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财神”——范蠡

2017-08-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范蠡,先秦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轻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佯狂倜傥,傲然负俗,更精通剑法,文武双全,然不为世人所识.与文种相偕入越,被越王勾践用为谋臣,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韬略,协助勾践彻底击败吴王夫差而雪耻复国,继而助勾践北向称霸中原.野史记载他功成名就后,毅然放弃高官厚禄,带着美女西施,浮海至齐国经商,挣下千万家产.齐王欲拜他为相,他却归还相印,散尽千金,与族人移居于陶(今山东定陶),自称“陶朱公”.在陶

范蠡,先秦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轻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佯狂倜傥,傲然负俗,更精通剑法,文武双全,然不为世人所识。与文种相偕入越,被越王勾践用为谋臣,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韬略,协助勾践彻底击败吴王夫差而雪耻复国,继而助勾践北向称霸中原。

野史记载他功成名就后,毅然放弃高官厚禄,带着美女西施,浮海至齐国经商,挣下千万家产。齐王欲拜他为相,他却归还相印,散尽千金,与族人移居于陶(今山东定陶),自称“陶朱公”。在陶地,范蠡十九年间三次赚得巨万家财,终成一代巨贾,成为中国历史上商贾富豪第一人,被誉为“中国商战之始祖”。

西施因范蠡而美丽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为先,四大美女,西施居首,她是美的代名词。

西施与范蠡的爱情故事可谓是缠绵悱恻。浣纱少女对范蠡基本上是一见钟情。范蠡多金,金钱让男人刹时形象高大;范蠡还英俊,帅气堪比张东健,再加上他还通音律懂文辞,真是旷世难求的“白马王子”。少女西施的小心肝突突狂跳,对范蠡产生了严重的个人崇拜,觉得他的一颦一笑都可爱无比,尤其是因为看不透他而产生的神秘感让爱情越发痴迷炽烈。所以西施想都没想就接受了勾引夫差的政治任务,她不懂政治,但是懂爱情。

西施被范蠡献给了夫差,得了吴国夫人的头衔和夫差的宠爱。政治家勾践和范蠡自然不会闲着,屯兵买马,趁虚而入,一举灭了女色误国的夫差。夫差死时拉着西施的手说:“卧室外桂树下我早年埋了些金银,不多,但够你用了。”西施终于如愿以偿和范蠡在一起,结婚的时候激动得涕泪纵横,自然也顾不上计较范蠡仅用二婚的规格迎娶自己。范蠡何等聪明,既然早已名利双收,不如逃得远远的去做陶朱公。

“艳色吴王嗜好投,苎萝村内美人求。居陶业振工牟利,霸越功高早退休。两国甘心抛相印,五湖浪迹泛扁舟。铸金故主空摹象,凤举鸿冥不可留。”以上这首七律诗,题名《范蠡》,是清代诗人徐公修所作。它以言简意赅的文字,提纲挈领的笔法,为我们介绍了一位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范蠡,以及与他相关的许多历史故事,把我们带进了两千四百多年前诸侯混战、干戈连绵的动乱岁月……

历史上卓越之士多如辰星,惟有位极人臣,富甲天下,干一行专一行的范蠡找不出第二个来,范蠡犹如群星衬托下那轮皎洁的月亮。在正史中他是一个可以令任何君王心动的绝世兴国良臣,更是一个令千百年来富豪向往的一个神话。在野史中他是个舍家为国的英雄,对西施的不离不弃更是成了爱情崇拜者眼中的白马王子。历史上国色天香的女子数不胜数,独西施留名千载,她的美丽是因范蠡而更加显著的。

财神的故事

时下,各种富豪榜可谓层出不穷,但往往入围的富豪却总是不那么情愿。其实中华五千年,随便拎几个出来就能整个富豪榜。《亚洲华尔街日报》前不久按照财富绝对值指标排列,排出了我泱泱大国、几千年历史中排名前十的富豪。入围的有:明朝太监刘瑾、清朝贪官和绅、民国财政部长宋子文、清末商人伍秉鉴、西汉邓通、东汉梁冀、战国吕不韦、西晋石崇、明初沈万三和春秋时期的陶朱公。

看到此入围名单,忽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除了陶朱公、沈万三寥寥可数几位稍具正面意义的勤劳智慧致富的富豪外,剩下的没几个来路正当。古谚云,“富不过三代”,中国历史上富豪大多一代而终,随着权力的丧失而“灰飞烟灭”。如果要细数谁是中国历史上最富的人的话,陶朱公的资格肯定是最老了,多数人只是凭借着权贵的特殊关系来发财致富,而他则是趁着远离权贵的机会而获得巨额资产,他的身价才是货真价实的!

