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故居旅游 山东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2017-10-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王羲之故居观光旅游.游览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和故居的情况.    临沂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王羲之故居观光旅游。游览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和故居的情况。

    临沂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前人曾以 “灵秀钟毓,代有伟人”赞誉之。在临沂历代所出的名人中,以王羲之最为世人所崇,故人们又习惯地把临沂城称为“羲之故里”。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361年去世,享年59岁,因曾为右军将军,又称“王右军”。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其书艺上师承前人,变革古法,创立今体和遒媚流更的书风,把今体书法推向了文人书法的极致,被后人誉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主要原因由于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

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气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王羲之家族属于琅琊王氏,西晋时,为琅琊国(郡)第一旺族。西晋末年,外受北方匈奴势力刘渊的威胁,内受“八王之乱”的影响,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不安。这时,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建议南迁,并与王羲之的从伯王敦(为大将军)、王导(为丞相)辅佐司马睿渡江,拥立司马睿登基,建立东晋王朝。名重一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居江南王、谢、郗、庾四家族之首。

    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10月,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OO二年临沂市人民政府又投资7000多万元进行二期扩建,扩建后占地面积达到80多亩。内有砚池怀古、曲水流觞、夕阳普照、右军祠、左公祠、四宝台、鹅池水暖、千秋五贤等景区。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

    进入南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砚池怀古。内有洗砚池、墨华轩、孝行桥、晋墨留香亭、无名碑亭、晋墨斋、晒书台、琅琊书院等景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这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

现在的洗砚池比过去要小,仅为当时的十分之一大。王羲之离临沂南迁时五岁,在旧时的名门望族五岁开始习字应是可信的。传说王羲之幼年每次练字完毕,都要到他家旁边的池塘里涮笔洗砚。

他洗笔的同时还经常做“悬笔悬纸书”。他以水面为纸,悬腕悬笔而书,在水面上仔细体会笔尖与水面接触的细微感受,笔牵情走,意随笔动,达到了心笔合一的地步。天长日久,原本清澈透明的池水,也被墨汁染的乌黑了,留下了“池水尽墨”的千古美谈。

即使历经千年,其色不变,后人称此池为“洗砚池”。其实,王家为书画世家,其父王旷善书,叔父王艺、王彬是有名的画家,尤其是王艺的书画,人称晋室第一,长于章草和飞白,善画人物、鸟兽、鱼龙。

据南齐王僧虔《论书》记载:“自过江东,右军之前,唯艺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历史记载,晋朝时共有113名书法家,其中王家就占23位,所以,准确地说,洗砚池应是王家习书作画的几代子弟洗笔砚所染黑。

    沿竹林西行,过“月季园”便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陈列着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书法不仅是书法中的上乘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颂扬倍致,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有一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箕裘勿忘先贤,继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昆。

    碑廊尽头东侧便是孝行桥。此桥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中国人世代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二十四孝的传说。这二十四孝中,我们临沂就占七孝,分别是:仲由负米(孔子学生子路,鲁国卞桥人,今平邑人)、鞭打芦花(孔子学生闵子骞,鲁国人,今平邑人)、曾参养志(孔子学生,鲁国武城人,今平邑人)、老莱斑衣(春秋末期隐士,曾居蒙山之阳),郯子养鹿(春秋时郯国人,今郯城人)、王哀泣坟(三国魏东莞人,今沂水县人)、王祥卧冰(西晋琅琊临沂人,今临沂市兰山区人)。

其中,“卧冰求鲤”的故事,讲的就是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即王羲之的曾祖父王览同父异母的哥哥)的故事,王祥年幼丧母,其父续娶一朱姓女子为妻,继母心地歹毒,为人尖刻,对待王祥十分刻薄,但王祥并不在意,任劳任怨,侍奉父母,尽心竭力,无怨无悔。

    据晋干宝《搜神记》记载:一年冬天,病中的继母,想吃鲤鱼,让王祥去捉鱼,年龄尚小的王祥,来到村旁的河边,当时,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河里已经结满了厚厚的冰层。王祥站在冰上,不知怎么办才好。

他一会儿拿起一根木棒,使劲地敲打冰面,木棒直震得两手发麻;他一会儿又搬起一块大石头,不停地敲打,而冰面只留下几个小小的白点。王祥已经累得满头大汗,可是坚硬的冰屋依然纹丝不动。他解开棉袄的纽扣,不停地喘息,这时,从冰面的倒影里,王祥发现自己的头上冒着热气,王祥猛然大悟,他以孩子的思维,迅速地将肚子紧贴着寒冷的冰面上,想用体温暖化坚冰。

时间一长,王祥就冻昏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据说,王祥的孝行被巡游的天神看见,报告了玉皇大帝。

