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南翔钱伟长恩怨 转载 : 钱伟长与蒋南翔

2017-07-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者:羊羽 钱伟长一生,离不开蒋南翔.如果没有蒋南翔,钱伟长一生会少了许多蕴含辛酸的传奇故事:穿着周总理的鞋出访美国;56岁的科学家当上炉前

作者:羊羽 钱伟长一生,离不开蒋南翔。如果没有蒋南翔,钱伟长一生会少了许多蕴含辛酸的传奇故事:穿着周总理的鞋出访美国;56岁的科学家当上炉前工; 国家科学规划的主要执笔人变成技术革新能手;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设计了大型水压机和热处理车间及其设备;中国唯一一位终身任职的大学校长;未读大学的高中毕业儿子成为中国顶级数码影像权威…….

钱伟长与蒋南翔天生有缘。 他们是江苏同乡。一个1912年出生在无锡,一个1913年出生在宜兴。

他们是清华校友。在同饮太湖水19年后,又相跟着于1931年和1932年考入清华,假如不是钱伟长一报到就转读物理系,二位还会在同一个文学系里攻读学业。

他们都是"一二九"热血青年。1936年,共产党员蒋南翔撰写了那句已被历史记载的人们熟知的"一二九"抗日救国宣传名言:"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而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钱伟长则身体力行,与20多名清华同学组成自行车队奔赴南京,沿路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在随后的年月里,他两虽一个投身革命,辗转全国,成为青年工作的领导者;一个科学救国,远渡北美,成为享誉全球的力学家。但献身新中国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共同理想,使他两在10多年后,一个放弃有望进入中共领导层的青年团要职,一个舍弃海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异途同归清华服务于母校。

1952年10月钱伟长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教务长,1个月后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

两个热血校友共聚母校,本应是珠联璧合的一对好搭档,把清华这所众望所归的教育圣殿,掌管得有声有色。然而,事与愿违,就在他们再度相聚于清华园的4年后,双方爆发了一场关于教育体制的龙虎之争。

争论的结果大家已知,不仅钱伟长蒙受22年苦难,也使得他们共同珍爱的母校和中国教育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以致在过了50年、国家大发展后,还会有难解的针对教育的"钱学森之问"问世! 那场争论的焦点是清华大学的培养目标问题。

蒋南翔的观点十分清楚:清华培养的应是工程师。他说: "现在清华大学必须解决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我认为就是要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取得大批地培养具有高度技术水平和政治质量的新工程师的实际经验。

" 、 "清华过去的工科毕业生并不能马上担负工程师的工作,一般只能当技术员或见习技术员。今后我们不能再满足于过去的水平或仅仅比过去稍高一点的水平,而是要把学生的业务、政治水平大大提高一步,提高到清华毕业生都能担任独立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师的任务。

" 这里,蒋南翔就"工程师"的规格明确了两点:不当技术员或稍高一点的技术岗位;能独立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清华毕业生来到工作岗位之日,就能胜任工程师的工作。

为了达到培养高水平工程师的目标,只能穷尽可能地将专业划分得细而又细,进而在专业的基础上,再划分专门化;只能是最大限度地将专业课程设置得完备再完备;只能是包罗万象地将工程师工作所急需的招数、技能传授得无一遗漏。

如此这般的后果,使学生不堪负重,教师不堪负荷,基础课被挤占,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基础单薄。 新中国的清华,不只是一所大学,它是新中国工科大学的标杆,它的办学模式指导全国。

于是当时,一股否定欧美式教育制度而移植苏联教育模式的大规模院系调整在全国铺开。钢铁学院,冶金学院,地质学院,航空学院,铁道学院,矿业学院,石油学院,土建学院、粮食学院等苏式单科性专业学院纷纷脱离原隶属的综合性大学独立。

钱伟长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研究4年,加州理工成功的理工合一的教育体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针对理工分家、专业过细、知识狭窄、忽视基础、知识单薄、课程繁重的事实,钱伟长对蒋南翔的办学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说: "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工程师的这种想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