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电影预设 立法后的中国影市何去何从? 专家:新法是给中国电影预设的防火墙

2017-07-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时光网讯 3月30日下午,由微影时代和微影数据研究院主办.壹娱观察协办的第二期<微影娱乐数据沙龙>在京举行,本期娱乐数据沙龙就

       时光网讯 3月30日下午,由微影时代和微影数据研究院主办、壹娱观察协办的第二期《微影娱乐数据沙龙》在京举行,本期娱乐数据沙龙就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之后,中国影市的未来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资深电影制作人及编剧麦田、壹娱观察主编陈昌业、微影数据研究院武剑、多位院线经理就此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这部酝酿了十多年的法律终于在2017年照进了中国电影的现实。在酝酿的这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电影从不到10亿的年票房跨入了450多亿的票房,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在新法实施的此时,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也是一个敏感的调整期,从两位数的高速跑道上降速,同时中美新一轮的有关进口电影配额的谈判也在进行,如何在结构上挤出泡沫、增强实力,如何在创作上实现量和质的双向繁荣,面对好莱坞,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又如何革新?新法能够赋予我们智慧和力量吗?这就是本期沙龙要探讨的议题。

“中仓影片”映照下的国产电影“去哪儿”了?

       微影数据研究院分享了一组关于他们发现的“中仓影片”的数据,所谓 “中仓影片”,就是中国区票房高于北美市场的影片。2013年时大概有3部,2016年就有8部,几乎是每年都在增加。

       与之相随的还有一个现象是,在过去的除春节档之外的二月里和即将结束的三月里,进口片几乎一边倒地碾压了国产片。

       一方面是“中仓影片”不只是偶然现象了,另一方面国产片踪迹难觅,这背后的原因我们该怎么理解?对于国产片来说是不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尹鸿说,过去我们总以为中国观众给他点喜剧、爱情,再加点武打就搞定,但是观众成熟很快,这个阵地失去之后比守住还要难。而麦田认为现在市场的主旋律是焦虑,不知道从哪儿上手,但并不担心未来的市场。阿郎觉得,电影应该回到人本身,文化壁垒和中国观众的情感宣泄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国产影片放映时长不低于三分之二放映时间如何实现?

       微影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国产放映时间是42.5亿分钟,进口片是36.7亿分钟,而国产电影每分钟挣6.3元,进口片每分钟挣5.2元,国产片比进口片更挣钱。

       现场专家也表达了各自的见解,尹鸿觉得新法是给中国电影预设的防火墙,为未来更多的进口电影的时候,应用国际规则,给国产电影留空间和时间。

麦田对微影的大数据非常认可,认为这是未被“污染”的数据而中国的电影市场就这么大,我们做的东西就这么多,能力也在这里,不会因为新法而盲目加大国产影片的产量。阿郎从影迷角度分析了,认为如果一个影迷,把同等质量的电影摆到面前,他一定会看自己国产的电影,这是一个文化上的认可,所以三分之二对国产电影来讲意义特别大。 保护之外,如何促进中国电影生产繁荣?

       《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是为解决几个现实问题:一是繁荣电影创作、推动电影创新,解决电影精品不足、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二是推动简政放权,激发电影市场活力,巩固“放管服”和“稳促调惠防”工作成果,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降低准入门槛;三是规范电影产业发展和市场秩序,切实保护电影著作权和观众权益,打击偷漏瞒虚报和盗版盗录猖獗现象;四是采取财政、税收、金融、用地、人才等多种扶持措施,降低企业负担和交易成本,补齐发展短板;五是大力发展电影公益服务和公共事业,夯实产业繁荣基础,实现基本文化权益均等化;六是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提升扩大中国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国际地位。

       而对业内人士来说,促进中国电影生产的繁荣发展,还需要更多立法保护之外的动作。尹鸿讲到,欧美因为很容易打破市场地位,所以很容易突破。

但是我们中国这个市场还是有特点,当然这个缓冲期对我们很有影响,我们能不能借助于这三分之二的缓冲期,能够让中国电影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就是我们将来失去保护仍然能站住脚,觉得这是关键。如果全社会都在做审查,老百姓对电影的宽容度不够,就出不了高峰。

       麦田觉得电影有很多观看的方式,包括时代作品和技术作品。现在我们也会觉得没有高峰是因为产能过剩,想象力缺乏,还有基本的制作能力和创作能力可能还是不够。

阿郎认为促进法是更多的规范一些事情,还需要做促进的事情。需要回到创作本身上,而创作是很复杂的过程,和整个社会方方面面都是有关系的。但这个促进法的出现意义非常重大,表明我们准备在这方面投入很大精力准备去管理和发展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