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介绍4个小妙招

2018-0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鹅掌风也叫手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约占55.6%).须癣(石膏样).毛癣菌(约占22.7%)等感染引起.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手癣感染的重要诱因有双手长期浸水.摩擦受伤.接触洗涤剂和溶剂等,故手癣在某些行业中发病率可相当高.患者以青年和中年妇女为多,其中许多人有戴戒指史. 临床表现 1.水疱鳞屑型 多为单侧起病.先从手掌的某一部位开始,为针头大小的水疱,壁厚且发亮,内含清澈的液体.水疱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自觉瘙痒.水疱干后脱屑并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形成环形或多环形损害,边缘较清楚.病程多慢性,可

鹅掌风也叫手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约占55.6%)、须癣(石膏样)、毛癣菌(约占22.7%)等感染引起。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手癣感染的重要诱因有双手长期浸水、摩擦受伤、接触洗涤剂和溶剂等,故手癣在某些行业中发病率可相当高。患者以青年和中年妇女为多,其中许多人有戴戒指史。

临床表现

1.水疱鳞屑型

多为单侧起病。先从手掌的某一部位开始,为针头大小的水疱,壁厚且发亮,内含清澈的液体。水疱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自觉瘙痒。水疱干后脱屑并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形成环形或多环形损害,边缘较清楚。病程多慢性,可持续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手掌并传播至手背和指甲,甚至对侧手掌。有时水疱可继发感染形成脓疱。与足癣相比,手癣较少继发严重的细菌感染。

2.角化增厚型

多由水疱鳞屑型发展而成。患者常有多年病史,累及双手,也可为单侧。皮损一般无明显的水疱或环形脱屑。掌面弥漫性发红增厚,皮纹加深,皮肤粗糙,干而有脱屑。冬季则常发生开裂,有时裂口很深伴出血,疼痛难忍,影响活动。促使手掌角化增厚的因素除皮肤癣菌外,还与长期搔抓、洗烫,肥皂、洗涤剂、各种化学物品和溶剂刺激以及不当治疗有关。

治疗

1.水疱鳞屑型可外用咪康唑霜、克霉唑霜、复方苯甲酸搽剂、复方雷琐辛搽剂等。角化增厚型可用复方苯甲酸软膏、咪康唑霜或10%冰醋酸浸泡。有皲裂者,可加用尿素脂。皮损消退后继续搽药2周以上。

2.手部因经常水洗,所以局部搽药次数应增加,特别是洗手之后要加搽软膏或霜剂。

3.病程久或局部治疗效果差者,加口服灰黄霉素、酮康唑或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药治疗。

4.甲癣和手癣互为传染源,应予以同时治疗,包括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

预防与调护

1.保持手部皮肤的润滑无破伤,可预防鹅掌风发生。2.患脚湿气、圆癣、灰指甲等应及时治疗,防止自身传染。3.治疗要彻底,一般应损消退后仍应继续用药一段时间,以防复发。鹅掌风是发生在手部的浅部真菌病,因手掌皮肤粗糙干裂似鹅掌而得名。本病的特点是手部皮肤干燥、脱屑、皲裂,常继发于脚湿气。《外科正宗·鹅掌风》:“鹅掌风由手阳明、胃经火热血燥.外受寒凉所凝,致皮枯槁;又或时疮余毒未尽,亦能至此。初起红斑白点,久则皮肤枯厚破裂不已,二矾汤熏洗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