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评出世界上最显赫的14个财富家族【组图】

2018-06-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显赫的财富家族福特家族福特家族曾经是美国显赫的财富家族.亨利-福特是这个财富家族的创始人,他成为汽车大王.他对自己惟一的儿子埃兹尔恨铁不成钢

显赫的财富家族福特家族

福特家族曾经是美国显赫的财富家族。亨利-福特是这个财富家族的创始人,他成为汽车大王。他对自己惟一的儿子埃兹尔恨铁不成钢,埃兹尔是个面慈心软的人,面对父亲说一不二的“绝对帝王”作风,听任摆布,最终成为悲剧根源,英年早逝。孙子组成“红粉兵团”进行逼宫夺权,曾一度使家族中兴,但福特二世重蹈覆辙,最终福特公司董事长由外人出任。开创了美国企业界将家族企业大权传给非家族人的先例。

特色评说:孙承祖业,隔代君王,再度中兴,回天无力。

财富家训:“我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现代社会生存的方法,母亲教导的‘勇气’、‘忍耐’、‘锻炼’以及‘秩序’是我一生奉行不移的座右铭。” 

(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和他的第一辆汽车)

农场里的机械天才

1863年7月30日,一个男婴降临到威廉·福特和玛丽·福特夫妇家中,他们为他取名亨利。威廉是英国人,1847年大饥荒时随父母来到美国,定居在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刚到美国时,他们一文不名。到亨利出生时,勤奋的威廉已经拥有一座90英亩的农场了。

亨利从小就表现出了对机械的迷恋。上小学时,他曾在学校院墙边搞了个“涡轮机”,结果发生爆炸把院墙都烧了。十几岁时,亨利开始帮同学修表。他的名声迅速传开,邻近村子的人都把表送来给他修。父亲不让他免费给别人修,他就趁父亲睡着后溜出去,干到凌晨3点再回家睡觉。16岁时,亨利从学校退学到底特律一家机器店当学徒。在那里,他开始了自己的汽车生涯。

让每个人都买得起汽车

刚到底特律时,亨利白天在店里修机器,晚上在一家名表店修表,业余时间就研究汽油发动机。1891年,他加入了爱迪生照明公司,这使他有幸结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汽车研制之路上,爱迪生始终给他以激励。后来,这两个都出生于密歇根农村的奇人成了至交。

当时,汽车是有钱人的消遣品,汽车制造也是手工作坊式的。亨利的梦想是要生产每个人都买得起的汽车。1896年6月4日,亨利在底特律家中的棚屋里造出了他的第一部汽车———“四轮车”。它的样式很简单,几块铁板松散地安在四个自行车轮上,前面装上一个门铃。组装好的车出不了门,他就拿斧头把墙砸开,并在倾盆大雨中把车开上大街。这个“怪物”惊呆了路人,它时速达到20公里,比别的车都快。连愤怒的房东都没有责怪他,反而为棚屋造了个活动门方便汽车出入。而这,就是后来美国车库的雏形。

1903年6月16日,福特汽车公司正式成立了。1908年,福特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这也标志着世界汽车工业革命的开始。T型车没有一点为舒适和美观附加的装置,被当时的媒体评论为像个“农民”,只有骨头和肌肉,没有一点赘肉。亨利则不以为然,他坚持汽车就是服务大众的,开豪华车是一种罪过。T型车最初售价为一辆850美元,而当时其他的汽车要卖到4000多美元。

影响美国方方面面

T型车在市场大获全胜,但亨利并未裹足不前。1913年,福特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每分钟生产一辆T型车。到1914年,T型车已占领美国汽车市场半壁江山。

亨利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也从汽车业扩展到了商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他建立了汽车经销商体系;在他的努力下,加油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他还大力游说政府修路,使美国有了全球第一的州际高速公路。

1914年,亨利宣布向工人支付8小时5美元的最低日工资。而当时,工人一般工作9小时,工资只有2.34美元。《华尔街日报》指责他“经济犯罪”,对“福特主义”的批判也比比皆是。但亨利坚持提高工人福利,后来甚至把日工资涨到10美元。这使得美国工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印富首富贝拉家族

印度M.P.贝拉集团的遗产继承案几个月来闹得沸沸扬扬,然而法院在调查过程中的新发现又为这个涉及500亿卢比(1美元约合43卢比)的大官司再添重磅砝码:近日,当司法人员检查已故的M.P.贝拉集团主席普丽娅瓦娜·贝拉的住宅时,意外地在其家中密室找到一批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的金币和金制茶具,经评估至少价值50亿卢比!

