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的部下 陈赓大将与王根英 傅涯的感情生活

2018-1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根英(1906~1939) 1906年出生于上海浦东,9岁起在外商纱厂当童工.1923年,王根英参加了党组织开办的工人夜校,受到革命的启蒙教育,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在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陈赓大将的部下 陈赓大将与王根英 傅涯的感情生活1926年后,王根英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女工部长.上海总工会组织员,参加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 1 927年4月下旬,她作为上海代表,赴武汉参加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出席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同时作为中国工人阶

王根英(1906~1939) 1906年出生于上海浦东,9岁起在外商纱厂当童工。1923年,王根英参加了党组织开办的工人夜校,受到革命的启蒙教育,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在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赓大将的部下 陈赓大将与王根英 傅涯的感情生活

1926年后,王根英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女工部长、上海总工会组织员,参加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 1 927年4月下旬,她作为上海代表,赴武汉参加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出席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同时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出席了在汉口召开的国际工人太平洋劳动大会。

陈赓大将的部下 陈赓大将与王根英 傅涯的感情生活

在此期间,王根英与陈赓相识,并结为夫妻,不久奉命回到上海,在党中央机关担任地下交通工作。陈赓也辗转来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特科负责领导情报工作。

在异常艰险的环境中,在特殊的秘密战线上,王根英全力掩护和协助陈赓的工作,为党中央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营救了大批被捕的同志,保卫了党中央和中央领导人的安全。 1931年底,陈赓奉命赴鄂豫皖苏区工作,王根英继续留在上海,负责沪东区工人反帝大同盟分部的工作。

陈赓大将的部下 陈赓大将与王根英 傅涯的感情生活

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她组织沪东工人救护队、担架队开赴前线,运送伤员,筹购药品等物资,全力支持十九路军的对日抗战。

1932年,王根英担任全国总工会组织委员、女工部部长,积极组织领导上海工人运动。1933年12月,由于叛徒的出卖,王根英被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和非人的折磨,她坚贞不屈,与帅孟奇等共产党员一起,同敌人进行了艰苦斗争。

全国抗战爆发后,经党组织的营救,王根英终于重获了自由,随后来到延安,进入陕甘宁边区党校学习,后到《新中华报》社工作。1938年秋,王根英被调到八路军一二九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任政治指导员。

1939年3月8日,师供给部和学校驻地遭日军突袭包围。在突围的危急关头,王根英发觉一个装有党内重要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毅然冲回村中去取,路上与日军遭遇,经过了一番与日军的顽强抵抗,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在人民解放军中,陈赓将军是一位智勇双全、战功赫赫的人物。他从蒋介石的禁锢中侥幸脱身,个中的原因是至今都无法揭开的谜团;他指挥过的战斗,事隔半个世纪之后仍被军事学家们称颂为“妙笔神来”。尽管他有过失败,但他总是最后的赢家。

在他58年的人生中,几乎伴随了整个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历史。 人们喜欢称陈赓为“乐天派将军”,他的乐观开朗甚至玩笑和恶作剧,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是同事和战友们精神的调剂和安慰,而外表粗犷的他却并不掩饰内心的细致,对妻子儿女他总有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柔情。

第一封情书“发表”在墙壁 1940年初夏,陈赓认识了文工团的傅涯,当即提出要交朋友,羞得傅涯满面通红,说你得让我考虑考虑。陈赓说行,你考虑三年,我就等你三年。回来后,陈赓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与人谈起自己的“艳遇”来,并信誓旦旦地说我非傅小姐不娶,傅小姐非我不嫁。

听完陈赓这通爱的宣言,有人好奇地问:“为什么要等三年呢?”这一问,牵出一段令陈赓悲伤不已的故事。 陈赓是一位功勋卓著的传奇将军,并且还是一位富有罗曼蒂克情趣的将军。他在1943年与傅涯喜结伉俪前,还曾有过一个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原配夫人王根英。他俩那鲜为人知的恋爱经历,充满浪漫色彩。为此,陈赓被战友冠以“风流将军”的美称。

1923年春,党在上海的工人区开办了平民夜校,年仅17岁的王根英成了夜校学员。教员中有一位专从湖南派来的共产党员,他就是陈赓,时年20岁。课堂上,陈赓言如流水,滔滔不绝,王根英听得如痴如醉。课余时间,陈赓又与学员们打成一片,了解学员们的思想动态。

