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日记摘抄全文 雷锋日记摘抄的背后故事

2017-1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63年,<雷锋的故事>把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传遍中国大地,甚至漂洋过海.50年后,最初的<雷锋的故事>正在日渐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而当年有

1963年,《雷锋的故事》把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传遍中国大地,甚至漂洋过海。50年后,最初的《雷锋的故事》正在日渐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而当年有关《雷锋的故事》的出版发行真相长期以来被深深地掩盖。为什么是四位作者?为什么由军地两家出版社出版?为什么比新书预告晚出书一个月?书稿是怎样完成的?面对这些谜团,笔者作为《雷锋的故事》作者之一潘照坤之子,先后查阅父亲遗留有关材料,多次采访王德昌先生(《雷锋的故事》作者之一)和查阅他提供的材料,同时到沈阳市档案馆和网上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历时两年完成此文,还原了尘封50年前《雷锋的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

最早决定出版雷锋事迹图书的出版社,作者十八天完成初稿

1962年8月15日,22岁的解放军战士雷锋因公殉职后,他的模范事迹,通过媒体报道,先在辽沈地区,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地传播开来,一个全国军民学雷锋活动热潮开始奏响。当时处在雷锋牺牲的辽沈这块热土上的春风文艺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对外社牌),为了满足广大军民学雷锋活动热潮的急切需要,决定出版一本全面介绍雷锋成长事迹的书, 既为军民提供学习材料,也为逝者奉献祭礼。

1962年12月中旬,编辑室主任王大学派王德昌先后到了沈阳军区、团辽宁省委、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沈阳和抚顺雷锋事迹展览馆采访和搜集雷锋事迹材料。1963年1月3日,副总编辑张帆召集王大学和王德昌研究有关雷锋事迹出书问题,并拟找雷锋生前所在团的文化干事陈广生写稿,因他当时在沈阳军区雷锋事迹巡回报告团中较有名气。

1月7日,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沈阳军区工程兵某团运输连二排四班为雷锋班。当日,王德昌去沈阳军区政治部邀请作者,他们讲陈广生在雷锋事迹巡回报告团任务紧张,抽不出身来写稿。次日,王德昌再去军区政治部与创作组组长崔家骏谈邀请作者之事,崔家骏表示愿意参与写作。

1月10日,张帆召集王大学、潘照坤和王德昌研究编写雷锋事迹一书问题。最后决定,在邀请不到作者和没有稿源的情况下,继续搜集材料,由38岁年富力强的编辑潘照坤和27岁的年轻有为的助理编辑王德昌合作编写雷锋事迹的书。潘照坤已从事编辑工作十余年,有下厂矿帮助工人写家史、写厂史和先进事迹的经验,又有编辑处理《老孟泰的故事》书稿的经验体会。

这时离我国古老的节日春节已经很近。王德昌马上把采访的情况向潘照坤作了简要介绍,又把搜集的材料交给他看。他们重新参观雷锋事迹展览,仔细阅读雷锋生前留下的日记、读书笔记和读过的书刊,以及雷锋忆苦思甜报告的遗稿。

他们边浏览,边摘录,并挤时间到资料室阅览近一时期的报刊,注意宣传雷锋的口径,搜集雷锋的素材,哪怕是三言两语、一个小故事、一个小情节也不放过。经过认真讨论,拟定了雷锋事迹书稿的编写提纲,然后分工编写。

春节放假,王德昌也没回农村老家探望双亲,就在独身宿舍编写书稿上半部分。由于放假,餐馆和商店也都关门,他就准备了面包和咸菜,权当每日三餐了。三十晚上,潘照坤既没有陪妻子包饺子,也没给儿女讲故事,而是坐在桌前编写书稿下半部分。经过18天夜以继日的努力,书稿初步完成,他们又互换审阅一下。

正月初四上班,他们将书稿送交领导,社长黄洪年审阅后指示,要去原雷锋所在部队核实书稿并采访,一是用这稿子抛砖引玉,征求意见;二是进一步采访和补充雷锋事迹材料,使书稿更真实、更准确和更丰富。同时用电话与新四军时老战友崔家骏取得联系,请他带领潘照坤和王德昌去营口市原雷锋所在部队核实书稿并采访。