四大富豪家族之一

M.P.贝拉集团是印度四大巨富家族之一贝拉家族的下属子公司。1990年,普丽娅瓦娜从病故的丈夫M.P.贝拉手中接过振兴家族企业的重担,并在随后的十多年中使该集团的市值增加到500亿卢比。2004年7月,76岁的普丽娅瓦娜去世了。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女富豪竟然留下了一份匪夷所思的遗嘱———宣布公司将由她的得力助手、会计师洛德哈继承,集团所有财产都将不再属于贝拉家族。

尽管普丽娅瓦娜没有子女,但她古怪出格的举动,在整个家族中引发了一场地震。今年早些时候,家族成员向加尔各答法庭提出起诉,要求宣布遗嘱无效,并将M.P.贝拉集团重新置于家族旗下。

与圣雄甘地结缘

谈到贝拉家族的发迹史,就不得不提到创始人G.D.贝拉。20世纪初,不到20岁的G.D.贝拉孤身从家乡前往加尔各答,在那里创办了一个黄麻加工厂。借助过人的胆识和敏锐的商业嗅觉,他抓住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遇,将触角迅速伸至钢铁、橡胶及水泥等领域,公司业务一飞冲天,贝拉家族从此迅速发展壮大。

贝拉同政界人物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圣雄甘地便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之一。甘地在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G.D.贝拉给他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并成为甘地的首席经济顾问,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1948年,甘地被印度教极端分子刺杀,而他遇难的地点就在贝拉新德里家中的花园草坪。

后代不乏佼佼者

印度独立后,G.D.贝拉与各届政府高层都保持紧密联系,从而继续在工业界呼风唤雨。到1983年老贝拉去世时,贝拉家族已成为印度四大巨富家族之一,下辖7大集团,M.P.贝拉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贝拉家族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并不缺乏精明能干的后继者。第四代继承人库马尔·贝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领导的A.V.贝拉集团是家族的“聚宝盆”。在2005年《福布斯》富豪榜上,库马尔以37亿美元的身家名列第149位。

奥本海默家族的钻石王国

1999年,哈里在伦敦展示一颗钻石。

“垄断是暴利惟一的源泉”———这条犹太商法至今似乎仍未失效。在当今世界富豪中,靠资源垄断发家的已为数不多,南非的奥本海默家族就是其中之一。时至今日,奥本海默家族仍然控制着全世界近一半的黄金制品和几乎所有的钻石制品,家族总资产达25亿美元。

犹太穷小子圆梦南非

恩斯特·奥本海默是南非钻石帝国“南非英美有限公司”的缔造者。1880年,恩斯特生于德国一个底层的犹太人家庭。为了生计,他从16岁起就跟着哥哥在伦敦干分拣钻石的活。那样,每周他可以得到1英镑的工资。恩斯特独特的才能开始显露,他似乎本能地知道哪些粗钻石可以加工成一流的钻石。

1902年,一个诱人的故事将恩斯特吸引到了南非。据说,南非一个牧羊小孩在路边捡到一颗漂亮的石头,后来小孩用这块石头换了1辆篷车、10头牛和500只肥羊。而这块石头就是重达83.5克拉的“南非之星”,在以后的日子里,它成千上万倍地翻着自己的价值。美丽的故事招来了欧洲人到南非淘钻石的热潮。恩斯特正是随着这股热潮来到南非的。

1912年,恩斯特被意外地选为南非钻石之城金伯利市市长。借助这种优势,1917年,恩斯特开始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他用100万英镑成立了“南非英美有限公司”开采金矿。靠黄金开采站稳脚跟的恩斯特盯上了钻石。1926年,他以全部的家当作抵押,通过互换股权的方式与西塞·罗兹的德比尔斯钻石公司实现合并。这场豪赌使他得偿所愿。二战后,美国经济空前繁荣,钻石成为人们竞相购买的奢侈品。大量囤积的钻石给恩斯特带来了14亿美元的财富。不久,罗兹去世,恩斯特开始担任德比尔斯的主席,成为南非钻石界一言九鼎的人物。