面对和蔼可亲的老师加兄长,王根英找准一个机会向陈赓倾吐了自己心中的一份苦闷。 原来,王根英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已作主将她许配了人家,对于那人,她既不认识,也不了解,更谈不上有一丝一毫的爱情了。

那一纸婚约,像无形的枷锁,捆住了姑娘的手脚,她在爱的苦闷中彷徨……听完王根英的述说,陈赓当天就大胆地来到王家,向她的父母讲明道理。他振振有词地说:“大叔、大婶,根英的婚约应当解除。

做父母的,如果你们真正疼爱孩子,婚姻大事,应当由她自己作主。如果你们抱着老观念不放,恕我直言,你们这是在折磨孩子,摧残孩子。如此下去,你们将成为制造女儿婚姻悲剧的罪人……”陈赓的一席话对王根英父母震动很大。不久,他们就决定废除婚约。从那以后,王根英心境豁然开朗,她对陈赓也有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那年,上海平民夜校开办不久,就被反动派查封了,陈赓也受组织安排,回到了湖南。 陈赓对王根英产生爱慕之情,除了被她那端庄清秀的容貌所吸引之外,更多的是对她美好心灵和事业成就的敬重。王根英曾担任过上海怡和纱厂的第一任团支部书记和工会主席。

后来,她又参加了周恩来等人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王根英当选为新成立的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人民委员会委员…… 那一天听报告,陈赓瞅准时机,坐在离王根英不远的地方。

然后,他掏出纸笔,端端正正地写上一行:“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写完,他又认真地读了一遍,感觉非常不错。于是,他把纸条折成一只小燕子,递给身边的同志,小声叮嘱:“请传给坐在墙边的那位姑娘。”然后,他高高挺起胸脯,眼睛瞅着王根英,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纸条很快传到了王根英手中。她拆开一看,落款是“陈赓”。 看完纸条,王根英心想:陈赓啊陈赓,你要求婚就老老实实、正正当当来求嘛!干嘛要这么鲁莽呢?难道要我也像战场上的敌人一样,被你一声吼,马上举起手吗?好一个调皮的王根英,只见她向纸条背面轻轻啐了一点口水。

转身扬起胳膊,“啪”地一声,把纸条贴在墙上, 接着像没发生任何事一样,继续听大会发言。陈赓一看大惊:怎么?你要公布于众?!好!你贴墙上,我再写!他又伏下身,在纸上写道:“根英,我爱你!

我请求你作我的妻子!”纸燕又飞到了王根英手中。她展开,仅看了一眼,啐点口水,转身又贴到了墙上。 陈赓一见更来劲了!你不反对,还怕别人不知道,那就是赞成了啊!好,你贴,我再写!

他又俯身写了第三张:“根英,我发誓娶你为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纸条再次传到王根英手中后,她看也没看,直接翻过来啐点口水,转身又贴到了墙上。 陈赓还想写,正巧会议休息。这时,会场内已有不少人注意到了墙上的纸条。一休会,就马上围了上来。大家读着陈赓的纸条,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有人打趣道:“王根英,你这样处理情书,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站在圈外的陈赓挺得意地接口说:“我看总不是反对吧!她正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我陈赓正在向她求婚呢!” 王根英绷着脸反问:“你别太自信!我为什么要嫁给你?” 陈赓一听,嗬,好家伙,她终于发话了。

他笑嘻嘻地答道:“你为什么要嫁给我?这还不好回答?因为我爱你嘛!再说,我们郎才女貌兼女才郎貌,志同道合且有感情基础呀!”王根英“噗哧”一笑,红着脸回答道:“脸皮真厚!

”…… 这次大会之后,陈赓写情书向王根英求婚之事被周恩来知道了。他点着陈赓的鼻子,笑他不懂求婚的艺术,说:“陈赓呀,谈恋爱可不是打仗,强攻是不行的。”陈赓说:“革命者光明磊落,爱情也不该鬼鬼祟祟。

她贴我的情书,我不怕,她再贴,我再写!” 周恩来说:“古人曰:欲速则不达。女孩子需要温柔。我教你个办法,先向她道歉,态度要诚恳,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在道歉中加深了解,建立感情,比拼命写情书要可行得多。”陈赓说:“好,那我试试看吧。” 果然,陈赓照周恩来说的向王根英致歉之后,王根英就爽快地答应与陈赓建立恋爱关系。

