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评价李健 高晓松会苟且 但他师弟李健不会

2018-1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统治街角的KFC容易让人忽视舌尖上中国的博大精深,炒至发红的娱乐明星容易掩盖默默努力的艺术家,嚼着快餐看肥皂剧是当下最常见的娱乐生态,但身处其中你或许会亢奋但却不会满足,因为你说服不了进化缜密的大脑只接受浅表的声色刺激,于是它经常因为得不到满足而充满期待.高晓松评价李健 高晓松会苟且 但他师弟李健不会言归正传,我真正要说的是李健,他以内外兼修的形象,在万物生发的早春季节不偏不倚地落入引颈观看的观众们的早已准备好的期待中,<我是歌手>上他甫一出场那些极尽溢美近乎奉承的标签之于他竟是量体裁衣般地妥

统治街角的KFC容易让人忽视舌尖上中国的博大精深,炒至发红的娱乐明星容易掩盖默默努力的艺术家,嚼着快餐看肥皂剧是当下最常见的娱乐生态,但身处其中你或许会亢奋但却不会满足,因为你说服不了进化缜密的大脑只接受浅表的声色刺激,于是它经常因为得不到满足而充满期待。

高晓松评价李健 高晓松会苟且 但他师弟李健不会

言归正传,我真正要说的是李健,他以内外兼修的形象,在万物生发的早春季节不偏不倚地落入引颈观看的观众们的早已准备好的期待中,《我是歌手》上他甫一出场那些极尽溢美近乎奉承的标签之于他竟是量体裁衣般地妥贴。

高晓松评价李健 高晓松会苟且 但他师弟李健不会

他不拒绝也不炫耀,不把过多的精力用于阐述个人的私生活,转而专注地做另外一件事:他以诗一般的声音为载体春风化雨般地传播着好品味。

如果不是《我是歌手》,前水木年华的成员李健依旧是许多人的品味私藏,这其中包括我,清楚地记得2004年的夏天一个叫《音乐不断》的节目放着他的专场演唱会,唱作俱佳颜值颇高。

我一边疑惑他为什么一直不红一边又如获至宝般地揣着一个美好的秘密恐怕被人知道,直到有一天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靠“李健”这个密钥般的关键词打开了彼此的话匣子,才知道人同此心,喜欢他的人用心照不宣的默契来捍卫他的低调。

清新、唯美是李健音乐的特质,但具有同样特质的歌曲有很多,为什么是李健的歌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呢?这之类的歌曲常见于描述青春的忧伤,成长的疼痛,总是带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造作,是不愿长大的人冲成人世界有恃无恐般的撒娇,听上去很美,但是大多经不起推敲。

听李健的《贝加尔湖畔》忽然才明白,之前的很多所谓的小清新是一盆清水的清新,一滴墨水的足以将之摧毁,李健的清新如他歌中的贝加尔湖一样,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深阔澄澈辽远,有自己完善的生态系统,李健的清新承袭着贝加尔湖坚韧的生命力,能抵御和消化各种各样的伤害,自成一派。

那么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就让他在这个舞台上大放溢彩么?同样出自清华的著名矮大紧高晓松曾经在一个节目上教育一个叫梁直的师弟,名校是国之重器,名校生应该以天下为己任。但现实逼仄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胸怀,甚至敢于表达这样胸怀的人会被当成笑话。

聚光灯下,李健的清华出身尤其耀眼,张扬与回避都会显得刻意,他将以何种分寸回应才无负于从国之重器里走出来的天之骄子的名号呢?