已是南非钻石大王和最大黄金生产商的恩斯特将业务拓展到铜矿、煤矿、铂矿、炸药和农业。52岁时,他已成为南非财力和权势最大的实业家之一。

两代人续写家族神奇

1957年,恩斯特去世。他把全部遗产留给了儿子哈里·弗雷德里克·奥本海默。从此,哈里成为新一代钻石大王。

哈里1908年出生在金伯利,曾赴牛津大学学习。独特的家族及教育背景使他终生沉默、低调、富有涵养。

在哈里担任英美公司主席25年的时间里,奥本海默的钻石王国走入了全盛时期。英美公司几乎主宰了南非的钻石、黄金和白金工业乃至整个商界。英美黄金、英美铂金分别是全球最大的黄金和铂金生产商。1973年,奥本海默家族产值已占南非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其出口额占南非总出口额的30%,俨然成为国中之国。

然而,这个钻石王国对南非经济的影响力开始令非洲人感到不安。许多人甚至开始批评奥本海默的家族生意剥削了黑人,事实上支持了种族隔离制度。对此,哈里感慨万千。作为议员,他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反种族隔离斗争,他的家族也为黑人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这份冤屈直到他死后才得以澄清。

2000年8月,哈里离开人世,享年92岁。南非总统姆贝基称他为“南非的杰出儿子”,是“最早在南非寻求种族和解的人之一”。2004年,哈里入选南非最伟大的100位人物。

接下来轮到家族第三代继承人、哈里的儿子尼古拉斯·奥本海默登场了。尼古拉斯生性桀骜不驯、不拘小节。

据说,他手里总是把玩着一只板球(板球是他的最爱,他甚至拥有一支南非职业板球队),生气的时候,他会把那只橡胶球砸向讨厌的人。

哈里退休时并没把公司的最高指挥权交给儿子。而是让朱利安·汤姆森在主席的位子上坐了10多年。直到1998年,尼古拉斯才正式出任公司主席。

不过,尼古拉斯刚一上台,钻石生意就受到新一轮世界经济衰退的严重冲击。2000年7月,尼古拉斯实施了一个只有奥本海默家族成员才有胆量提出的计划———由家族和英美公司共同出资176亿美元买下德比尔斯几乎全部股权,完成了二战以来世界钻石业最大的一次重组,也是南非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收购。从此,股市上再也见不到人尽皆知的德比尔斯的大名了。

如今,尼古拉斯是南非首富,在2005《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他以60亿美元的资产名列第72位。然而,在他身上你找不到一点钻石的影子。他的办公室里没有钻石,他从不佩戴镶嵌钻石的袖扣或别针,他总是戴着一块黑黄相间的塑料电子手表。

家族成员接连丧生

韩国现代家族富可敌国

郑周永

左一为郑梦九左二为郑梦准

图为郑梦宪(上)与夫人玄贞恩(下)

这是一个辉煌的家族,白手起家建起韩国最大企业集团;这是一个颇有政治建树的家族,为韩国成功申办奥运会,帮政府开创南北朝鲜和解合作新篇章;这是一个令人叹惜的家族,多个子女死于非命,至今难逃亲人相争的怪圈。现代集团郑氏家族的兴与衰、荣与辱无不深深牵动韩国人的心。

富可敌国

上世纪末的整整10年中,现代集团一直雄踞韩国大企业集团排行榜榜首,鼎盛时期拥有80多个子公司,18万名员工,业务横跨汽车、造船、建筑等数十个行业,总资产高达97万亿韩元(1美元约合1000韩元),年销售额相当于韩国政府全年的预算。即使2000年现代集团分裂,在韩国前30大企业集团中,仍有5家属于现代家族。

在韩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上,现代集团创造了太多的第一:第一家造船厂、第一家汽车厂、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它,率先在全球创出“MADE IN KOREA(韩国制造)”的牌子,成为韩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领头羊。难怪现代的员工自豪地说:“世界了解韩国,是从了解现代开始。”

白手起家

现代集团的发家史,就是一部韩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史。集团创始人郑周永白手起家打造韩国第一大企业,至今仍是国人的骄傲。

郑周永1915年出生在今朝鲜江原道通川一个世代务农的贫苦家庭。上小学时,他在种田之余悄悄上山砍柴,用半年时间攒了4角7分钱。毕业后,他带着这点钱来到城市,在建筑工地和码头当苦力。22岁时,他当伙计的那家米店老板出于欣赏将米店送给了他,可随即爆发的日本侵华战争令米店不得不关了门。接着,他借钱开了个汽车修理厂,开业仅5天,工厂就在一场大火中付之一炬。郑周永没有向残酷的现实低头,再次集资办起汽修厂。日本投降后,他在汉城首次挂起“现代自动车工业社”的牌子。当时进驻朝鲜南方的美军车辆很多,技术出色的郑周永不到一年就把工厂发展成近百人的大型修理厂。接着,不满足于现状的他又在汽修厂旁挂起“现代土建社”的牌子。就这样,现代集团一步步发展起来。

