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始末 电商退票功能被暂时关闭

2018-06-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五一"档票房冠军<后来的我们>在上映期间被爆出大规模刷票冲票房.后又集中退票的新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日,该事件不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有继续发酵的趋势,当事方猫眼娱乐不承认票房造假,还宣布将要起诉一些爆料过此事的新媒体,包括"电影票房"."壹娱观察"等知名大V.目前,国家电影局已介入此事的调查. 无论孰是孰非,一部爱情片,在资本的运作下,已经秒变商业"谍战"片.这也给日益繁荣的中国电影市场敲响了警钟,规范

“五一”档票房冠军《后来的我们》在上映期间被爆出大规模刷票冲票房、后又集中退票的新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日,该事件不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有继续发酵的趋势,当事方猫眼娱乐不承认票房造假,还宣布将要起诉一些爆料过此事的新媒体,包括“电影票房”、“壹娱观察”等知名大V。目前,国家电影局已介入此事的调查。

无论孰是孰非,一部爱情片,在资本的运作下,已经秒变商业“谍战”片。这也给日益繁荣的中国电影市场敲响了警钟,规范市场非常有必要。而此次事件也证实了此前一些业内人士的担忧——电商会“绑架”影城排片。

据了解,《后来的我们》上映日期是2018年4月28日,上映之前的预售票房就高达1.22亿元,首日票房更是高达2.6亿元,超过国产电影票房神话《战狼2》首日票房。本来该片前景大好,但是当天晚上却被爆出恶意刷票,票房造假。截至4月28日23点,退票数量约38万张,涉及票房约1300万元,占影片当日总票房2.85亿的4.6%。据相关报道,不少影院单日退票率都在10%以上,被退票的影院总数接近4000家。更有消息称,有个别院线的单个区域退票张数在4000张左右。

受这一事件的影响,《后来的我们》票房从4月28日上映当天的2.67亿元,一路走低。5月1日,假期正式开始时,票房仅仅勉强过亿元。相较于前一天,票房下跌过半,上座率骤降,被《幕后玩家》反超。

猫眼娱乐作为《后来的我们》制作方之一和唯一发行机构,在相关信息被曝光后,发出声明表示,有54%的退票订单确定是“用户正常改签行为,这部分用户最终产生真实支付并消费;剩余46%退票订单中,有部分确定为恶意刷票,疑似黄牛行为,被恶意刷票订单集中在19.9元特惠票。猫眼平台并没有干扰市场秩序的行为,平台疑似被恶意刷票并退票,现已将相关详尽数据和证据提交主管部门,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并将暂时关闭退票功能。而此后,猫眼娱乐又先后发布声明,并召开“恳谈会”,表达自己的“清白”,还宣布要起诉爆料该事件的相关自媒体和大V。

但是,受到刷票风波的影响,这部曾经被人认为在票房上可以与《战狼2》一较高下的电影,截至5月7日16点,该片的豆瓣评分只有5.8分,票房只有12亿元。

《后来的我们》“退票门”之所以能够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除了破坏行业规则,主要还是因为猫眼娱乐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票务平台,又涉足制片和发行业务,是电影宣发行业的头部企业,它的不合理行为带来的影响更大。有人认为,一些可能会破坏公平和衍生潜在不规范操作的可能性给行业带来了不安全感。

为应对恶意退票,一些互联网票务平台已经关闭退票业务。这一行为从遏制不正常退票方面来看,效果是显著的,但是不能退票,也可能让一些真正需要办理退票业务的消费者损失利益。除此之外,也会损害影院、影城方的利益。

新世纪影城泉城路店经理李言鲁表示,此次影片《后来的我们》在预售期在第三方平台上大规模地购买电影票,给影城造成影片十分火爆的景象,在此情况下,影院根据火爆的预售数据增加排片。当电影上映后,操作方再次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退票,此时影院已经无法对已经安排好的场次进行修改或取消。这种操作造成的后果是虚假票房、绑架排片,不仅给影院造成损失,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不良影响。

另外一方面,目前大部分影城和平台已经限制或取消了退票功能,也给消费者带来不便。李言鲁表示,今后电影票的退改签票机制也应该更加规范化,像机票、火车票一样。

近几年国产电影发展较为迅猛,电影质量有明显提高,在票房上的表现也值得肯定,有业内人士将这种现象看成是国产电影市场回暖的表现,但是电影行业存在问题也是明显的。此次《后来的我们》“退票门”造成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但事实上不仅仅是这一部电影,《叶问3》《捉妖记》等多部影片在上映期间都被指认有票房造假行为,这样的情况下,容易让广大消费者对电影票务平台的信任感降低,对相关电影产业产生质疑。相对于之前的“买票房”、“锁场次”,此次《后来的我们》大规模的“退票营销”,也成为电影票房造假又一新手段。

据了解,从2014年起,为应对电影票房造假等问题,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先后发布了《电影院票务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关于加强电影市场管理规范电影票务系统使用的通知》《电影院票务系统(软件)管理实施细则》《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方法和法律,其中《电影产业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关于电影产业的法律,主要治理电影票房虚假瞒报行为。但是不断出现的电影票房造假事件表明,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监察、执行力度还需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