1927年5月,陈赓和王根英终于成为了一对情深意笃的革命伴侣。婚礼是在汉口举行的。那时,陈赓24岁,王根英21岁。

1938年3月8日,王根英为了不使党内文件和公款落入敌人之手,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时,陈赓正率领八路军386旅越平汉线西进,追击日军。听到这不幸的消息时,性情刚强的陈赓悲痛万分,泪如泉涌,在日记本上写下一句话:“三月八,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我的心将随她而去。”

“巧遇”中撮合上一个“好人” 陈赓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贫寒的旧行伍之家。陈赓自小聪颖机智,随爷爷陈翼怀练功习武,棍棒拳脚,样样精通。他常统领村前屋后“娃娃兵”,演阵比武,指挥自如。或许是血液里尚武从军的渊源,14岁那年因为不愿意和一位比自己大两岁的富家小姐成婚,陈赓离开了就读的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偷偷跑到湘军招募处报了名,因怕家人追查,他将学名陈庶康改为陈赓。

林伯渠当年在旧军队里视察湘军时曾见到父亲,当时就感叹了一句:这么小的孩子也在这里当兵呀。

个头与枪一般高的陈赓,经历了四年南北军阀为争夺湖南的大小混战,目睹连年的战争惨状,他开始对军阀战争产生了怀疑。 王根英的牺牲,着实让陈赓悲痛欲绝。不长时间,陈赓身患伤寒病,魁梧的身躯里好像燃起一把熊熊大火,没日没夜烧了整整半个月不见好转,当时的名医也无可奈何。

这时,战友们认准,陈赓要从病魔中脱险,先得要医治好他失去妻子的创伤,最好的药物就是帮他再找一个心爱的妻子。

傅涯,女,1918年生,原名傅慧英,上虞沥海人,系陈赓大将夫人。1937年南京私立东方中学毕业,1938年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毕业后,进入抗大总政文工团。1946年起,先后任太岳军区卫校指导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处档案科科员。

1949年随陈赓部队南下,曾任郑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秘书,云南省妇联筹备工作组代组长、土改工作团组长等职。1951年调北京,先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政法科、综合科干事,北京市公用局机关党总支书记。

系北京市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月4日上午10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傅涯和陈赓初识于1940年5月。当时抗大总校文艺工作团在山西武乡县蟠龙镇演出。

傅涯和剧社的两个女伴跟着总校训练队长王智涛去取道具,在王家“巧遇”养病刚出院的陈赓旅长。姑娘们早就听说过陈赓的许多传奇故事,就围上来让他讲战斗故事。陈赓讲:“会昌战斗受伤的时候,我当时真想开枪自杀。

想想自己还年轻,活着还能为共产主义奋斗,我就装死了……”陈赓没有丝毫的掩饰,既直爽又沉稳,傅涯对他产生了尊敬感。事后,傅涯和陈赓才知道这是王队长的有意安排。 不久,下部队演出,二人单独见面了。陈赓说:“我这个人有许多朋友,有男朋友,也有女朋友,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傅涯犹豫了,参加革命前,自己有过一个“男朋友”(表哥)。

她已经去过几次信,可是“男朋友”热衷于化学,坚持要科学救国,不肯来延安。

于是,傅涯想等与“男朋友”的关系结束后,再与陈赓交朋友,“让你我再考虑考虑”。 陈赓爽快地答应了,并且一等就是三年。“这期间,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行动常变,不易通信,而陈赓不变的诚挚信息不停地传来。

”今天,傅涯老人这样讲,“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嫁给陈赓,不是因为他是位将军,而是他的传奇经历,以及他对前妻王根英的那份厚重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 1943年2月,陈赓向傅涯再次表白个人的心迹:“一、我会尊重你的革命事业心,不会妨碍你对前途进取的努力;二、也不会把你调到我的身边做秘书;三、我会爱你到永远,这是真心。

”陈赓就是这样一个感情丰富、爱情专一而又乐观豁达的人,他尊重女性,耐心等待别人的选择,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不多久,陈赓和傅涯喜结良缘,刘伯承和邓小平腾出司令部的一间西屋为他们办了喜事。婚礼上,能歌善舞的傅涯清唱了一段苏联民歌,爱说笑话的陈赓说了不少令人捧腹大笑的段子。婚后,傅涯便随陈赓回到太岳军区工作。在那里,陈赓给傅涯看他的日记,他在第一本日记前写道:“长征无日记,是我生平最大的遗憾,我曾经不止一次下决心坚持写下去,但也不止一次半途而废。

