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伴陈旧出血有必要做活检吗 日常生活中怎么预防

2017-12-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胃炎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按临床发病的缓急和病程长短,一般将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1.急性胃炎: 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等症状. 2.慢性胃炎: 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随年龄增长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不同胃炎的临床表现会有所不同,常见的临床表现: 1.上腹痛: 大

胃炎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按临床发病的缓急和病程长短,一般将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1.急性胃炎:

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等症状。

2.慢性胃炎:

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随年龄增长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不同胃炎的临床表现会有所不同,常见的临床表现:

1.上腹痛:

大多数胃炎患者有上腹痛。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

2.腹胀:

部分患者会感腹胀。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嗳气:

有嗳气。表明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4.反复出血:

出血是在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

5.其他:

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6.体征:

检查时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黏膜肠上皮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

预防:

1.保持精神愉快:

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2.戒烟忌酒: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黏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反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戒烟忌酒。

3.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长期滥用此类药物会使胃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4.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

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5.注意饮食:

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多吃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