郑周永还把开拓的勇气延伸到政治领域。他曾作为奥申委主席为韩国成功申办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8年,他巨资投入朝鲜旅游等行业,为推动南北朝鲜和解合作迈出一大步,他带着500头牛从板门店进入朝鲜的情景至今令无数韩国人难以忘怀。1992年,他以77岁高龄参加总统竞选,但最终失败。然而,郑周永对朝鲜的巨额投资却为家族埋下了祸根。有人认为,这笔投资回收可能性不大,郑周永违反经济规律,好大喜功,是现代集团后来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而这个政治意义极其明显的举措也令现代集团卷入了韩国政坛的厮杀,成为反对党攻击金大中政府收取政治献金的砝码,他们说,“现代集团用5亿美元为政府‘买’来了韩朝峰会”。正是这一指控使现代集团不得不频繁接受调查,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尽管富可敌国,郑周永一生却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2001年他去世后,家人公开了他的部分遗物,多数生活用品都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令韩国人不胜唏嘘。郑周永给后代留下了财产,也把他们留在了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上。

同根相煎

郑周永共有八子一女,艰苦的经历使他对子女的要求异常严格,儿子们也个个有出息。不过,这个家族一直命运多舛。1982年,长子郑梦弼在一场车祸中意外身亡,8年后,四子郑梦禹不堪疾病折磨选择了自杀。

在郑周永众多儿子中,次子郑梦九、五子郑梦宪和六子郑梦准最引人注目。郑梦九沉默寡言不喜社交,遇事沉稳头脑冷静。他曾极为害怕父亲,凡有郑周永出席的场合,他总是站在远处。郑梦宪多才多艺、喜欢文学,和父亲的感情最好,坚定贯彻父亲的意志,深得郑周永信任和钟爱。1992年,他在被指控挪用公款支持其父竞选总统的官司败诉后,心甘情愿地到偏远之地度过几个月的牢狱生活。郑梦准喜欢体育,长于雄辩。大学毕业后他在打理现代重工的同时,走上从政之路,四次当选国会议员。目前他还身兼韩国足协主席和国际足联副主席职务。

印度尼西亚糖王黄氏家族

在印度尼西亚,建源公司与黄氏家族的影响已经烟消云散了,但年长的人都还记得,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这个公司及这个家族曾有过一段令人瞩目的辉煌。

建源公司以经营糖业为主,它的创始人黄志信是一名华侨。

黄志信1835年出生于中国福建同安县。他的青年时期,正是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蹂躏的时候。厦门地区出现了小刀会这样的民间反帝组织,吸引了厦门、同安一带的农民、渔民和城市贫民。黄志信也参加进去,并担任管理后勤粮草的军需官。后来,起义失败,黄志信等人乘船出逃,到了印尼爪哇岛。在这里,他以做小买卖起家,渐渐发达,到1863年,他的资产已达上百万荷盾。

从那时起,黄志信就创建了“建源栈”。当时,印尼实行开放政策,他把爪哇出产的蔗糖和烟运往中国,再把中国的茶叶、丝绸、香料等运回印尼,后来又经营大米。这种海上贸易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到19世纪末,他已成为南洋著名的华侨巨商。

黄志信的儿子黄仲涵1866年出生于印尼三宝垄市,当时印尼是荷兰殖民地,但华人所占人口比例很大。在华人社会中,多数人还是用家乡语言,很多人不会讲当地的印尼话。黄仲涵从小与当地人接触较多,能操一口流利的印尼语,这非常有利于他在当地的商务活动。

黄仲涵天资颇高,办事精明,黄志信看出他有经商的禀赋,便更加精心地教导扶持。在黄仲涵24岁时,父亲把经营管理权交给他,并将建源栈改组为建源贸易有限公司。

1893年,荷印殖民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政策上作了一些修订,诸如放开自由贸易,取消强迫种植甘蔗等等。黄仲涵认为这是天赐良机,立即调整了建源公司的生产、贸易比重和经营结构,从1894年起,他发展大面积的甘蔗种植,并先后投资兴办了巴基斯、里约阿贡等5家糖厂,总投资约为1000万荷盾。其中里约阿贡糖厂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电气碳化设备,能够加工生产优质白砂糖,令同行十分羡慕。