上天也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便让天神显灵:冰,慢慢地自己化开了,一股强大的暖流,让王祥苏醒过来,两个活蹦乱跳的大鲤鱼,从河里跳出来,王祥忘了浑身的麻木,上前,一把抓起鲤鱼,紧紧地抱在怀里,一瘸一拐,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说来奇怪,从此以后,王祥卧冰的地方,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迹:春夏秋一年三季倒也没什么奇特之处,唯独一到寒冬腊月,塞冰封河的时候,在王祥卧冰处,总有几尺见方的地方从不结冰,一千多年历来如此。

当地人夸称这是孝子留下的灵迹,这条河也因此被称为孝感河,现在习称孝河。这个地方也因为和这个典故有关,过去非常有名,明代被列为琅琊八景之一,称为“孝河凝冰”。有人曾为此题诗道:

    镇日东风鼓翠澜,长河吹遍水如干。

    银屏皎洁连川合,碎玉棱层映月寒。

    堤畔鹭联飞始见,波心鱼隐钓犹难。

    王祥一去今多载,留得冰模与后看。

    另外,此河还盛产莲藕,远近有名。每到夏日,一池碧波,十里荷香,碧盘滚珠,玉莲含金,片片荷叶之间,鹅群嬉戏,别有情趣,为当地的一大景观,更为奇妙地是,此藕与别处不同,不但清脆爽口,鲜美异常,而且,还在藕面的中间比别处的多出一眼,为八个空眼,传说这是王祥的孝心所化,老百姓常说:“这个人的‘心眼’真好!”“好心眼”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大家知道为什么建这个孝行桥吗?因为王家起家从孝开始,王祥的孝行为他赢得了盛名,当时汉晋两朝倡导“以孝治天下”,时任徐州刺史的吕虔敬慕他的大名,荐王祥为州中别驾,王家便从此发家,成为一代望族,兴盛300多年。

    过了孝行桥,沿竹林间的奇曲小径东南而行,前方便是秀立于水中的“晋墨留香亭”;复而东行,这块“晋王右军洗砚池碑”便是无名碑。为什么叫“无名碑”呢? 据传,明朝万历期间沂州知府钱达道为王羲之家题字,因怕鲁班门前弄大斧之嫌,而没有留名。这正如刚才在书法碑廊中看到的一幅题词:我今提笔也题碑,鲁班门前弄大斧。

    再向东即是“晋墨斋”,是卖书画艺术纪念品的地方。

    看过无名碑,向北10米即是高出地面2米的晒书台,是当年王羲之习字晒书的地方。台上有一石碑巍然而立,上面刻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南面这块碑是镇庙之石,有“山泰”二字,称道教符。

    晒书台北面是享誉齐鲁的琅琊书院,清乾隆二十四年(1760年)沂州知州李希贤在右军祠内设立琅琊书院。这是5间仿古建筑,占地200平方米,是现代人重修的。其匾额“琅琊书院”四个字是从王羲之的《圣教序》中集下来的。

当时这里是临沂的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临沂一中即起源于此。清末曾下令废除旧的私塾包括书院,改成学堂,叫临沂书学堂。历史上临沂第一家义校也起源于此。进入书院,我们可以看到里面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碑帖,如《琅琊帖》、《兰亭序》、《乐毅论》、《小楷四种》、《十七帖》等,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是我们前面参观过的碑廊中作品的真迹。

走出琅琊书院,穿过茂林修竹,在普照寺西侧曲水绕园处即是有名的“曲水流觞”景区。王羲之生平最为人称道的是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于兰亭举行的“修禊”盛会,此举促成了千古名作《兰亭序》的诞生。其时,名流雅集,流觞曲水,赋诗饮酒,传为美谈。

此地虽无崇山峻岭,但不乏“茂林修竹”,溪边兰芷丛生,置八角“兰亭”一座,是全园之中最富自然野趣的景观。其南,碑廊尽头设“引流”花榭,取意《兰亭序》中“激流涌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的描述。大家可徜徉于此,体味当年王羲之与好友雅集,饮酒赋诗题序之情。

出“曲水流觞”景区东行,有一仿古建筑,这就是右军祠,这里是王羲之生平纪念馆和书法艺术纪念馆,祠堂正门朝东,门屋三间,上题“右军祠”,正堂“骋怀堂”四间,大家看祠堂里供奉着王氏家族中最有名的三位书法家,三位先贤均丰肩润面,气宇轩昂。端坐正中的是书圣王羲之,左侧的是其子王献之,右侧的这个僧人打扮的叫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是其子王徽之之后,生在隋朝,也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

    出右军祠东行,地下有两座古代砖墓,这就是在2003年二期扩建工程中发掘出的山东省内第一、全国罕见的晋代古墓。西边的这个为二号墓,东边的为一号墓。经过专家鉴定,晋墓年代大约在西晋时期。

