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简历 李先念的儿子李平 李先念的子女关系图 李先念简历

2018-01-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湖北红安人,木匠出身[1],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继刘少奇后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湖北红安人,木匠出身[1],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继刘少奇后第三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27年,李先念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领导工作,参与长征,之后率领西路军西征失败。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等职位。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与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部队进入中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出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军区领导职位。之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协助周恩来主持经济方面工作,并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参与怀仁堂事变。80年代后,其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职务,还是第八至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还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1909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参加黄麻起义。先后任中共黄安县高桥区委书记、陂安南县委书记、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1931年后,他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33团政委、第十一师政委、红三十军政委等职,是中共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高级领导人。

1935年,李先念率部队参加长征;并于1936年随西路军西征,失败后李先念率领西路军余部的左支队历尽艰险,于1937年4月底到达新疆东大门星星峡,抗战开始后返回延安。

中日战争爆发后,李先念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1938年底率新四军竹沟留守处一百余人南下湖北。之后所部逐渐发展壮大,1940年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豫鄂挺进纵队改称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书记。

1942年,新四军第五师改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之后,李先念又任鄂豫皖湘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至1945年8月,李先念麾下有主力部队4.7万余人,民兵30余万人。

抗战胜利后,李先念部与王树声河南军区、王震南下支队组建中原军区,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副书记、中原军区司令员等职。由于国军压迫,1946年6月中原军区部队发起中原突围。李先念在率部跳出国军包围圈后,于9月返回延安。1947年,李先念任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协助刘伯承、邓小平在中原地区进行军事和政治工作的领导。1948年任重建的中原军区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先念出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于1950年当选首任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即省长)。在湖北工作期间,李先念还曾兼任中共武汉市委书记、市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自1954年到1980年间,李先念一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期间曾先后兼任过财政部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等职;历经周恩来、华国锋两任国务院总理。自1956年,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后,李先念一直是中共最高领导机构的成员之一。在"文革"中,他成为周恩来在主持经济工作方面的主要助手。期间中国经济徘徊不前。

当选国家主席[编辑] 在文革结束后,李先念在中共第十一届一中全会上,晋升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1983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决定重新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副主席的职务。

李先念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当选时为74岁,成为继毛泽东、刘少奇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任国家主席。在任职期间,他曾在1985年7月22日至31日访问美国。这是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到访美国。

1988年4月,李先念任期届满,不再担任国家主席,其职务由杨尚昆接替。但同时他又被安排出任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1992年6月21日病逝于全国政协主席任上,享年83岁。他被官方称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