黄仲涵的事业青云直上,不到10年时间,他的糖厂年产量已达到15万吨。可是,正当他一帆风顺迅速发展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英国和荷兰政府将本国的船只都征调回国运送战争物资。这样一来,爪哇的航运秩序便被彻底打乱,三宝垄海口码头上,华商的货物堆积如山,茫茫海面上却看不见一艘货船。

蔗糖无法运出,爪哇的糖商们纷纷降价倾销,一时糖价大跌。作为爪哇最大的出口企业,建源公司的损失更是惨重。眼看着大厦摇摇欲坠,黄仲涵心急如焚。他决定组织一个糖业股份公司,向荷兰商业银行借贷以缓和危机。然而,当时的荷印殖民统治者对华商企业有许多限制,从各方面予以刁难,荷兰小公银行更是落井下石,趁机提出许多令人无法接受的苛刻条件。黄仲涵放弃了对殖民主义政府的幻想,转而召集各路糖商,连续开了十多次同行业会议,群策群力,终于找到克服航运停滞的办法,渡过了难关。

战后,欧洲物资极为短缺,砂糖也属奇缺商品,价格比战前翻了四五倍。乘着这股“西风”,黄仲涵空前地扩大糖业生产,并迅速地打进欧洲市场。当时,在欧洲的每一个国家里,到处都可见到黄氏企业白花花的砂糖。不用说,建源公司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几年中,黄仲涵的资产也翻了几倍,他成了印尼地位显赫的大企业家。

1918年,黄仲涵在克列贝特创建了东南亚最大的木薯粉厂,还有占地2000万公顷的种植园。雇员近4000人,年产量达27万担。木薯粉主要市场也是在欧洲。此外,黄仲涵还经营橡胶、咖啡、木棉、花生、蓖麻粉、香茅油等。

黄仲涵在雅加达、锡江、万隆、棉兰等印尼各大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和分行,以扩大贸易。在荷兰鹿特丹、英国伦敦、马来西亚的核城和恬保以及新加坡也设了办事处,黄仲涵的经营范围扩展到全世界各地,仅伦敦分行每年销售的货物就达14.5万吨。

建源贸易公司的日益壮大,需要相应的金融机构。1906年,黄仲涵动用400万荷盾创建了建源银行,随着他的资本日渐雄厚,又增加了水灾和人寿保险等项目,同时还代理经营其它保险公司的业务。另外,他在航运业方面也颇有发展,他的船队成为荷印华商航运业主力。制糖业更是独霸一方,仅5家糖厂资产就达4000万荷盾。

不少人认为,黄仲涵的成功是因为他比较幸运,他从父亲那里接手时,建源栈已具有相当规模和良好的信誉。黄志信是在建源栈经营最好的时候交到儿子手里的,他有多年建立起来的完整的贸易网络和充实的资金,这些都为日后黄仲涵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印尼,黄仲涵是印尼华侨最先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人,他早在20世纪初就认识到,要

200年长盛不衰的杜邦家族

杜邦家族是美国最古老、最富有、最奇特、最大的财富家族。这个家族至今已保持了200年长盛不衰,世所罕见。20世纪90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财富1500亿美元,出了250个大富豪,50个超级大富豪。其家族创始人是伊雷内-杜邦,靠制造火药发财,后来因一次火药大爆炸,家族财富荡然无存。20世?纪初杜邦家族出了杜邦“三巨头”。他们再次创业,将家族带入史无前例的鼎盛时期。这个家族视家族财富为第二生命,权力传代非常独特。在第三代中,家族内部至少有10对堂表亲之间的婚配,成为美国近亲联姻最多的大家族。

特色评说:父辈创业,第二代再创业,第三代守成加创业,财富绝对传给家族成员。

财富家训:“投资要保持最大的利润,至少是10%以上,保证风险最小,坚持全额投资;每一个国家只设一个工厂,从事一种产品专门生产。”“投资要选择最幸运的地点、最有利的市场、最有前途的产品”。

现如今杜邦财团是美国的十大财团之一,经济实力以工矿业为主。1974年该财团的工矿企业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69%。工业资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来,一再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80年代以来,该公司转向发展塑料工业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生产不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如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合成纤维等。杜邦财团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