由于潘照坤和王德昌是地方出版社编辑,平时不接触部队,总觉得军营有点庄严和神秘感,这次社长请他作向导,是再好不过的了。

到雷锋生前所在团核实书稿并采访,六昼夜完成第二稿

1月29日,潘照坤和王德昌在崔家骏的带领下,乘火车去了营口市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团政委韩万金,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刘家乐热情接待了他们。

刘家乐向他们介绍雷锋参军后的全面情况,因为雷锋生前就是刘家乐培养的忆苦典型,他对雷锋了如指掌。接着研究了核实书稿和采访的工作。上到团领导,下自营连排干部和雷锋班战士,逐一列出采访人员名单,提前通知做好准备,按时间顺序逐一进行访谈。

他们每天访谈五、六个人,天天工作到深夜。由于天天谈雷锋,天天想雷锋,雷锋的形象也就在他们的脑海里活了起来。然后,他们一起把所有访谈的素材进行了研究,结合雷锋事迹的初稿,重新制定了详细的写作提纲,每一章节有几个故事,具体的环境和人物关系都提示得清清楚楚。

同时他们还约定了三条原则:一是以雷锋亲笔留下的自传、日记、讲话录音、读书笔记为主要根据,以采访来的雷锋生前的亲友、长辈、老师、同学、工友、同事、部队首长、战友提供的材料为补充;二是厚今薄昔,要重点写好雷锋参军后的事迹,家庭出身部分可按时间顺序写,雷锋参军后好事太多要归类,不要完全拘泥于时间顺序。

三是全书要写出雷锋在党的培养下,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过程,体现出一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光辉形象。

为了方便他们的采访工作和熟悉军人的生活,团首长在团部里为他们安排了单独房间,指派了联络员,夜间还叫食堂给他们送夜宵,对他们工作和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

最后一天,由韩政委主持召开了座谈会,参加的人员有团政治处、雷锋班全体战士及了解雷锋的团营连排干部。在会上,他们对部队领导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表示了深情的感谢,同时向大家讲述了书稿的写作提纲内容,接着与参加会的干部和战士们座谈,又收集到了不少宝贵意见。最后韩政委充分肯定了书稿写作提纲,希望尽快出书给大家阅读。

在短短的七天里,他们接触了几十名干部和战士,深深感受到干部和战士身上都有雷锋的影子,都有一颗甘于奉献的红心,都是最可爱的人。

2月5日,他们一行回到沈阳,崔家骏说有急事,只写了《读毛主席书、听毛主席的话》一个章节。余下23个章节,由潘照坤和王德昌分头执笔,连续奋笔六天六夜。第二次书稿出来后,他俩又彼此交换阅读修改一遍,2月11日送交王大学审阅,王大学指定王德昌做这本书的责任编辑。2月13日,社长黄洪年审定发稿,书名为《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上报审批书名改为《雷锋的故事》,由军队和地方出版社同时出版

2月16日上午,书稿清样打印出来。当时出版部门规定,写真人真事的稿件,必须报请有关领导机关审核批准。下午,出版社派王德昌把清样报送辽宁省委宣传部和沈阳军区政治部审核。省委宣传部安波副部长讲,他们不看了,由沈阳军区政治部审吧。同日晚,沈阳军区政治部派徐科长,把书稿清样送往北京总政治部审查去了。

2月19日,徐科长回沈后,向出版社领导谈两点意见:一是书稿已送上级审查,还没有定稿。二是总政治部宣传部决定该稿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和解放军文艺社联合同时出版。

2月25日,中央宣传部向全国各地发出一份电报通知: 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转有关报纸),总政宣传部,新华社:关于雷锋事迹的材料,现在正由总政宣传部作进一步的核对,并拟编成小册子(指《雷锋的故事》一书)发行。

人民日报2月7日刊载的《雷锋日记摘抄》和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各报暂不转载。以后可根据总政宣传部审定出版的小册子订正后转载。可见中央宣传部对该书非常重视,把它定为雷锋模范事迹的标准资料本,以此统一全国宣传雷锋的口径。同日,王大学派王德昌去解放军文艺社了解书稿情况。

2月26日,解放军文艺社编辑负责人许翰如接待了王德昌,并带他到解放军报印刷厂,看到解放军文艺社将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清样在印刷厂重新检字排版,更改了书名,重新设计了封面,并增加了几幅插图。王德昌立即把情况电告王大学。

