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虎门销烟论文 历史论文(虎门销烟)

2017-12-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外历史事件--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

中外历史事件——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而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中叶,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王朝统治的后期,也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末期。当时的国内形势也十分严峻:经济落后,当时是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腐败,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专横独断,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军备废弛,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主要使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而且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思想文化界沉闷,清朝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科举制度。

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学即理学和脱离实际的汉学,并大兴文字狱,钳制和禁士人的思想。

思想界处于一种相当麻木、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对外闭关自守,清王朝采取的对外关系政策是“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人对本国进行海上侵略,但是从长远、从全局来看,这一政策,没有也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侵略的积极作用,反而限制了中国自己,无异于作茧自缚,所以从根本上说这是一项消极的、落后的、错误的政策。

虎门销烟,我认为它是一场爱国运动,一方面唤醒了当时的很多爱国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反省,从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 另一方面,也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

此外,这次事件还成为世界的禁烟运动的一个范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地区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此予以效仿,抑制毒品泛滥。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林则徐的爱国行为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唤起了人们的爱国情怀,一同团结起来对抗鸦片荼毒中华民族的身体和思想,他能够在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与外国侵略者做斗争,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因此,我为他感到自豪,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