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介绍及作品欣赏 拉斐尔的作品有哪些以及赏析

2017-07-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拉斐尔虽然以画圣母著称于世,然而,他画的同时代的人物肖像也成就斐然.他画过教皇朱理十世和莱奥十世,画过红衣主教英吉拉米,画过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奈--其中这幅<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奈>是他最著名的肖像画之一.斯蒂利奥奈是拉斐尔的好友,是意大利菲拉拉.乌尔宾诺.曼图拉三个城邦的外交官兼宫廷侍臣,也是当时很有影响的人文主义学者.他的代表作.著名的<侍臣论>是对当时封建贵族等级模式的巨大冲击.他认为,"完美的侍臣"形象应该是一种"勇敢.精明.热爱真理.多

拉斐尔虽然以画圣母著称于世,然而,他画的同时代的人物肖像也成就斐然.他画过教皇朱理十世和莱奥十世,画过红衣主教英吉拉米,画过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奈……其中这幅《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奈》是他最著名的肖像画之一.

斯蒂利奥奈是拉斐尔的好友,是意大利菲拉拉、乌尔宾诺、曼图拉三个城邦的外交官兼宫廷侍臣,也是当时很有影响的人文主义学者.他的代表作、著名的《侍臣论》是对当时封建贵族等级模式的巨大冲击.他认为,“完美的侍臣”形象应该是一种“勇敢、精明、热爱真理、多才多艺而且是有文化教养的人”.

这幅作品真切而生动地反映了这位政治家、外交家兼学者于一身的形象特征:他那黑亮、锋利而又平和的眼神,好象能够看穿一切;他那微红、紧闭、外柔内刚的双唇,显示了他自信、果断、严谨和善辩的机巧;微微翘起的下巴,那浓密、整齐的络腮胡须,显示了意大利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学者特有的风范;那黑色的礼帽,白色的衬衫,灰黑色的素装又反映了被画者在当时主张摒弃艳装提倡素装的时代风尚.

如果用拉斐尔的这幅肖像画与前两期我们看到的作品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他的画既没有达·芬奇画中那朦胧、神秘的晦涩;也没有米开朗基罗雕刻中那紧张、沉重的悲剧意识.

他的画单纯、明快、温煦、甜美,与前者相比显得更亲切、更平和、更能接近一般欣赏者的审美口味. 《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这幅画是教皇朱理亚二世送给皮亚琴察西斯廷教堂黑衣修士的礼品.

在拉斐尔过去创造的圣母中,总是极力追求美丽、幸福、完好无缺、更多地具有母亲和情人的精神气质和形象.而这幅《西斯廷圣母》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

13世纪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对这位天神降临人间的女王唱出了至尊至敬的赞歌:她走着,一边在倾听颂扬,身上放射着福祉的温和之光;仿佛天上的精灵,化身出现于尘壤.

这幅画没有丝毫艺术上的虚伪和造作,只有惊人的朴素,单纯中见深奥.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

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

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从天而降的圣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初看丝毫不觉其动,但是当我们注目深视时,仿佛她正向你走来,她年轻美丽的面孔庄重、平和,细看那颤动的双唇,仿佛听到圣母的祝福.

拉斐尔创作的最有名的圣母像有:《大公爵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等.《椅子中的圣母》中拉斐尔以人间常见的家庭欢乐情景,来描绘圣母子之间母慈子爱的深厚的天伦之乐.

在《雅典学院》中,拉斐尔把希腊、罗马、斯巴达以及意大利的学者和哲学家邀聚一堂,他们正展开热烈的学术讨论,以古希腊的两位大学者柏拉图(左)和亚里士多德(右)为中心,作者把古希腊以来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还包括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还有艺术家自己.

整个壁画洋溢着浓厚的学术研究和自由辩论的空气,所有的人们都是那样毫无拘束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个性在进行活动,他们或者在一起侃侃而谈,或者是独个儿在那里进行思考,人物或立,或坐,或缓步走动,画面描绘了50多个人物,虽然多有不同的性格和活动,但都具有丰富常识和良好的修养的大学者风度.

如果说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是在颂扬人的无限强大的意志和创造力,那么,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便是唱出引人的自觉和清醒理智的赞歌.

而且在构图上还巧妙地利用建筑的特点,把画面上背景,建筑物的透视和前面真实建筑物的半圆拱门连接起来,扩大了壁画的空间效果,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宽敞,壮丽.

《圣礼之争》是一半圆形庞大构图.天上的人群和地下的人群均排列成弧形,地面上画的是人数众多的教会领袖和高级僧侣,天上画的是神的三位一体: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圣灵鸽子,12圣徒围成半圆坐在耶酥的两边.

整个画面人物虽多,但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神态各异的人物活动都是紧密相联,互相呼应. 《帕那苏斯山》把古今大诗人都集合在小山丘上下,显得非常自然而又符合题意.赞美了人的美德和崇高的感情,歌颂了诗和音乐的结合,画面洋溢着愉快、高雅的气氛.

1504年,英王亨利七世授予拉斐尔故乡的乌尔宾诺公爵以“嘉德勋章”,公爵为了答谢英王,委托21岁的拉斐尔绘制一幅歌颂英国守护神圣乔治的小型图画,并要求他在画中把圣乔治画成杀死毒龙的嘉德骑士.

画家以对角线安排形象,腾跃的白马呈向上趋势,圣乔治举刀作欲砍之势,动作十分英武优美. 《耶酥的复活》是拉斐尔应红衣主教朱利奥·美第奇邀请为法国纳博纳教堂绘制的祭坛画,也是拉斐尔临终前的最后一幅杰作.

内容取材于马太福音: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突然间就在他们的面前变了形象,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忽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并同耶稣说话.

忽然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从云彩里传出来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门徒听到,就俯伏在地,极害怕.耶稣进来,抚摸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他们举目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在这里.

西斯廷教堂内部:拉斐尔诸室: (Stanza della Segnatura)以天花板壁画“雅典学园”(The School of Athens)驰誉于世,是拉斐尔在25岁左右的作品,四幅主画为:“圣体的争论”、“雅典学园”、“三大德性”和“帕纳索斯山” (Parnassus) .

拉斐尔回廊内的画作取材于旧约圣经,因此又被称为“拉斐尔的圣经”. 心碎盛典0122 201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