2月27日,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丁洪到春风文艺出版社与社长黄洪年、编辑室主任王大学进行了面谈。会后王大学向潘照坤和王德昌传达了面谈情况:一是书稿已审阅通过,书名改为《雷锋的故事》;二是该书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和解放军文艺社同时出版。

春风文艺出版社发行东北三省,解放军文艺社发行军内和关内各省;三是作者署名为陈广生、崔家骏、潘照坤、王德昌,部队和地方各两人。王大学还讲到,丁洪说写雷锋是上级交给沈阳军区政治部的任务,由于时间紧,他们没有办法完成,这本书就权当两个单位联合组织的吧,如果不写上部队的作者,他们不好向上级交代。

当时潘照坤和王德昌编写雷锋事迹的书,只是为了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并未想到署名的问题。

现在既然要署名了,又为何把在写稿时从未露面,与本书毫无关系的陈广生列到作者的第一名?潘照坤和王德昌感到惊诧不解,但只能服从领导决定。再考虑与解放军文艺社联合出书,发行量会更大,影响更加广泛,对宣传雷锋也会更有益处,可以说也是一件好事。

《雷锋的故事》已上机待印,一纸电文引来再次核实

3月4日晚,王德昌带着《雷锋的故事》纸型从北京登上返沈的列车。3月5日早晨,王德昌从广播里听到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新闻,心情顿时激动起来,一夜火车的劳顿都抛到九霄云外。《雷锋的故事》一书正好配合了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和光荣的事情!

王德昌顾不上吃早餐,直接回到出版社,立即把纸型交给了领导。没想到下午两点多钟,王德昌突然接到许翰如打来的电话,说雷锋少年的事迹有变动,书稿不能付印。听到这个消息,领导和同志们都很焦心,马上派人到印刷厂,把已经上机待印的纸型取了回来。

3月8日,领导再派王德昌去北京了解《雷锋的故事》一书停机问题。次日,许翰如热情地接待了王德昌,并领他去总政宣传部宣传处,见到钱抵千处长。钱处长向王德昌介绍了有关情况:3月5日这天,湖南省委宣传部向中央宣传部发了一封《关于雷锋同志幼年情况的调查报告》电报,称在报刊上宣传雷锋少年时代的情况与事实有出入,雷锋家乡一些群众有反映,这事引起了中宣部和总政宣传部领导的重视。

3月7日,中宣部陆定一部长在关于《雷锋的故事》出版问题的报告上批示:小册子必须按照事实改好后再出版,不要将错就错,以讹传讹。

钱处长还对《雷锋的故事》修改发表了自己意见,并交给王德昌一个《关于雷锋生平事迹的几点订正和补充》材料,内容是雷锋在湖南老家的青少年及亲属简况,让王德昌按此修改。

3月中旬,沈阳军区政治部按照总政宣传部领导的指示,组成了三个书稿核实小组,分赴抚顺、鞍山、辽阳、营口、铁岭等地核实书稿。3月23日,在沈阳军区工程兵司令部会议室召开书稿核实会,听取三个小组汇报。根据书稿核实提出的意见,潘照坤和王德昌又对《雷锋的故事》进行一次修改。书稿修改完后,许翰如将书稿带回北京,最后由总政宣传部钱抵千处长签发付梓。

《雷锋的故事》三上《人民日报》,当年累计发行293万册

《人民日报》是国家第一大报。其影响力是国内最广泛和最重要的。1963年3月1日,解放军文艺社率先在《人民日报》发布《雷锋的故事》和《雷锋日记》的新书预告。3月11日,春风文艺出版社也在《人民日报》上发布了《雷锋的故事》等五本宣传歌颂雷锋书的新书预告。

4月9日下午,王德昌接到打出纸型的通知。第二天早,王德昌乘火车去北京,到解放军文艺社时已下班,他在收发室拿到《雷锋的故事》纸型,当晚又继续乘车。次日回到沈阳,王德昌马上把《雷锋的故事》纸型交给领导,顿觉混身轻松愉悦。

纸型到了出版科准备送往工厂付印时,发现了5幅插图没有标明页码,叫王德昌去处理,这可难住了他。出版科负责人说,插图所表现的内容在哪就放在哪。根据这个说法,不到十分钟王德昌就搞完了。因为单面插图有奇偶页码的技术问题,王德昌不懂得,结果有一幅弄错了,等发现问题时,工厂已经印完两三万份了,有些印张可以修改,有些就得报废了,为此王德昌还在党支部会上作了深刻检查。

