哲威,历右屯营将军,袭爵谯国公。坐弟令武谋反,徙岭南。起为交州都督,卒官。令武尚巴陵公主,累除太仆少卿、卫州刺史,封襄阳郡公。永徽中,坐与公主及房遗爱谋反,遣使收之。行至华阴,自杀,仍戮其尸。公主赐死。

平阳昭公主,太穆皇后所生,下嫁柴绍。初,高祖兵兴,主居长安,绍曰:“尊公将以兵清京师,我欲往,恐不能偕,奈何?”主曰:“公行矣,我自为计。”绍诡道走并州,主奔鄠,发家赀招南山亡命,得数百人以应帝。于是,名贼何潘仁壁司竹园,杀行人,称总管,主遣家奴马三宝喻降之,共攻鄠阝。

别部贼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持所领会戏下,因略地盩厔、武功、始平,下之。乃申法誓众,禁剽夺,远近咸附,勒兵七万,威振关中。帝度河,绍以数百骑并南山来迎,主引精兵万人与秦王会渭北。

绍及主对置幕府,分定京师,号“娘子军”。帝即位,以功给赉不涯。武德六年薨,葬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贲、甲卒、班剑。太常议:“妇人葬,古无鼓吹。”帝不从,曰:“鼓吹,军乐也。往者主身执金鼓,参佐命,于古有邪?宜用之。”

柴绍(?—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绍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趫捷有勇力”(《旧唐书·柴绍列传》),以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于少年时便当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唐国公李渊也将三女儿(即后来的平阳公主)嫁给了柴绍。

此时,农民起义烽火已燃遍全国各地隋末农民起义,并逐渐形成以李密瓦岗农民起义、窦建德起义、杜伏威为首的三支主力农民起义军,他们分别活动在今河南、河北、山东和江淮一带,以摧枯拉朽之势瓦解着隋王朝的统治,将隋统治集团及其军队主力分隔于江都(今江苏扬州)、洛阳、长安三处,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

一些隋贵族和地方官吏见隋朝大势已去,也乘机而起,占据郡县,建立割据政权,称王称帝,隋王朝的统治已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在这种形势下,早就心怀异志的太原留守李渊父子也开始做起兵的准备。

隋义宁元年(617年)四月,李渊见时机成熟,开始征太原、西河(治隰城,今山西汾阳)、雁门(治雁门,今山西代县)、马邑(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四郡20至50岁的男子为兵征高丽,以激怒人民起来反隋。李渊还秘密派人召李建成、李元吉和柴绍到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当时柴绍夫妇都在长安,二人接信后,便商议如何脱身:“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李氏知情况紧急,便对柴绍说“君宜速去。

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旧唐书·平阳公主列传)于是柴绍自长安启程赶往晋阳。柴绍在道上路遇自河东出发的李建成、李元吉二人。李建成对柴绍说:"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柴绍则认为不妥,便果断地说:“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旧唐书·柴绍列传》)李建成听从了柴绍的话,加速赶路.行至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霍县以北汾河河谷)时,听说李渊已于五月十五日晨宣告起兵,三人相互庆贺,李建成、李元吉都称柴绍的主意对。

李渊太原起兵后,于六月建大将军府,授柴绍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之职。七月初五,李渊统甲士3万于晋阳誓师出发,柴绍兼领马军总管.李渊军将至霍邑(今山西霍县)时,柴绍城下侦察了隋将守宋老生的布防,回来后对众将领说:“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旧唐书·柴绍列传》)八月初三,李渊计诱宋老生出城,两路夹击,大败隋军柴绍力战有功。霍邑之战的胜利,为李渊军进军关中打开了通道。

李渊军攻取霍邑后,沿汾水南下,乘胜破临汾,拔绛郡(治正平,今山西新绛柴绍在作战勇敢,每战都当先登城破阵,因功又授右光禄大夫。十五日李渊军进至龙门(今山西河津西北)。九月初,隋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派虎牙郎将桑显和率数千名士卒乘夜袭击左统军王长谐等军,王长谐等初战不利。

孙华率精锐渡河增援柴绍则与史大柰率轻骑从侧后袭击桑显和军,桑显和大败,败回河东(郡治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柴绍离开长安后,李氏从长安避居鄠县(今陕西户县),散家财,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以此响应父亲的起义。

又遣家奴马三宝招降地主武装何潘仁,合兵攻下鄠县城。马三宝又招降反隋的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部,李氏部众达7万人。他们相继攻下盩厔(今陕西周至)、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武功镇)、始平(今陕西兴平东南)等县。

后来他们发展到七万人,李氏派人报告她的父亲,李渊喜出望外,便派柴绍率军渡过黄河去占领华阴,依傍南山接应其妻。这时李氏引精兵1万多人在渭河北岸与李世民会师,而后与柴绍别后重逢。于是依带兵将军的惯例,各自设置幕府,一齐包围长安。