民间广泛地有尊陶朱公为财神的说法。这个陶朱公就是范蠡,他因经商有道,遂成巨富。关于财神的故事,那是一段传奇,因为和现在隔得太远,所以愈发显得不可思议,他曾经是越国宰相,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国。可是他很清楚“鸟飞尽、良弓藏”的道理,为了避免功高盖主而遭到残害,便逃离越国到齐国经商。至于在他逃难时,是否带上了病美人西施,说法各异,具体就不得而知了。那个时候,经商要比现在容易些,而且齐国本来就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所以他显然是老老实实做事就成了巨富。因为他开创了弃政从商的先例和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所以至今在民间,老百姓都仍尊之为财神或商圣。

范蠡在齐国经商的传说很多,比较著名的是范蠡贩马的故事。范蠡看到吴越一带需要好马。而他在齐国收购马匹不难,做此项生意肯定能赚大钱。问题是把马匹由齐国运到吴越却很难,千里迢迢,运输费用且不说,最大的问题是当时正值兵荒马乱,沿途强盗很多。后来他通过市场了解到齐国有一个很有势力、经常贩运麻布到吴越的巨商姜子盾,他因常贩运麻布早已用金银买通了沿途强人。

于是,范蠡看中了姜子盾。一天,范蠡写了一张榜文,张贴在城门口。其大意是:范蠡新组建了一马队,开业酬宾,可免费帮人向吴越运送货物。不出所料,姜子盾便主动找到范蠡,求运麻布,范蠡满口答应。这样范蠡与姜子盾一路同行,货物连同马匹都安全到达吴越。马匹在吴越很快卖出,范蠡因此赚了一大笔钱。范蠡贩马的故事,可以说是协同竞争、合作双赢的最初案例。 

“三聚三散”的故事

春秋时期,范蠡苦身戮力,辅佐越王勾践,深谋二十余年,最终帮助勾践复兴越国,后被封为上将军。他知道越王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就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只装了些金珠宝玉,带着西施乘舟远行,一去不复返。此可谓是一聚一散。

范蠡浮海到齐国,更名改姓,又苦身戮力,耕于海畔,父子治产,没用几年便积资财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范蠡感叹道:“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就归还宰相印,散尽其财,分给朋友和乡邻,闲行而去。此谓二聚二散。

行至于陶,以其智能,观察此地为贸易要道,可以致富,于是他自称陶朱公,留在此地。父子从耕畜开始,根据时机从事物品贸易,取薄利。时间不长,就累积万贯家产(此谓三聚)。朱公居陶,又生少子,长大后,朱公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在楚国。朱公曰:“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镒,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此可谓三散)。

朱公长子说,“家有长子,今弟有罪,不派我去,而让少弟去,是我不成器。”说完欲自杀。朱公不得已命其前去找庄生帮忙并修书一封,并一再叮嘱:“到楚国后就进献千金给庄生,听任他从事,千万别与他争。”长子出发时却又私带了些银两以备急用。朱公长子到楚国后,把信和重金交给庄生。临别时,庄生告诫说:“你赶快离开,千万别停留,等你弟弟出来后,别问是怎么回事。”长子却私自留下,并把私积的金子送给他自认为能帮上忙的楚国贵人。 

庄生虽贫穷却以廉直闻名于国内,自楚王以下百姓都像对待老师一样尊敬他。作为信义之人,庄生对朱公进献的黄金,并无意接受,打算在事情办成后再还给他,而朱公长子并不知其意。庄生入见楚王,禀告说:“我观察到天上有某星停留在某个位置,表明楚国会有灾害。”楚王平素信任庄生,向他询问解决之道。庄生回答说:“只有德行可以消除。”楚王决定以赦免罪犯来消除灾害。楚国贵人得到消息后连忙给朱公长子报信。

朱公长子想,既然弟弟可以赦免,千金送给庄生,不是白白浪费了吗?于是就又重返庄生家。庄生惊讶地问:“你怎么还没走?”朱公长子回答说:“我听说楚王要赦免我弟弟,特来告知辞行的。”庄生明白他的想法,便让他自己进房内去取回相送的重金。

朱公长子带走了金子,独自欢庆。庄生因朱公长子的行为感到羞辱,就入见楚王说:“您想以德行消除灾难,可我听见路人都说陶的富人朱公之子因杀人囚禁在楚国,他家人用重金贿赂王左右之人,因而王不是因体恤楚国而行赦免,是为了朱公之子。”楚王大怒说:“寡人虽不德,怎么会因为是朱公之子就特别照顾?”于是令杀掉朱公之子后,次日再下特赦令。

