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长罗俊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大学、大城与大国

2017-1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么多年来,中大既培养了一大批党的干部,也培养了许多在不同领域做出贡献的杰出人才.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希望为国.为家.为社会付出的精神,这种担

这么多年来,中大既培养了一大批党的干部,也培养了许多在不同领域做出贡献的杰出人才。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希望为国、为家、为社会付出的精神,这种担当精神就是领袖气质。家国情怀,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站得更高,从一个更大的格局上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

以上三点,是中大培养人的内核,是党和国家对大学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是作为校长,我内心看重的大学精神的表述。我希望新一代的中大青年学生,都能被培养成为这样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叫被培养,还有一部分叫自我塑造。我认为,一个人到这个世界来走一遭,在有限的人生内,就应该去做对这个社会发展、对国家、对民族有益的事情。哪怕能为国家和民族留下来一丁点有用的东西,就此生无憾了,这就是一种情怀。

南风窗:您提到了一代人的理想主义,我了解了一下您的学术经历,以及2015年1月上任中大校长以来积极而负责任的作为,确信您是一位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学者和大学领导者。80年代结束以后,社会以及大学的理想主义迅速退潮,日渐变得物质化,许多年轻人对此已经陌生,您可否分享一下,您是如何理解理想主义的?

罗俊:我们这一代人是理想主义者,或者说我个人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我们这一代人,更多谈论的是对社会的热爱,对党的忠诚。我们如此坚定,是因为我们亲身经历了国家改革开放发展进步的过程。

图2/5 中山大学(网络图片)

大学校长应该是个战略家

南风窗:过去足够长的时间跨度,证明理想主义是与国家发展共生共进的。今天您要领导中大向世界一流大学前进,同样是和国家发展步履相随,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校长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

罗俊:大学的发展与社会、国家的发展是同步的。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你只要不掉队,就会以相同的步伐前进。大家很关注校长怎样带领一个学校前进,实际上,从整体看,现在各个高校都发展得不错。这个现象的背后,是国家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是国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中大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指导思想。作为一个大学校长,其责任就在于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如何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来推动大学的发展。

南风窗:国家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会带动一国的大学获得水涨船高式的进步,不过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机会,却并不是每一所大学都能有的。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新秀城市,但很少见到所谓“新秀大学”,走向世界一流这个梦想,恐怕还是传统名校之间的竞争?

罗俊:大学是要讲究积淀的,不能太功利。我常说,看一个大学,前后各看100年。这句话的含义是,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能只看眼前的一点点利益,要从大学的历史地位,去谋划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是作为大学的领导班子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何打破格局去进步?大学的格局真正要打破,还是要靠理念,靠眼光,要长远规划。如果我们因循守旧,就会错失机会;如果我们能抓住机会,就能进步;如果我们能创造机会,就能完成一次历史飞跃。

中山大学在珠三角地区“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符合区域发展的潮流,这应该就是大格局,也叫战略眼光。如果校长每天应付日常事务,现阶段大家可能会比较满意,但回过头来看,大学的进步非常有限。所以作为校长,我更多考虑的是谋篇布局。

如何谋篇布局?第一是找方向。比如说,中山大学是综合性大学,但其实工科是短板,我们在深圳校区办学,补的就是工科的短板。第二是找人,如果找不到足够的人、合适的人,就很难发展,所以在人才表彰会上,我说,大学的发展,在于人才;大学的未来,取决于人才;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还是在于人才。第三是找钱,广东的地方支持力度很大,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所谓排名,本质上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按照正确的方向去走,自然就会到那个位置。就像下一盘棋,等它出现效果的时候,就是确立优势的时候了。

图3/5 中山大学(网络图片)

研究平台服务国家战略

南风窗:教育家必须是个战略家,要抓住机会、创造机会进行谋篇布局,这是一种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也是您这两年多来在中大所做的工作,在国内引起了很多高校领导者的共鸣。

2015年,中央除了提出“双一流”建设方案,还提出了“加强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一方面国家要求大学的水平要和中国的大国地位相匹配,能够服务于民族复兴的宏大愿景,另一方面则希望社会能够汇聚力量,共同为国家发展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持。

您认为怎样的大学才称得上世界一流?中大为通向这一目标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回应国家提出的汇聚民智的要求?