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古老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

这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它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麦耶-罗斯柴尔德。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鼎盛时期,他们翻云覆雨的力量使欧洲的王宫贵族也甘拜下风。时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所控制。其第四代居伊?罗斯柴尔德,是世界著名的银行家,他的经历与家族的命运一起跌宕起伏。

财富家训:“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要坚持家族的和谐。”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它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梅耶·A·鲍尔(MayerAmschelBauer)。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鼎盛时期,他们翻云覆雨的力量使欧洲的王公贵族也甘拜下风。时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所控制。其第四代居伊·罗斯柴尔德,是世界著名的银行家,他的经历与家族的命运一起跌宕起伏。

梅耶•罗斯柴尔德原名迈尔•阿姆谢尔•鲍尔(MayerAmschelBauer),后将姓改为罗特席尔德(德语意为红色盾牌)。

他的五个儿子分别是:

阿姆斯洛AmschelMayerRothschild(1773~1855年)——法兰克福

所罗门SalomonMayerRothschild(1774~1855年)——维也纳

内森NathanMayerRothschild(1777~1836年)——伦敦

卡尔CalmannMayerRothschild(1788~1855年)——那不勒斯

杰姆斯JamesMayerRothschild(1792~1868年)——巴黎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训:“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要坚持家族的和谐。”

在19世纪的欧洲罗斯柴尔德几乎成了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

梅耶·罗斯柴尔德。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兰克福城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两个多世纪,直到18世纪才开始发迹。使这个古老的家庭开始兴旺发达的,是梅耶·罗斯柴尔德(1744~1812年)。

梅耶自小就很聪明,因此他父母把他送到犹太宗教学校学习,希望他长大后当一名拉比。但梅耶对此没有多大兴趣,当他父母去世后,他便弃学经商,走进了生意场。当时,他20岁,开始做买卖古董和古钱币的生意,同时也兼兑换钱币。由于他的精明能干,并依靠当地有权势的威廉伯爵,生意越做越兴旺。后来,他不仅经营棉制品、烟酒,并开始从事银行业,20多年之后便成为法兰克福城的首富。

如果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在法兰克福经营,其影响仅限于德国。然而,目光远大的梅耶·罗斯柴尔德让他的5个儿子走出法兰克福,走出德国,分散到欧洲各地。

罗斯柴尔德家族最早向国外发展的是梅耶的三儿子内森。他于1804年只身来到英国伦敦,开始时做一些棉布生意。当时欧洲正值拿破仑战争,一些德国贵族流亡到了英国,其中包括法兰克福的威廉伯爵。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威廉伯爵委托内森购买了大批英国的债券,内森便借机自己也做起了债券和股票生意。内森凭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干,不久便发了财,成为伦敦金融证券界的巨头。后来,他又不失时机向英国政府提供巨额军费,与伦敦军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内森在英国的成功,鼓励了老罗斯柴尔德。为了方便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金融和贸易往来,他又在1811年把最小的儿子詹姆斯派到法国,在巴黎站稳了脚跟。几年后,老二所罗门、老四卡尔又分别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分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老梅耶·罗斯柴尔德与大儿子阿姆歇尔坐镇老家法兰克福,其他几个儿子分布在伦敦、巴黎、维也纳和那不勒斯的金融和商业帝国。

罗斯柴尔德兄弟经营技巧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利用他们分布在欧洲各国的分支获取政治、经济情报,迅速互相沟通。这样,他们往往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经济动向,推选采取行动,出奇制胜。

例如,当1814年拿破仑与欧洲联军对抗时,战局变化无常,英国的证券交易因此

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家族

这是一个奇特的财富家族。奥纳西斯是闻名于世的希腊船王,他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敢于决断。有人说,奥纳西斯的成功是偶然的,但真正了解他的人却不这么认为。一位和奥纳西斯很要好的经济学家评价说 :“这位希腊人找到了成功的钥匙:勇于决断是通向成功的正确道路。”还有一位经济学家说:“他很会到其他人认为一无所获的地方去赚钱。”寥寥数语,道出了奥纳西斯成功的秘密。

希腊船王奥纳西斯,一个声名显赫的名字,他的创业经历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冒险家的路程。与他巨额财富相比的是,他的风流史更出名,“风流船王”的名声比“希腊战神”更加响亮,他与美国前总统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的一段婚史是无数人为之津津乐道的事情,他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利亚·卡拉斯的爱情也是被很多人述说着,多次被搬上银幕。直到今天,他遗留下来的庞大事业还在运转着,奥纳西斯已经载入了世界船运史册!

