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司马炎平定吴蜀建立晋朝谁是最大功臣

2018-05-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来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热播,让三国历史再度成为关注焦点.和以往三国题材电视剧不同的是,<大军师司马懿>以晋宣帝司马懿的发迹史为主线,再现了这位三国乱世的最后赢家波澜壮阔的一生. 如今上部<军事联盟>已经完结,下部<虎啸龙吟>将于秋季播出.在播出之前,我们不妨了解一下,下部会发生哪些精彩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里面,司马懿主要干了两件事: 一是在诸葛亮六出祁山时与其斗智斗勇,虽说不止一次被蜀军打败,甚至险些命丧火海,但最后好歹还是在

近来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热播,让三国历史再度成为关注焦点。和以往三国题材电视剧不同的是,《大军师司马懿》以晋宣帝司马懿的发迹史为主线,再现了这位三国乱世的最后赢家波澜壮阔的一生。

如今上部《军事联盟》已经完结,下部《虎啸龙吟》将于秋季播出。在播出之前,我们不妨了解一下,下部会发生哪些精彩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里面,司马懿主要干了两件事:

一是在诸葛亮六出祁山时与其斗智斗勇,虽说不止一次被蜀军打败,甚至险些命丧火海,但最后好歹还是在五丈原熬死了诸葛亮,让他收复中原,匡扶汉室的雄心壮志化为泡影;

诸葛亮登场

二是在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叡死后发动兵变(此次兵变史称为“正始之变”或“高平陵事变”)诛杀大将军曹爽等宗室把持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为其孙司马炎代魏灭吴奠定基础。

由于《三国演义》以刘备集团为叙事主线的局限性,对于司马懿兵变夺权后魏国内部发生的权力斗争一带而过,兵变之后司马氏父子就牢牢地掌控了曹魏的军政大权,直至司马炎登基称帝,一统三国。

事实上,高平陵事变的确让司马懿夺得了魏国的兵权,但还没有到足以代魏称帝的地步。司马氏代魏立晋,是在高平陵事变后,历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经营,在晋武帝司马炎手中最终完成的。

《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剧照

在此期间,忠于曹魏皇族的势力也并未坐以待毙,他们先后策动了三次军事反抗,意图挽救危在旦夕的曹氏江山。

因为三次举事的地点都位于淮南的军事重镇寿春,故而史书上称之为“淮南三叛”。

为什么是淮南?

各位回顾一下《三国演义》的情节便不难发现,司马懿在夺权前一直在和诸葛孔明斗法,也就是说,在魏国的军事部署中,司马懿负责的是对蜀汉政权的作战,而在当时吴蜀联合抗魏的国际形势下,魏国不得不面对东西两线作战。

既然司马懿已经成为西线对蜀汉作战的最高军事统帅,那么东线对孙吴政权的战争,则由司马懿派系之外的将领来指挥。换言之,淮南地区是司马氏力量的薄弱所在,镇守此地的将领大多是曹魏的保皇党,成为反抗司马氏的大本营。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以谋反罪名诛杀曹爽三族。此后不久,镇守寿春的大将王凌被晋升为太尉,位列三公。

曾当过刘德华替身的杜奕衡饰演曹爽

王凌,字彦云,太原人士,说起他的家世,绝对的名门望族,别的不说,他的伯父正是那位用美人计除掉了董卓的王允王司徒。王允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杀害后,他逃回老家,后来应曹操的征辟入相府为官,在魏国同孙权的几次大战中立下军功,受封南乡侯。

王凌早已官居三公之一的司空,足以与司马懿分庭抗礼,曹爽败了以后又晋升为太尉。王太尉和他那位伯父一样,铁了心要当旧朝皇帝的忠臣。眼见司马懿权势日盛,魏帝曹芳大权旁落,王凌与外甥令狐愚密谋,另立曹操之子楚王曹彪为帝。

嘉平三年,孙权下令封锁涂水,王凌以此为由,奏请朝廷出兵伐吴,意图乘机兴兵讨伐司马懿。

因出兵的请求迟迟没有得到回复,情急之下,王凌派人把计划告知兖州刺史黄华,希望能得到援助。可惜王凌所托非人,他派去的使者杨弘和黄华一起向朝廷告密,司马懿遂亲率大军问罪。

自知不是司马懿的对手,王凌不战而降,在押赴洛阳的途中自尽,司马懿下令诛灭王凌、令狐愚三族,尸首示众以儆效尤,王凌等人意欲拥立的楚王曹彪也受牵连赐死。

剿灭王凌是司马懿生命中最后一次率军出征,同年六月,司马懿病重,梦见王凌的鬼魂索命,年逾古稀的司马懿在病痛和噩梦中去世。次年,司马懿长子司马师(晋景帝)被魏帝加封为大将军,总领魏国朝政。

正元元年,又一次“衣带血诏”在皇宫中上演,和当年的汉献帝刘协一样,年轻气盛的魏帝曹芳不满司马师专权,与岳父光禄大夫张缉,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等人密谋罢黜司马兄弟,代以夏侯玄为大将军。

成年版曹睿

计划中途败露,李丰、夏侯玄、张缉皆被处死,张缉之女张皇后也被迫自尽。朝中曹氏、夏侯氏亲族和他们的支持者多被肃清。而曹芳的命运比汉献帝更为悲惨,事后不久,司马师以郭太后(不是郭照)的名义把他赶下了皇位,改立东海定王曹霖之子曹髦为皇帝。

司马师铲除异己的专横行径激起了扬州刺史文钦的不满。正元二年,文钦联合东吴,举兵讨伐司马师,镇东将军毌丘俭率部响应,兵进项城。

司马师亲自带兵迎敌,文钦手下的将士家小多在北方,无心恋战,东吴的援军又迟迟未能赶到,叛乱很快被平息。毌丘俭死于乱军之中,文钦逃亡到了东吴,二人留在魏国的族人全部被杀。

出征之前司马师患上了眼瘤,眼睛经常流脓,平叛过程中文钦之子文鸯率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竟然致使眼珠从眼眶中震了出来。

文钦兵败后,司马师因眼部过于疼痛死于许昌。其弟司马昭(晋文帝)迫使魏帝加封自己为大将军、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次年又进为大都督、高都公,把持魏国军政大权。

司马昭掌权后不久,曾经跟随司马师平定文钦、毌丘俭之乱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又一次在寿春举起了叛旗,并派儿子到为质以求救兵。

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应该会加戏

要问曾为司马师立下大功的诸葛诞为什么要造司马昭的反,据说是因为他与之前被诛杀的宗亲夏侯玄交情颇深,又看到王凌、文钦先后覆灭,惶恐不安,暗中收买人心,训练死士被司马昭发现了,这才被迫起兵的。

顺带一提,那位与诸葛诞交情不浅的夏侯玄,就是司马师原配夫人夏侯徽的哥哥。

为了打败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司马昭从各地调集了二十六万大军,将寿春团团包围,同时分兵抵抗东吴援军。

泰山太守胡烈派兵烧光了吴军的粮草,迫使其班师回朝,孤立无援的诸葛诞在死守寿春数月后,弹尽粮绝,兵败伏诛。同在城内的吴将于诠战死,余众皆降。淮南三叛就此全部以失败告终。

连续三次军事反抗失败,魏国内部忠于曹氏的武装力量土崩瓦解,魏境内的士大夫转而拥戴司马昭,建国仅仅数十年,曹魏政权彻底落入了司马氏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