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故事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故事

2017-07-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梁思成,建筑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早年受父亲影响,受过正统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后到美国留学.回国后,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

     梁思成,建筑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早年受父亲影响,受过正统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后到美国留学。回国后,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第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

是把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当成命根子的人。       梁思成,是清末大学者,政治家梁启超的长子。维新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梁思成出生在日本东京。十一岁回到北平。梁启超很注重儿女们的国学教育。在家里设学堂。每逢寒暑假,便在家中开课。亲自给他们讲《论语》,《孟子》。 

    1915年,梁思成考入清华学校.就是当时的留美预备学堂.他学业优秀兴趣广泛.既是体育健将,又是合唱团团员,还会吹小号,长笛.梁启超此时已渐渐消隐于历史舞台.他更希望他的儿女们能够专攻文化,从事学术研究而这时梁思成的梦想是当一个雕塑家.他最终却没有成为雕塑家.他的人生道路离不开两个人的影响,一个是他的父亲梁启超,还有一个就是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出生于中国浙江杭州,祖籍福建福州。 1916年于培华女子中学读书。1928年两人结婚。夫妇一起考察多处古代建筑,和诗人徐志摩、作家沈从文、学者金岳霖保持很好的友谊,创作诗歌、小说、散文、话剧剧本等著作多篇,时人称为“才女”。

   1920年,曾被诗人徐志摩苦苦追求的林徽因随父亲从英国回到北平.19岁的梁思成第一次见到17岁的林徽因,当他敲开林家的大门,一个小仙子一样的美丽女子站在他面前,聪慧的目光如水晶莹。

第一眼便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而林徽因的一番话则改变了梁思成的人生.  这是两个个性如此不同的人.林徽因活泼热情,梁思成稳重深沉.然而,因着共同的志趣和理想.两颗心越来越近.这时,在父辈的安排下,两人结伴到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宾大有个藏书丰厚的图书馆,建筑系的教授也很有名.而梁思成沉迷于看书画图也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中国同学相约出外郊游.梁思成仍在画图.

同学们与林徽因打赌,问她是否能请得动梁思成一同出游.林徽因特意换了身儿好看的衣服,神采飞扬地敲开梁思成的画室.梁思成饶有兴趣地跟林徽因讲起了他正在研究的一处古建筑的结构.林徽因好几次想打断他.

..最后林徽因硬着头皮跟他说:跟我一起去郊游吧.我都跟人打过赌了,你不去太不给我面子了.梁思成却说:你跟他们去玩吧,我还要画图.林徽因只好失望地一个人走了.这样的事情在这对小情侣间常有发生.  宾大建筑系老师经常布置一些别出心裁的作业.

他们有时让学生为毁损的建筑做修复设计,有时让学生重新设计凯旋门,纪念柱.  每当此时,林徽因总是很快就画出草图,然后,又会因为采纳不同的修改意见而丢弃这张草图.

灵感不断,反反复复.  就在她认为自己不可能完成这个设计时,梁思成来到她的身边,以令人惊叹的绘图功夫,迅速,清晰而准确把林徽因富于创造性的图纸变成精彩的设计作品.  林徽因也承认自己是个兴奋型的人,而梁思成的沉稳和林徽因形成了最好的互补.

他们之间的这种默契与合作,在以后共同从事的事业中,一直保持了一生.  他们俩就像李清照和赵明成...  从美国回国后,梁思成受聘于东北大学,在那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

后回到北平,参加中国营造学社,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中国古建筑野外勘查和测绘工作.为编写《中国建筑史》收集资料。  “桥是那么伟大,但也能娇小妩媚。

秦少游为“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的绚丽景色所动,李肩吾爱看“直下小桥流水,门前一树桃花”,欧阳修更痛快,他偏喜欢“独立小桥风满袖”,多么潇洒!”  这段文字出自梁思成的野外勘测笔记,谁能说这时的梁思成不更是一位诗人呢。 

    1949年,北平被解放前夕,林徽因与梁思成皆曾赴西柏坡与中共高层商谈,确保北京古城的建筑完整不受战火波及,得到中共中央支持,最后北平地区以和平方式易手。之后,林徽因受聘为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同年9月,中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林徽因获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组成员,与夫梁思成及其他成员,共同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

      时林徽因身体健康状况已经欠佳,仍然继续为中国政府工作,除参与设计国徽外,亦出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组成员,设计了纪念碑底座和花环图案。1955年因肺结核久治不愈而去世,病逝于同仁医院,安葬在其亲自设计的八宝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