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后代子女 张学良为什么不回大陆 张学良一生最爱的女人

2018-0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汉口***.重庆***.***中央宣传部长.上海特别***等职.1949年到台湾后,任“总裁办公室”设计委员.退守台

“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汉口***、重庆***、***中央宣传部长、上海特别***等职。1949年到台湾后,任“总裁办公室”设计委员。退守台湾之际,声望跌到谷底的蒋介石为了拉住美国的支持,让有着“民主先生”之称的吴国桢继陈诚之后任台湾省政府***,兼保安司令。

(凤凰网)

虽然从未见过爷爷杨虎城,但全国政协委员、爱国将领杨虎城之孙杨瀚(见图)对爷爷的生活细节印象深刻,爸爸说过一遍的事,他都会记在心里。身为西安事变研究会会长,每天的工作都是和那段往事相关,爷爷也是他研究的主角。在

杨瀚看来,爱国爱民,做一个真诚的人就是杨家的家风。

谈家风

爱国爱民 做一个真诚的人

“爱国爱民是杨虎城倡导的家风,从他给我父亲取名杨拯民就能体现出来。”杨瀚说,爷爷的出身很苦,16岁时父亲就被满清政府杀害。出身雇农的爷爷,参加政治活动就是为了改变社会的不公平,后来信仰了三民主义,追求更大的政治目标。

杨瀚说,爷爷对家里人的要求就是要为人民赴汤蹈火。在爷爷的生活照片中,很多都是他到工厂、农村等地视察,为百姓解决问题。在任陕西省***期间,他亲自勘探水利线路。回老家和老乡一起照的相片中,光着屁股的孩子都有。

杨瀚说,爷爷家里一直没有固定的住所,在当了省***后,为母亲和弟弟等家里人租了一套房子,但是他仍然住在兵营里。每天要看部队出操,

给军人讲政治。当时有卫兵和家里佣人称父亲杨拯民为少爷,称姑姑为小姐,爷爷听后专门强调不许这样叫,只许叫名字。“生活上很简单,吃饭就是两菜一汤。”

父亲杨拯民曾经告诉杨瀚,爷爷一直要求子女认真学习,爱国爱民,做一个真诚的人,这是基本的家风。这样的家风也影响到了父亲对他的教育。杨虎城视察农村工厂的时候,经常带着杨拯民,十几岁就开始接触社会。到了杨拯民任天津市副***的时候,参观工厂、展览会,也经常带着杨瀚一起。9岁时家里就有了《参考消息》,杨瀚也从小就开始了解社会。

谈张学良

陪他散步 同样一句话没说

谈到杨虎城,绕不开的话题是张学良。杨瀚回忆起和张学良的两次见面。杨瀚说,张杨二人曾经无话不谈,爷爷和张学良见面时,还经常带着父亲。张学良是个爱开玩笑的人,但爷爷是个很严肃的人,时常是张学良给父亲讲故事。父亲杨拯民一直有个心愿,要在有生之年见见爷爷杨虎城的世交。另外,父亲当时做统战工作,一直想搞清楚张学良究竟是否要回来。

在张学良1994年获得自由后,杨瀚和父亲计划在1996年去见张学良,但父亲在临行前发现患病,1998年再次计划此事,遗憾的是父亲在这一年去世了,从此成为遗愿。

杨瀚说,他和张学良的见面,就是为了给父亲还愿。1999年6月1日,夏威夷,杨瀚在一座教堂里见到了已99岁高龄的张学良。让杨瀚颇感意外的是,张学良态度冷淡,几乎一句话没说。双方只是礼仪性地说,“我来看你了。”张学良说,“好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