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忍和孩子 宝贝知道钱是哪里来的吗?是该跟孩子谈钱了

2018-04-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证券市场周刊·市场刊>特约作者 张晓伟节日经济正越来越体现出巨大的魅力."六一"儿童节,早就被精明的商家们瞄准.刚好遇见某商场正在做活动,

《证券市场周刊·市场刊》特约作者 张晓伟

节日经济正越来越体现出巨大的魅力。"六一"儿童节,早就被精明的商家们瞄准。

刚好遇见某商场正在做活动,父母们带着孩子把用不着的物品拿出来交换,摊主都是幼儿园的宝贝们,他们像模像样地介绍商品,很专业地收钱找钱。活动方说,就是想让宝宝们来体验一下当卖家的感受,利用这次实战机会来锻炼宝宝的财商,从小培养宝宝的理财观念。

财商最早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在我国财商涉及范围从"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扩大到"一个人对所有财富的认知、获取、运用的能力",也就是正确认识和应用财富及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

在现代生活,理财能力是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学会理财不仅是如何用钱的问题,还包括很多诸如教育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所以财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学家们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相对西方,理财教育是我们教育的盲点,而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的中国爹妈们,就要为孩子们补上这一课。

宝贝知道钱是哪里来的吗?

英国心理学家曾经对一百名3岁至8岁的儿童进行调查,问他们钱从哪里来。答案:钱是从爸爸的口袋里掏出来的,钱是银行给的,钱是售货员给的,只有28位儿童会说钱是工作赚来的。小时候爸妈教育我们节约时总会说"钱不是大风吹来的"。

现在的孩子只看见父母买东西刷卡或从ATM机提款,也难怪他们不懂得钱是父母辛苦工作赚来的。日本人教育孩子也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受到的教育理念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

有一位亲戚,他们家做什么事都有报酬,洗双袜子两毛钱,客人在门外按门钤,孩子开一下门两毛钱。规则很细,只要动手就有钱。虽然我不赞同这种做法,但这也不失为教育孩子有劳就有得的一种方法,相对于小皇帝小公主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来说还算可行。

宝贝会花钱吗?

一篇报道说一个小学生把自己1000多元压岁钱给同学买玩具,结果父母从同学们那里紧急召回,最后退还给了玩具店。大多孩子对消费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钱就能随心所欲,尤其是现在每个孩子都有着不菲的零用钱,遇到春节或生日还能拿到一个大红包,关于这笔钱怎么花就需要父母们给予正确的引导了。

看看这位妈妈的做法,或许会有启发。"孩子发现钱可以买很多东西时,开始大手大脚乱用,有时一个月的零花钱一两天就用完。我就和她商量修改规则,有大的开销最多可以预支两个月的零花钱,但用完了就得忍着。月初看上月的消费情况,若消费合理则有奖,若不合理则要扣。

逢节假日或参加活动,会另外发放活动经费。若有大的消费,比如同学生日要送礼物等,可申请报告,父母根据情况审批,酌情发放专项资金。这样,孩子学会了计划用钱"。

该跟孩子说说理财的事了

理财教育在英国中小学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5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至11岁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至14岁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至16岁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

在英国,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目前储蓄和理财已成为了英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压岁钱该怎么用呢?买玩具、买书、交给父母保管是不是太老套了?或许孩子可以自己开一个银行账户,把到手的压岁钱存起来,并做些小小的投资。不少银行就针对未成年人开设了儿童借记卡,有的还发行了儿童信用卡。比如渣打银行的"天骄少年"借记卡、工商银行的"宝贝成长卡"、民生银行的"小鬼当家卡"、上海银行的"学生卡"等,满足家长培养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理财意识和消费观念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