这是一种要不得的惰性。从今天1937年8月7日起,我要坚决地把日记不间断地写下去,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战斗时也好,行军时也好,极度疲劳时也好,始终如一地写下去。

要使这次全部抗战的事迹,没有一点遗漏在我的记载以外。”傅涯说:“当我看到这些虽经数年,但依然保存完好、字迹清晰的日记时,我顿时感到他真是细致,真是用功,我很喜欢他这个好习惯。

” 战争年代分多聚少,分别时傅涯总要送给陈赓一个本子,以便他续写日记。她非常珍惜陈赓用过的日记本,用灰粗布糊了包皮。千里行军,跋山涉水,她始终珍藏在自己身旁。每到驻地,她都要先把日记本拿出来检查一下,在太阳光下晒晒,在老乡热炕上烤烤。她说:“这些日记本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天各一方的亲人坐牢只因是陈赓夫人 “3月16日,天很不好,窗外寒风呼啸。早上陈赓就肚子痛,我赶紧往医院打电话。这时我看到陈赓脸色苍白,额头直冒冷汗,知道事情不好,赶紧往他嘴里塞硝酸甘油。我只顾抓住他的手,药片吐了出来也不知道。当医生赶来时,已经晚了……”傅涯说自己痛苦地看着这一切,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再也忍不住眼泪,失声痛哭。更为痛心的是,陈赓离世后的第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阴历二月初一。

陈赓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傅涯都无法从悲痛中解脱,常常失眠。“我只能用努力工作,来排遣心头的巨痛,同时思考着如何为他的身后做点事。可以说,每一次整理和研究有关他的资料,都使我受到一次教育,更加深入地理解他,因此也更加敬重他,思念他。”

陈赓共有五个子女,1961年当陈赓积劳成疾因病去世时,最小的不到6岁。傅涯顽强地把子女们培育成材。如今,四子一女个个事业有成:长子陈知非是陈赓同王根英惟一的孩子,现为航天部高级工程师;次子陈知建现为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身为少将;女儿陈知进现为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三子陈知庶现为总参某部副部长;四子陈知涯现在国际战略基金会工作。

傅涯牢记当年陈赓的嘱托:“孩子们太小,他们不了解他们的爸爸,你要多和他们讲讲我们是怎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子女们都遵循父母的教诲,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傅涯自从1938年奔赴延安,一直到1949年随军南下广州,便和家人就失去了联系。到了广州后,通过南方局组织打听,才知道自己的爸妈、姐姐姐夫、弟弟妹妹还有大嫂都去了台湾。“1980年,我收到了来自台湾亲人的信,信是我小妹从美国发来的。

这封家信虽说是在和平年代,可也不亚于万金啊,毕竟我们之间已有30多年没有音信。”从信中傅涯得知,自己的爸妈已去世,他们留下遗言,要求死后将骨灰运回大陆,葬在家乡。“看到这里,我放声大哭,悲伤不已。”

“小妹信中说,她已定居美国,她的几个孩子也都在美国工作。还说,她很想念家乡的亲人,希望能回来看看。”1984年,傅涯的小妹从美国直飞上海,然后到了北京,一见面两人紧紧地抱头痛哭,像是要把这30多年的相思泪流个畅快淋漓。

“小妹就住在我家里,我们白天聊,晚上也聊,老有说不完的话。从小妹那里,我了解到30多年来一家人在台湾的情况。小妹说,开始时日子过得特别苦,又因为我是陈赓的夫人,她和她的丈夫,还有我大嫂都坐过牢。后来日子才慢慢好起来。

”傅涯的父亲生前总是说,他想大陆,想家里的亲人。他嘱咐家人不要把他的骨灰放在庙里,要把他的骨灰装进缸子里,然后扔进大海,随海浪漂到大陆,漂回故乡。为了却爸妈的心愿,傅涯和小妹商量,决定将爸妈的骨灰运回大陆。

1986年,父母终于回到了家乡。捧着爸妈的骨灰,傅涯欲哭无泪,亲手将他们的骨灰合葬在杭州的西子湖畔。傅涯说:“尽管两岸隔绝30多年,但亲情是割不断的啊。现在,每年都有台湾亲人过来。我每年都要接待好几回,心里感到很幸福。我希望祖国能够早日实现统一,但愿我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