墓主为当时王室成员、名门望族或是高级官吏。墓葬价值惊人,推动史学研究。一号墓内仅葬三出252多件精美文物,其中凤鸟形铜熏炉、胡人骑兽青瓷器、青铜器等7件,为一级文物,铜驽机、铰盂等7件为二级文物,所有金器、部分瓷器、青铜器等45件为三级文物,这些文物完整地反映了当时的葬制风俗:埋葬三个未成年人是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的现象;出土随葬品丰富而精美,为山东晋墓所罕见;二号墓虽被盗,但规模更大,墓室结构完整,与一号墓相距不远,是山东已发掘砖室墓中规模最大的单室墓葬。

两座墓葬属山东省内唯一、全国罕见的,对于填补省内晋代史学研究的空白,突破魏晋史学研究的现状,甚至对全国范围内的史学研究,起着更大的作用,现有关部门正将洗砚池晋墓的发掘,申报为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并写入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名册。

    各位游客:领略完晋墓悠久的历史文化神韵,我们共同游览下一个景点 - 普照寺,它为古琅琊八大景的第一景。它即是王羲之祖先的老家所在,常说王羲之故居“南国戒珠,北国晋照”,北国普照指的就是这里,晋永喜元年(公元307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南京,后迁至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为保故宅,舍故宅为佛寺,因为魏晋时,崇兴佛教,寺院为世人所崇,把故宅作为佛寺这样就没有人破坏了。

金皇统四年,觉海和尚所立《普照寺碑》上面记载:后魏时,曾对该寺进行修复。唐玄宗开元八年(了20年),赐名开元寺,宋改天宁万寿寺。伪齐刘豫时,易天宁为普照。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废伪齐,僧妙济禅师觉海来普照寺任住持。

越四年,在沂州防御使高召和式的赞助下,拆除墙垣,开拓庙基,并架石为桥跨望月湖,把原来的偏僻狭隘的寺院周围变成空旷之境。接着,翻修殿宇,在大雄宝殿之北,创建藏经楼,收藏佛经5048卷。

    殿两侧站立着气宇轩昂、形体魁梧、神态威武、相对而立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天王”、俗称“四大金刚”。面对大雄宝殿威武而立的就是佛教的护法神韦驮菩萨。这里就是普照寺的正殿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主尊像就是释迦牟尼佛像。

“大雄”是佛教徒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是说他如同大勇士一样,有神力降服众魔,由于佛经说他是按绝对真理如实而来,民间习惯上就称他“如来佛”。右为阿弥陀佛,左为药师佛,统称“三世佛”即过去佛(药师佛)、现在佛(如来佛)、将来佛(阿弥陀佛)。

释迦佛左右两旁弟子为迦叶和阿难二尊者。分立两旁是站在水生动物身上的造型各异的十八罗汉。观音原是古印度一个国王的长子,出家后跟随佛祖释迦牟尼修行,成了菩萨。

佛祖赐名观世音。观世音初来东土时,也是男性,因菩萨皆“善男子”出身,敦煌壁画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绘画中的观世音,还有两撇小胡子哩。后来,为了广化众生,观音示现三十三身,于是女像出现了,这有利于争取广大的女信徒。

从唐代起,女性观音逐渐多了起来,而且都是汉族女性模样。你们看这尊观音像,体态丰满,脸蛋秀美,柳眉凤目,樱桃小嘴,是一副标准的东方美人形态,有人称之为东方维纳斯,一点不假。观音左右站着一个童男一个童女,即善财和龙女,他们是观音的左右胁侍。

    下一个景点左公祠,为了纪念中国近代民族英雄左宝贵,2003年临沂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左宝贵(公元1837年一1894年),字冠廷,回族,清朝时费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

幼时家贫,稍大从军,因作战勇敢,数次提升,历任千总、总兵、提督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左宝贵率军守平壤,与日军展开激战,身负重伤,仍坚持在城头指挥作战,直至壮烈牺牲,与丁汝昌、邓世昌并称甲午三英。

左宝贵是清军在朝鲜阵亡的级别最高的将领,但是他没有在甲午海战阵亡的海军管带邓世昌出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影《甲午风云》对邓世昌的爱国行为进行了歌颂,而左宝贵只是在史学界被人熟知。实际上,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中国牺牲的级别最高将领,他时任提督,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而丁汝昌则相当于海军司令,邓世昌仅为一个舰长。

左宝贵牺牲后遗体留在朝鲜,为了表示对他的怀念,人们在他的故乡祖茔地掩埋了他生前穿过的一个靴子和一顶帽子,并在上面筑起一座方形圆顶坟,即今日遗迹尚存的衣冠冢。

清朝皇帝为其建了御葬陵,树了御碑,皇帝亲自撰碑文,李鸿章书写,文革期间,碑被破坏。墓表为四楞形,周面皆有对联,其一云:“经百战,勇冠诸军,常开平天下奇男子;守孤城,心拼一死,张瞧阳古之伟丈夫”,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将领的崇敬。

    北面地面白色铺装,略如笺纸。其北凿“墨池”一方,形如砚。池后障以影壁,形如镇纸,壁心镌刻《兰亭集序》,此贴为书法最高成就。笺纸铺东偏东位置,正对右军祠门屋轴线上,有一高7.