年轻的冒险家

1906年,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奥纳西斯出生于土耳其西部的伊兹密尔。父母之所以用两个伟大古希腊哲学家的名字,是希望他长大后也能出人头地,闻名于世。

少年时,奥纳西斯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因为父母的烟草买卖是顺利的,为了培养孩子,父亲每次谈生意还带着小奥纳西斯,让他长长见识。

但好景不长,1922年,土耳其人占领了伊兹密尔,奥纳西斯一家人还被投入监狱,尽管在付出了巨额保释金后一家人才出狱,但伊兹密尔已经不能再呆了。同年9月份,全家人来到了希腊,寻求一个希望!

可是,当时有成千上万的难民聚集在爱琴海边,港口附近,奥纳西斯又靠什么来生活呢?幸运的是,他在一艘驶往阿根廷的破船上找到了一份低廉的工作。到达了阿根廷之后,在当地的希腊侨民帮助之下,奥纳西斯在一家电话公司做电焊工,为生活所迫,奥纳西斯一天工作16个小时,但是这样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消蚀他的勇气和希望,终有一天,他会成功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奥纳西斯发现,在阿根廷,烟草比较走俏,但却只有本地以及南美洲的烟草,由于味道强烈,很多人都不十分喜欢,而温和的希腊烟草却没有人卖,这就是商机!看准这个机会,奥纳西斯毅然辞职,把自己辛苦积累的钱投资在烟草上面。

最初,奥纳西斯只能在一个小作坊里生产希腊烟,但很快就供不应求,在扩大生产规模之后,他小赚了一笔。但在烟草家庭中长大的奥纳西斯明白,这种做法不能赚大钱,只有烟草贸易和运输才能成大事。于是,铤而走险的他做起了走私的买卖,幸运的是,没有被法律抓住,当生意稳固下来之后,他就转向了正当贸易,到1930年,奥纳西斯已经成为希腊产品最大的进口商,还租用了一些货轮。

就在奥纳西斯踌躇满志的时候,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爆发了,无情地摧毁了一切!当所有人都被折磨得快绝望的时候,奥纳西斯却从中洞察出生机,当时加拿大国营铁路公司为了渡过危机,准备拍卖产业,其中6艘货船,10年前价值200万美元,如今仅以每艘2万美元的价格拍卖,他像猎鹰发现猎物一样,极为神速地前往加拿大商谈这笔生意。这一反常举止令同行们瞠目结舌。因为当时海运业空前萧条,老牌海运企业家们避之犹恐不及,奥纳西斯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于海上运输,无异于将钞票白白抛入大海。许多人规劝他,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丧失了理智。

但奥纳西斯清醒地看到,经济的复苏和高涨终会来到,终将代替眼前的萧条。危机一旦过去,物价就会从暴跌变为暴涨,如果能乘机买下便宜物,价格回升后再抛出去,转手可得暴利。海运业虽暂受冲击,但必有复苏之日。奥纳西斯谢绝了同事和朋友的劝阻,果断将这些船全部买下。果然不出所料,经济危机过后,海运业的回升居于各业之首,奥纳西斯买的那些船只,一夜之间身价陡增。他一跃成为海上霸主,他的资产几百倍地激增。

1943年,奥纳西斯将其企业总部搬入纽约,财路日益广开,船队越来越大,1945年,他跨入了希腊海运巨头的行列。

繁盛了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

美国最富的家族。约翰-洛克菲勒是这个财富家族的创始人,他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位亿万富翁,美国石油大王。他开创的石油王朝在美国垄断地位达85年之久。他的第二代小洛克菲勒一生中在维持家族事业的同时,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老洛克菲勒留下的慈善事业上,老洛克菲勒的第三代成为银行家的约翰?戴维-洛克菲勒是这个家族的金融管家,他也是五兄弟中最小的一个,这个家族至今在美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提及近现代乃至当代美国史,人们难以避开洛克菲勒这个家族的姓氏: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基金会、大通银行、现代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还有令美利坚合众国悲伤的在“9-11”中倾倒的双塔。

在商业界,提起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盛名,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绝不为过。这个迄今已繁盛了六代的“世界财富标记”与美国乃至国际政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