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平任温州市委书记 揭秘: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为何能到中央任职

2017-06-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当时的会议上,蔡奇这样评价陈一新: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高;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工作,考虑问题具有前瞻性;

在当时的会议上,蔡奇这样评价陈一新: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高;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工作,考虑问题具有前瞻性;作风务实,勤勉敬业,工作有激情,干劲足,自我要求严格。

“政事儿”注意到,刚刚过去的11月19日上午,时任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召集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专门主持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座谈会,听取大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建议。陈一新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并称温州过去是中国改革的先行区,现在仍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将来还要做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模范生。

陈一新在此次座谈会上除了谈到温州本地的改革情况外,也将高度提升到了顶层设计层面,称底层创新与顶层设计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以底层创新的成果来赢得上级的认可和支持,并为顶层设计提供更多经验。

上述座谈会过去11天后,中央决定陈一新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这是他在履职新工作之前的一次重要座谈会,既是一次摸底,又是为新工作做的一次重要铺垫。

温州是浙江省第三大中心城市、人口第一大市,被称为“中国民营之都”,在浙江甚至全国发展和深化改革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因受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波及,进入新世纪后,温州发展遇到了新问题新挑战,外界对“温州模式”提出质疑,甚至全盘否定“温州模式”。

2013年12月23日,也就是陈一新履新温州市委书记半年后,温州市委召开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陈一新作了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报告。陈一新直面外界对“温州模式”的种种质疑,强调“温州模式”没有过时,“温州模式”仍具活力,温州过去是中国改革的先行区,现在仍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

陈一新指出,要提升温州经济实力和竞争力,需要在推进经济发展转型、社会发展转型、城市发展转型、政府职能转型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推进“温州人经济”向温州经济回归,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

陈一新在今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定义“温州模式”:就是以民本经济为本质、以市场经济为精髓、以实体经济为基石、以有限有为有效为政府治理内核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并称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完全符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完全符合温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方向。创新发展“温州模式”,根本途径是全面深化改革。

“政事儿”注意到,在陈一新主政温州期间,他的讲话中,“温州模式”与“全面深化改革”总是相伴而生。

陈一新的“金华经验”

2012年1月,陈一新赴任金华市委书记,到2013年6月转任温州,他是自1985年金华撤地建市以来,任期最短的一位市委书记。

在陈一新被任命为金华市委书记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同样是时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与会并讲话。

陈一新在当时会议上表态:我们决不搞短期行为、不做表面文章,当然也不回避问题,只要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就要狠抓落实。

金华位于浙江省中部,是地级市,在其下辖县级市“义乌”的知名度仅次于温州,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同时也是全国首个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陈一新在主政金华时,曾一年内两次在义乌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

陈一新任金华市委书记期间,金华成立了“招才局”、“网络经济发展局”等独创的虚拟机构,这种改革试点的模式在全国鲜有。他也曾提出打造“金义都市新区”,成功引资阿里巴巴。在金华,陈一新一边不断调研,一边不断招商引资。

任职金华时,陈一新也曾多次谈及改革,称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和新危险。但是,解决之道关键还要靠深化改革,而不能走老路,更不能走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