2米,重40吨石碑,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集柳碑”。金皇统四年和尚觉海重修了普照寺,并集了唐代柳公权的字成此碑,它记叙了王氏南迁后舍宅为寺的历史,又保存柳书的精华,立碑筑亭,以记其事。碑文由中陶(今陕西南郑县)仲汝尚撰写,并四处波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楷字而成,请名刻工仲汝羲精刻上石,这就是有名的《集柳碑》。

碑文名为“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全文1261字。“笔势秀劲,体势开张,临池奉为圭臬,金石家早经著录”。

《神策军碑》是柳公权直接书写上石的名碑,但因立于驻军禁地,不能随便椎拓,故拓本流传极少;加之下册失传,现存字数已极多,因此象“集柳碑”这样保留了大批柳书的碑贴目前已绝无仅有,它成为探讨柳公权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一向为书家所珍视。为别于西安的柳碑《玄秘塔碑》(西柳),习称“东柳”。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根据拓片复制的。

    碑边置木笔一枝,此木又名辛夷,木兰科,初开时花苞长如笔尖。再向西,有石碑四方,形如印章,分别镌刻王羲之的小楷名作《乐毅传》、《黄庭经》、《太师笺》、《劝进表》等。四宝台最东为四宝斋,内售文房四宝。

    游览完四宝台,循径南行,就到了鹅池。历史上,古代文人有著名的“四爱”,即“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孟浩然爱梅,王羲之爱鹅。”有关王羲之与鹅的故事很多。原来,王羲之在鹅的身上也的确悟出了许多道理。

据后人分析,王羲之的执笔方法是食指高钩,正如鹅头那样高昂微曲;拇指置于食指与中指之间,无名指内钩,抵住笔管的下端,小指紧贴无名指,外实内虚;运笔时如白鹅浮水,舒展自如;行笔时全身的气力都贯注在笔尖,而又动静结合收放有度,挥洒自如。唐代大诗人李太白曾有诗赞道:

    右军本清真,洒丽在风尘。

    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游客们:游览完鹅池,再往南行,就是王羲之故居的最后一个景点 -千秋五贤。五贤祠原名景贤祠,明嘉靖年间沂州知州何恪倡建,原址在临沂城南关外。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州王垲主持,移建于洗砚池旁,并更名为“五贤祠”。

五贤祠原为大殿三间,东西两窗上面的题额分别是“孝感天地”和“忠冠古今”。殿内有五尊临沂籍历史名人的塑像。祠前立有御碑亭,亭内有清乾隆皇帝的御书诗碑,这个诗碑是根据晒书台上的那块放大的,碑高6.6米,重30多吨。他的诗对五位贤人的功绩给予了全面地总结:

    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

    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

    乾隆皇帝对此五人推崇有加,这是我们临沂人民的骄傲。

    五贤祠几经战乱,解放后已很破旧。六十年代初,曾加以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五贤祠作为“四旧”被毁坏。2002年临沂市政府又投资复建。祠堂内手持羽毛扇,端坐正中的是人称“智圣”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其本姓葛,祖籍山东阳都(今临沂市沂南县),为区别当地葛姓,在姓前冠以诸字,意从诸县来的葛家,后逐渐成为复姓诸葛。生于181年4月4日,约公元193年,其13岁时随叔父诸葛玄去豫章,15岁时随叔父依刘表,开始了荆州“躬耕陇亩”的生活,历时12年,27岁时被刘备“三顾茅芦”请出山,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出任丞相,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卒于公元234年8月28日,享年54岁。

诸葛亮东侧的这两位就是以“孝”闻名于世的王羲之的两位先人王祥、王览。王祥(公元185—269年),西晋琅琊临沂人,“卧冰求鲤”,以孝举仕,晋代大臣,科太保,封临淮公。

关于他的故事前面已讲得较详细了。王览是王祥同父异母的弟弟,兄弟俩都很孝顺父母,且和睦相亲,弟兄友爱,一直传为佳话。东侧的这两位,这就是以“尽忠报国”闻名于世的唐代的颜真卿和颜杲卿,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费县)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敦厚雄浑,世称颜体。其《祭侄季明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颜杲卿是其堂兄。

    尊敬的各位游客: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我相信王羲之故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精妙的书法艺术神韵,一定会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今日,您游在王羲之故居,明日,王羲之故居永驻您心中。朋友们,期待着与您再重逢于王羲之故居。欢迎您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