1963年4月16日,《雷锋的故事》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和解放军文艺社同时出版发行。春风文艺出版社在内容提要上写到:本书由我社和解放军文艺社同时出版。解放军文艺社在内容提要上同样写到:本书由我社和春风文艺出版社同时出版。

4月25日《人民日报》等报纸都发表了新华社有关此书发行的消息。解放军文艺社一印31万册面向军内和关内各省发行,春风文艺出版社一印20万册在东北三省发行,年底两社累计发行293万册,创报告文学发行最高记录。

《雷锋的故事》出书后,王大学对潘照坤和王德昌说:你们属于职务写作,就不发给稿费了。虽没有稿费,但他们都觉得能写《雷锋的故事》是一件非常光荣和幸运的事。更使他们没有想到以后几十年《雷锋的故事》的影响力有如此之深、之广和时间之长。

《雷锋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其影响力将是无限久远的

50年前,《雷锋的故事》作为宣传介绍雷锋事迹的第一本传记文学,在传播和光大雷锋精神中起到了重要作用。50年来,《雷锋的故事》一版再版,已然成为红色经典,被选入小学语文课书;以后又有蒙、维、藏、哈、朝等少数民族语言版和盲文版。

《雷锋的故事》还被译成日、英、法等语种在世界许多国家发行。《雷锋的故事》版本已有七十余种之多,已累计发行2000多万册,为我国文学类书籍发行数量之最,是几代人了解雷锋成长、研究雷锋事迹的重要文本,温暖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走进雷锋的生活,走入雷锋的世界,走上雷锋的道路。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雷锋式的英雄人物王杰、刘英俊到 当代雷锋郭明义,他们始终把学雷锋,作为自己坚持不懈的人生追求。郭明义当兵时最爱看的书是《雷锋的故事》,回到地方,《雷锋的故事》一直也伴随着他。如今,这本小册子的封面已经脱落,但雷锋精神却在他心底扎下了根,成为郭明义人生路上的价值坐标。郭明义在教育女儿时说:学识字要查字典,学做人就是要看《雷锋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雷锋的故事》是全国各省市在寒暑假期间向青少年推荐阅读书目。上世纪九十年代,《雷锋的故事》被国家教委、团中央、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评定为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 的推荐书目。

在很多读者眼里,重读《雷锋的故事》除了重温儿时回忆之外,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从中汲取榜样的力量。在网上百度搜索只要点击《雷锋的故事》几个字,有关它的消息、读后感、书评等信息就有153万余条。

湖南读者: 细想五十年读书生涯中,对我人生最有影响的书不是那些大部头经典名著,也不是充满人生奋斗哲理的人物传奇,而是一本浅显通俗的小薄书《雷锋的故事》。湖北网友表示:自己的孩子听完一个讲座之后就开始读《雷锋的故事》,读完主动要求读《雷锋日记》。

她从自己孩子身上得到了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的判断而对《雷锋的故事》一个书评写到:上世纪60年代的《雷锋的故事》,是一本最权威、最生动地反映雷锋平凡而伟大人生的经典读本,勾勒了雷锋由一个旧社会孤儿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人生轨迹,讲述了雷锋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受到千百万读者的钟爱,曾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

另一个书评写到:学雷锋,首先要了解雷锋。而对雷锋的认知,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雷锋日记》,二是《雷锋的故事》。

如果说一部雷锋日记,打开了雷锋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触摸到雷锋的心跳。一本《雷锋的故事》则揭示了雷锋的成长轨迹,展示了雷锋的青春风采,使我们感知雷锋的平凡伟大,让我们懂得一个鲜活的生命何以由22岁达至永恒。

在2012年3月的一篇《雷锋图书版本多多》报道中提到:文革开始,出版几成禁区,但《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与毛泽东、鲁迅著作一道,成为当时书店里不多的几本可上架的图书。两本书的版权已不属最初的出版社,各省都可随意翻印,故版本、印次、印数皆难以统计。两书已然成为红色经典,成为那个时代标志性的遗产。

《雷锋的故事》虽然是一本小册子,但50年来先后被改编成电影、戏剧、连环画一直到现在的动漫系列剧,它一直紧跟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的前进步伐,一直肩负着弘扬雷锋精神的光荣历史使命,它的影响力将是无限久远

这些就是查字典板报网小编整理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也请大家继续支持查字典板报网,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加入查字典板报群:418156429、,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参考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