在《我是歌手》的竞技平台上,你看到的多是为节目效果服务的经过剪辑的英雄惜英雄,高手相遇时的分外眼红在脉脉温情中被处理得无影无踪,但在如心脏跳动的音效响起时,谁都不认为这是一场简单的游戏,谁都不想输,于是各路英雄都祭出了大杀器,试图一招毙命。

李健似乎是个例外,他总是有一种游离比赛之外的感觉,所选的歌曲从头到尾风格相差不大,以不变应万变,这似乎是比赛之大忌,因为不能展示他对不同风格的驾驭能力。

仔细分析他所选的每首歌曲,背后都有一个与之相关的背景,或者是一部电影,或者是一首诗,或是某个地方,或者是一个经历不凡的人物,意境优美含义隽永,总之他不会单纯为了体现唱歌的技术水平高而去选择一首歌曲。

他在访谈中吐露心声,自己在这个舞台上就是要让一些不为人知的好作品传播出去。他不是要箭拔弩张地与人一决高下,他似乎是带着某种使命,以比赛的形式让使命必达,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经过他演绎歌曲像是一本书的目录,人们通过目录按图索骥一步步地探索出未知的美好章节。

当《小苹果》《最炫民族风》《我的滑板鞋》等神曲充斥大街小巷,你一定不认为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佳的精神慰藉,但即便你不喜欢也不会公然表达,尤其是在广场上表达,不知不觉间你甚至还会很魔性地哼上两句,更糟糕的是它们的流行的确阻碍了好音乐的传播。

本质上这些歌曲跟轰炸荧屏的脑白金一样在惯着我们的坏品味,并且具有很强的催眠作用,让我们因为和别人一样而获得虚假的安全感,这类作品隔着旋律似乎就能听到创作者的坏笑。而李健他在做一种向上的引领,用自己的品味激浊扬清,悦己的同时悦人,他用一己之力鼓励人群中沉默的螺旋不再沉默,唤醒被神曲催眠的大脑,勇敢地对嚣张的坏品味说不。

《我是歌手》结束,李健不是歌王,但却是无冕之王。在那个聚光灯密布的舞台上,曾经不可一世的歌王歌后都被挑剔的体无完肤,唯有他经受住了苛刻的打量,连最毒舌的乐评人也对他交口称赞。这些乐评人可能是想成为李健而不得吧。

这大概还源于唱歌之外李健带来了一种久违的感动,窃以为对中国男性的最高评价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八个字,但这样令人倾倒的特质通常无迹可寻或者无缘得见。

但当李健携带着那种温良俭恭让的中式儒雅,在一个个春风沉醉的周五晚上出现在那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就昭示了一种可以视为典范的审美可能性,为那些被诟病配不上中国女性的男同胞们搬回了一局,通过他我们看到男性特质并非通过粗糙的蛮力来表达,它可以通过对身体和心灵的修炼来达至更高境界。

年过四十身材依然健硕,这让他可以轻松驾驭各大品牌服饰,腹中诗书是他最与众不同的装饰品,让他的自信与温和来有出处。由此观之,不健身、不读书、飙脏话、随意抽烟等恶习根本不是男性的标配,只是加诸的误解罢了。

当你以为李健是一个无可挑剔的歌手时,他却说自己的理想是要做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简称“公知”,但凡经常徘徊网络的人都知道“公知”已经被玩坏了,不用脏字骂人时通常将它派上用场,皮糙肉厚如韩寒都要为应对汹涌的舆论口水做文一篇阐述自己做一名臭公知的动机,难道李健不知道做一名“公知”的凶险性依旧要迎难而上么?

他用着带键盘的老式诺基亚手机,有意地保持着与网络的距离,他很可能不知道段子手的插科打诨,接受采访时他严肃地说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能够说一些略微有影响力的话,因为人们在没有信仰,又来不及应付那么多的资讯的时候,特别需要知识分子解决的心理上的恐惧。

他的一贯行事作风让人相信他要做“公知”的真诚,也保证了他不会纵容“公知”二字继续滑向深渊。做一名知行合一的公知,这应该就是高师兄口中的“胸怀天下”了吧。

属于李健的《我是歌手》已经落下帷幕,他的表现完全超出了这个舞台对他的设定,让这个节目不断找到进一步发扬光大的素材,宾主尽欢之余他却侧身而过,将舞台上的那个李健留给人们去观瞻和评说,李健之外还有李健,也许一切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全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