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101》获赞接地气 谁说偶像非“练习”不可

2017-09-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创造101>上周一开播便取得开门红,节目话题阅读量.官微互动量.微博搜索量.视频播放量全面占据微博网综榜之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101位少女的实力和舞台表现远远超越了大家的预期,节目充满中国社会实感的基调更令外界赞不绝口. <创造101>的野心显然不是做一档普通的选拔类节目.近年来,一方面中国大大小小的选拔类节目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韩系的"练习-出道".日系的"驻场-养成"似乎变成了行业的铁律和教条,反复被当做标尺拿出来与中国节目做对比

《创造101》上周一开播便取得开门红,节目话题阅读量、官微互动量、微博搜索量、视频播放量全面占据微博网综榜之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101位少女的实力和舞台表现远远超越了大家的预期,节目充满中国社会实感的基调更令外界赞不绝口。

《创造101》的野心显然不是做一档普通的选拔类节目。近年来,一方面中国大大小小的选拔类节目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韩系的“练习-出道”、日系的“驻场-养成”似乎变成了行业的铁律和教条,反复被当做标尺拿出来与中国节目做对比。

一些人对文娱领域稍有涉足,就敢搬出这套理论说道说道,仿佛掌握了偶像制造的终极秘密,稍有不符便要唱衰和质疑。有个别评论者指责《创造101》没有选择纯草根、女孩们表现太好没有给“养成”留下空间、没有动用常见的粉丝运营手段调动粉丝情绪时,内心正是把日韩偶像模式当成了刻板的教条。

但事实上,中国女团乃至中国偶像产业的道路,只有刻板模仿日韩这一条出路么?为什么中国女团在经历2016-2017年的野蛮生长后,迅速归于沉寂?为什么中国人对女团的集体记忆仍然停留在SHE时代?对不少迷茫的女孩来讲,未来的女团梦将何处安放?从抛出这个眉头略皱的议题开始,《创造101》就选择了跟一般节目不一样的战场。在娱乐的喧嚣之外,它第一次带着人文关怀的目光注视这群女孩,并带着探寻的态度深入到产业的腹地,还原在缺乏宅文化根基、缺乏“出道”仪式感的中国,女团们的生存现状,并在这个基础上,带领业界探讨未来路在何方。

出发点的不同导致了节目形态上的迥异。一般节目讲究导师的性格标签的设定,讲究导师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制造戏剧冲突,由此来推动剧情并且牵动观众。但《创造101》显然有更大的“剧情”。那就是101个女孩的个体命运、中国女团的行业命运,乃至中国女青年们的精神命运。导演组试图用这条更大的故事线,牵动起饭圈之外更多社会民众的关注——用普罗大众的语言讲偶像故事,讲中国故事。

于是才有了《创造101》第一集开场时101个女孩动情的梦想告白,才有了导师们看似严肃实则必要的教导。

节目中多个成员来自已经被迫解散的女团,谈到命运的迷茫不由得情绪激动。罗志祥现身说法告诫他们,艺人前途的确具有不确定性,只有付出加倍的努力才有可能把握住机会。类似这样满满的正能量比有意制造的戏剧冲突更接地气,令人动容。同理,女团成员们不应该是综艺市场上既有的、扁平化的“类型”, 而是有血有肉,有梦想能拼搏的人,就像你我身边优秀的年轻人一样。她们通过唱跳展现出的才华、自信、勇敢也是中国青年一代勃勃生机的一个重要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