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琅琊榜》上下部,历四代梁王,元时皇帝可谓取其精华去除糟粕

2018-07-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千古兴亡事,多在帝王家.世代转,烽旗猎猎.长殿长,皇冕巍巍.多少事,历史如烟.琅琊阁,手中一卷.君做旁观,看谁做天下之主,谁得江山. <风起长林>即将落幕,<琅琊榜>两部剧情先后合帷.横跨大梁前后百年风云,历四代梁王,潮起潮落间,生命往复,轮回更叠.喜欢这剧中先是多线并铺,后是九九归一入皇权中枢的方式,让虚构的剧情与现实之间牵扯出看客真情实感,可称众望所归. 纵观四代梁王,<琅琊榜>中的老梁王曾励精图治,得力于忠诚干将赤焰主帅林燮.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言阙等人的全力辅佐,登

千古兴亡事,多在帝王家。世代转,烽旗猎猎。长殿长,皇冕巍巍。多少事,历史如烟。琅琊阁,手中一卷。君做旁观,看谁做天下之主,谁得江山。

《风起长林》即将落幕,《琅琊榜》两部剧情先后合帷。横跨大梁前后百年风云,历四代梁王,潮起潮落间,生命往复,轮回更叠。喜欢这剧中先是多线并铺,后是九九归一入皇权中枢的方式,让虚构的剧情与现实之间牵扯出看客真情实感,可称众望所归。

纵观四代梁王,《琅琊榜》中的老梁王曾励精图治,得力于忠诚干将赤焰主帅林燮、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言阙等人的全力辅佐,登上皇帝宝座。未料高处不胜寒,梁王渐失本心,无端猜忌捍卫自己皇权威仪,不仅亲手害死了儿子祁王与爱妃,还甘愿酿七万赤焰军冤死惨案。朝廷上下,忠良遭贬,小人得逞。高高在上的君王成了沾满鲜血的刽子手。然梁王始终错认天下是他自己的天下,有失本心又生灵涂炭再识人不明,此为昏君,结果必然是取之代之。

靖王在长苏的全盘谋划下得以登基,称帝后未有多表,但为人耿直,一身正气,重情重义,本就以战功无数登场,加之无心权势争斗,只执意冤案昭雪,再有仁爱睿智的母后,这种心怀百姓社稷的皇帝才是得民心后得天下的正本清源,此为正气。

《琅琊榜》剧终,小皇子与庭生嬉笑玩闹,一对好兄弟铺垫出《风起长林》梁王与老王爷之间的兄弟情,君臣意。

《风起长林》中所表梁王始终病体缠身,但对于自己的皇兄萧庭生深信不疑,对手握重兵的长林府上下宠爱有佳,且为人敦厚仁爱,不失为一个好皇帝的基本要求,此为仁厚。

元时登基可谓子承父业,名正言顺。没有夺谪之争,流血事件。但少年天子也必被奸人算计,引发东海外族趁虚而入,元启虎视眈眈密谋夺权,可谓强敌环伺,如若单靠元时一已之力,完全不是对手,加之无脑皇后与恐有功高震主的首辅舅舅荀白水,将最有赤胆忠心的长林府打压归零,可谓失了靠山又引狼入室却全然不知。

元时虽年且尚轻,但天子之才、之德、之智可谓一应俱全,只是碍于年幼时母后与舅舅的蛊惑,无力力挽狂澜。但元时自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其机敏程度不可小觑。比如平旌北境大捷后遭遇抗指不遵罪名,迫于压力,小皇帝令撤除长林编制,命平旌琅琊阁守孝三年,并把长林令牌留给平旌,这种安排不仅平息朝臣矛盾,也是给平旌最妥善的安排。至于长林军有朝一日是否可另行启用,也自是在小皇帝的未来蓝图之中。

萧元启谋反大军直入宫堂之上,刀剑相峙,如此稚嫩少年却临危不惧,相反拒绝带母后逃离,果敢担当也是非常之举。另外,命岳将军将天子之印悄悄转移,更看出小皇帝决非等闲。相信这些他的父皇与老王爷的在天之灵足以安慰。

《风起长林》整个剧中,实在为元时感到痛苦,小小的年纪周旋在姑且称荀氏兄妹的反与长林府的正之间来辨明是非,的确难上加难。然而,天子之躯必担天下之责,元时懂得并践行,实在不失皇家之本。

综《琅琊榜》上任三代皇帝遗风,元时小皇帝取其精华,去除糟粕,此为一国之君的正确打开方式。从第一代梁王在风烛残年中凄惨落幕,到少年天子聪慧仁厚,经平旌辅佐解除谋乱独立为政,的确可以称为大梁的朝阳冉冉升起。若续集再有,也定会精彩不断,待续帝王家风云起落,天下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