罗俊: “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要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这表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再是个别大学自己的办学目标,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这对任何大学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我看来,世界一流大学很难用具体哪些指标来明确定义。如果一定要说一些考量要素,大家一般认为它应该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在主要可比办学指标,比如办学经费、教师质量、科研成果等方面,能够达到国际较高层次,具有优异的社会评价和广泛的国际声誉,在各类著名大学排行榜中位于世界前100以内;

第二,有一批国际一流学科,能培养一流的人才;

第三,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承担国家重大任务。

大学要面向世界,中大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当前存在的问题也必须正视,要提升办学层次和综合实力,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对策,包括加大生均资源投入、加快研究平台建设、调整学科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

其中的“加快研究平台建设”,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直接服务于地方和国家的发展,为此我们确立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和“三大建设”的发展思路。

“三个面向”是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大建设”是积极构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接大项目,这是由国家当前形势和高校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南风窗:一座城市有一所好大学,这是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资源,中大面向世界、服务国家,未来发展有很多种可能性,但“立足广州”这一点是永远不变的。现在中国的城市竞争已经是创新发展能力的竞争,需要智力资源和科研成果的支持,具体而言,中大如何服务广州下一步的创新发展?

罗俊:区域创新发展,需要一个发动机和引擎,国外的硅谷、国内的中关村,就是这一类的发动机,广州作为代表中国的一个窗口,同样需要这样一个发动机。

我们提出的建设“中大国际创新谷”,就是定位于区域创新的发动机角色,目前已经纳入广州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创新谷的建设将有利于释放中山大学及周边地区国家级科研单位创新潜能,使其成为推动珠三角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区域,目前已经在进行整体规划的编制。

中大也将发挥自身在科研创新上的优势,在创新谷内建设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中山大学广州工业研究院”,另外还将在创新谷内建设一所高端专科医院,建成以后,广州乃至广东地区,从产业发展到百姓生活,都可以从中受益。

除了中大国际创新谷,我们还有精准医疗中心、超算与大数据研究平台、南海海洋科学研究平台、高端智库等国家级的重大科学平台,都将致力于推动广州创新驱动转型。

图4/5 中大校长罗俊

广州的文化优势也是中大的优势

南风窗:您前面提到大学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大学跟大国同步成长,我们非常赞成。《南风窗》杂志在2016年也提出了新的口号,就是“与大国一起成长”。国家地位的提高,事实上不但带动大学发展,也拉动城市地位和竞争力的提升,作为广州的一份子,我们都得益于这座城市的成长,也关注它的未来。那么在您看来,广州在未来城市竞争中有哪些优势?

罗俊:广州的优势不仅仅在于空气好。我认为广州吸引人才最大的优势是文化,也就是通常讲的岭南文化。

我来了中大后,很认真地去领悟、理解岭南文化是什么。岭南文化首先就是英雄文化、领袖文化,因为广州人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大、最好,做到极致。

第二,岭南文化是创新文化,广州人敢为天下先,敢吃第一只螃蟹,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第三是务实文化。到广州来,只要有本事,就能扎根;如果没有本事,大家也客客气气,但也很难留下来。广州能吸引人才,能让优秀的人才在这里扎根,得益于这里务实的文化。

第四是包容文化。你到这里来,什么新的想法都会被接纳,这也是岭南文化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广州最大的优势,就是来源于这种文化,正因为这样的文化,人才来了便能有发展空间,能融入社会,能过得舒心,大家都尊重你的才干和能力。

当然,广州还有其他吸引人的地方,比如好的空气,优惠的政策等等。广州现在一些大手笔的投入,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方面,城市未来发展的规划、布局、蓝图,都是高层次人才很看重的,大家都看到了广州的新变化。(文/李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