当然长子是带着弟弟的死讯回到家了,家人都感到悲哀,范蠡听了老大的哭诉,却不意外,直言道:“我不让你去是因为了解你曾经和我一起创业,吃过苦,过日子节俭。本来这是你的优点,可贿赂徇私的事情是不能节俭的。所以我让你那没过过苦日子花钱大手大脚的小弟去,正是要用他的缺点办成这件事情。现在不过是我的预想成为现实,老天注定我要失去一个儿子。”用人的缺点办好事,范蠡察人之明,用人之当,实在是不可言表。

这就是财神范蠡“三聚三散”的历史故事,他每到一处都能成名于天下。这位古人,在名利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进退自如,以保全自身为根本,功名富贵的舍得就在这先散后聚中让我们有所体会。 

完美男人的典范

自古至今,从司马迁、苏轼到冯友兰、胡寄窗等,史学界和学术界对范蠡都有极高的评价。说他“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是“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学大师”、“经营之神”,说他是“春秋末年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古代谋臣的楷模”……在民间和史书里,惟一有着完美形象的男人,就似乎只有他了。他是民间传说里的财神爷原型之一;是中国古代美女西施的情人;他是中国商人眼里最高明的“营销大师”,如今的工商管理课堂,依然还会分析他“三次散尽钱财,东山再起”的故事。胸怀天下、文韬武略、赤胆忠心、取舍得当、万贯家财、妻贤子孝、红袖添香——中国人的理想生活、中国文人的完美人格,在他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人们喜欢范蠡对穷困勾践的忠诚;欣赏范蠡在复兴越国中的作为;佩服范蠡能在复杂局面下保持清醒的头脑,看穿勾践只是个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主。如果说范蠡只能做到如此,那他还不能晋升为神,真正让他成为人们心中神话的故事发生在离开越国后,凭着自己的勤劳在齐国发家致富,又一次的坐上了齐国的国相,再一次的功成身退。最后在交通便利的陶地成就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富翁的伟业。范蠡的人生充满着戏剧性,他一生历经三度“千金散尽还复来”,在商界美名远扬。

范蠡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积极入世却又淡泊名利的态度,令人向往钦敬。他晚年潜心烧制琉璃,其真金琉璃盆,在民间被奉为聚宝盆;他为官时手执的牙笏,也演变成财神手中的如意;他的岁末返利给“生意对象”的方式,早已成为民间的“利市”习俗。闲暇时,他还曾著有《养鱼经》,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文献。清代李渔作《闲情偶寄》,搜罗了日常生活中的雅致奇巧,十分有名,怕也是要称陶朱公一声“先师”了。 

再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范蠡真的与西施“泛舟西湖”了吗?如今已无确切的史迹可查,但从各方面的资料汇总推断来看,范蠡如此通透之人,这样“浪漫的事”发生在范蠡身上,其可能性大吗?西施虽然有倾城之貌,她在吴国宫殿里待了十余年,出宫后也已年岁不小,即便仍然貌美如花,总难再“倾城”。不过范蠡是侠义之人,他与西施、郑旦,虽无儿女情长,却有恩义在。当初是他将她们从民间选出并亲自培训后送入吴宫,事成后,他不会像越王那样无情,只要有可能,他会用自己的智慧为她们铺垫一条生路。如此,再加上我们的百姓潜意识里希望范蠡这样完美的男人能够有一个绝色的美女相伴,一点心意加上一点传奇,自然而然纷纷扬扬为一个美丽故事,传唱至今。

书中的英雄,有勇者无谋,有谋者无德,智勇双全者无度,有度者无仁,有仁者不能决断,爱决断者不能成事,性情完美的人未必有机遇,有机遇的人又未必有通透的人性,惟有他一切都刚好。范蠡这个书中的完美男人,令春秋末年的血腥霸业多了些人性的气息和欢欣的味道。他的天赋人格越过岁月沧桑,至今依然活灵活现在我们的心中。那些蝇营狗苟的钻营小利,那些纷纷扰扰的争斗是非,他都不放在眼里。他如此冷静,却不做自命不凡的世外高人,热切地参与政治,为自己效力的国家谋求最大的胜算。一旦事成便身退,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他有雄霸天下的胸襟和能力,他有为人臣子的隐忍和忠诚,他也有为朋友的古道热肠,还有做一个普通人的热闹亲切。谁人能如此兼收并蓄?天地间,惟有范蠡也!

结语范蠡一生充满着神秘和传奇的色彩。他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皮,在陶为陶朱公。他的一生,迂回曲折,扑朔迷离。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悲行歌》中所说:“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与浣纱美女西施的传说更是令人兴味盎然,情节跌宕有致,可谓是曲尽其妙。范蠡一生理性务实、浪漫传奇,堪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