军中称其军为“娘子军”。李氏的起兵,牵制了隋军力量,为李渊西进关中夺取长安扫除了障碍。李渊进据长安后,即封她为平阳公主,以其独特的功劳,赏赐重于他人十月二十七日,李渊命李建成从东、南两面,李世民从西、北两面,同时向长安城发起进攻。十一月初九,军头雷永吉等先登入城,诸军继进,遂克长安。李渊入城后,拥杨侑即位。柴绍进右光禄大夫,封临汾郡公。

唐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柴绍拜左翊卫大将军。此后柴绍随秦王李世民参加统一战争平薛举,浅水原之战破宋金刚,败王世充,擒获窦建德洛阳、虎牢之战,屡立战功,因此封为霍国公,赐食邑一千二百户,并转为右骁卫大将军。

武德六年(623年)四月,吐谷浑侵扰芳州(治常芳,今甘肃迭部东南),唐芳州刺史房当树逃奔松州(治嘉诚,今四川松潘)。二十一日,吐谷浑军进扰洮(治美相,今甘肃临潭)、岷(治溢乐,今甘肃岷县)二州。五月初五柴绍岐州刺史奉命率兵前去救援。

十五日,吐谷浑及党项侵犯河州(治临夏,今属甘肃),唐河州刺史卢士良将其击败。六月,柴绍军进至岷州。二十九日,柴绍吐谷浑作战,被围困在一山谷中。吐谷浑军据高临下射击柴绍军,箭如雨下,形势危急,唐军将士皆失色。

柴绍则临危不惧,安然而坐,让人弹奏胡琵琶,使二美貌女子翩翩对舞。吐谷浑士卒非常奇怪,都放下弓矢驻足观瞧。柴绍吐谷浑军阵容不整,乘其无备,暗遣精骑绕到吐谷浑军背后,突然袭击,大败吐谷浑军,斩首500余级。

八月,吐谷浑归附唐朝。此役,柴绍在被围情况下,临危不乱,用美人计迷惑吐谷浑军,然后乘其不备派精骑迂回到其背后,突然袭击,终获胜利。美人计虽在历史屡次被使用,但像柴绍这种用法,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矣。

自武德七年(624年)三月起,突厥军不段入侵唐边。八月十二日,秦王李世民率军在五陇坂(今陕西凤翔西)计退突厥军。为配合李世民军,柴绍于二十三日率军在杜阳谷(今陕西麟游西北)击败了突厥军。武德八年(625年),突厥军又多次南下攻扰唐边,十月十七日,突厥军侵扰鄯州(治西都,今青海乐都),柴绍奉命前去救援武德九年(626年)五月,柴绍(时为平道将军)率军兵攻打胡人。

六月,秦王李世民率部(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发动玄武门之变,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夺取了皇位继承权。初七,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柴绍拜右卫大将军。

同年,突厥军仍然多次骚扰唐边。四月二十五日,突厥侵扰西会州(治会宁镇,今甘肃靖远)。五月十一日,侵扰秦州(治上邽,今甘肃天水)。同月侵扰兰州。六月,突厥侵扰陇州(治沂源,今陕西陇县)。十五日,突厥侵扰渭州(治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南)。面对突厥的不段入侵,柴绍又奉命率军出击,七月初三柴绍在秦州打败突厥,斩杀突厥特勒(官名)1名及将士1000余,凯旋而归。

八月初八,唐高祖李渊退位玄武门事变.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柴绍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在隋义宁元年(617年)二月时,朔方鹰扬郎将梁师都据朔方郡(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起兵反隋。后称帝,国号梁。唐朝建立后,梁师都依附突厥,经常引突厥军南下侵扰。唐军虽多次击败梁师都军,但因其受突厥保护,一直未将其歼灭。

贞观二年(628年),突厥内部争斗,政局混乱,无力继续庇护梁师都。唐太宗李世民乘机用书信劝其归降,梁师都不从。太宗乃命夏州都督长史刘旻、司马刘兰成伺机出击。刘旻等数次遣轻骑践其禾稼,又使反间计,离间其君臣,梁师都国势渐衰,降唐者接踵而至。梁师都名将李正宝等企图抓获梁师都投唐,事情败露后,降唐。从此,梁国上下更加互相猜忌,刘旻等见时机成熟,上表请求出兵。

唐太宗即命柴绍与殿中少监薛万均率军攻打梁师都,同时又遣刘旻等进屯朔方东城进逼。梁师都引突厥兵至城下,唐将刘兰成偃旗息鼓,按兵不动,待梁师都夜间退兵时,出兵追击,大败其军。突厥大发兵救援梁师都,柴绍军在离朔方数十里处与其遭遇.

柴绍率军唐军奋勇出击,大破突厥军,乘胜包围朔方城。突厥不敢救援,城中食尽。四月二十六日,梁师都堂弟梁洛仁杀梁师都,举城投降。唐以其地置夏州。唐军击灭梁师都,占领朔方重镇,为反击突厥准备了前进基地.转左卫大将军,又为华州刺史。

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突厥军进扰河西,唐太宗于二十三日诏命路军马反击突厥唐灭东突厥之战:并州都督李绩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检校幽州都督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柴绍则为金河道行军总管,与上述5路共同出击。唐军共计10余万,皆受李靖节度,于贞观四年正月出征,最终灭了掉东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