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传珠与林彪的关系 上将赖传珠的38年戎马生涯

2018-08-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赖传珠是一位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我军高级将领.在他38年的戎马生涯中,从连党代表到大军区政委,转战南北,出生入死,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革命道路--上井冈山寻找毛委员赖传珠,1910年4月3日出生于江西赣县大埠乡赖村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3月,江西总工会副委员长兼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被国民党枪杀后,赖传珠不畏白色恐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底,奉中共赣南特委之命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为准备武装暴动秘密发动群众,组织农民武装赤卫队,任武装暴动筹备委员会主席.赖传珠与林彪的关系 上将赖传珠的38年

赖传珠是一位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我军高级将领。在他38年的戎马生涯中,从连党代表到大军区政委,转战南北,出生入死,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革命道路……

上井冈山寻找毛委员

赖传珠,1910年4月3日出生于江西赣县大埠乡赖村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3月,江西总工会副委员长兼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被国民党枪杀后,赖传珠不畏白色恐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底,奉中共赣南特委之命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为准备武装暴动秘密发动群众,组织农民武装赤卫队,任武装暴动筹备委员会主席。

赖传珠与林彪的关系 上将赖传珠的38年戎马生涯

后又收集潮汕失败后的“八一”南昌起义军官百余人,率领近千名农民赤卫军,于1928年1月上旬举行大埠农民武装暴动。

暴动失败后,赖传珠辗转来到井冈山,被毛泽东任命为特务连党代表。后又先后任卫生队党代表,第31团、第28团连队党代表。1929年跟随朱德、毛泽东出击赣南,参加了大余战斗和大柏地战斗。大柏地战斗后,红4军改编为三个纵队,赖传珠任第2纵队第4支队第12大队(相当连)党代表,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开展了同旧军队的不良现象和非无产阶级意识的斗争。

赖传珠与林彪的关系 上将赖传珠的38年戎马生涯

曾参加红4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会后升任第4支队政委,在纵队政治委员罗荣桓的指导帮助下,积极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精神,政治工作做得很有生气,使四支队的思想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赖传珠与林彪的关系 上将赖传珠的38年戎马生涯

1930年6月,赖传珠升任红4军第11师第31团政治委员。12月底率部参加了第一次反“围剿”作战。1931年5月,任第33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第二次反“围剿”作战。8月,调任第12师参谋长,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作战指挥,并连战连捷,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军韩德勤师的战绩。

1931年10月,赖传珠先后任第11师第30团、第31团政治委员。12月,宁都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团后,任红5军团第13军政治部秘书长,为在起义部队建立政治工作制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整顿作出了重要贡献。1932年任红13军第37师政治委员。后到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先后任红5军团第37团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红1军团第5团政治委员。所率第5团屡建战功,获模范红5团的光荣称号。

子弹打进胸膛昏迷四天四夜

1935年4月23日,红5团来到滇西黄泥河。当时正逢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纵队向西挺进。团长因病跟在部队后面,赖传珠走在前面指挥。为了给中央纵队让路,他命令全团停止行军,原地待命。这时,几架国民党军飞机突然飞来,“王牌军”薛岳纵队又以长途奔袭战术出现在红军侧翼,其兵力是红五团的10倍。中央首长和中央纵队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赖传珠当机立断,立即指挥部队抢占山头,坚决挡住敌人前进。全团4挺重机枪在他的指挥下喷着火舌,将敌人压在山脚下。战斗至中午,自恃人多的敌军官端起机关枪,赶鸭子般地威迫敌士兵蜂拥着向红五团阵地冲来。眼看敌人就要逼近阵地,赖传珠命令部队上刺刀,他自己也拾起身旁的一支步枪,安上刺刀,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

刚要带头跃出掩体,一颗子弹打进了他的胸膛。鲜血立时从他的胸前涌出。警卫员欲将他背下火线,赖传珠说:“我的指挥部就在这里,我是准备战死的!

”这种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鼓舞和感染了部队。他强忍着伤口巨痛,一直在阵地上坚持指挥战斗,全团先后打退敌人的七八次冲锋,一直坚持到黄昏,才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使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脱离险境。

赖传珠因伤势严重,被送往军团卫生队治疗,昏迷了4天4夜才醒过来。由于缺医少药,为防止伤口感染,只好用布条涂上凡士林进行包扎,布条在前胸后背拉来扯去,但赖传珠就这样挺了过来,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1935年7月6日,他的伤势稍有好转,尚未痊愈,又回到红五团,率领全团爬雪山、过草地。由于缺少粮食,他把他的坐骑给杀了,给全团的同志充饥,他自己硬是抱病把部队带出了草地,胜利到达陕北。

抗日战争开始后,南方8省红色游击队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赖传珠被任命为参谋处处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后任参谋长,成为张云逸总指挥的得力助手,完成了编制和各种制度的制定,起草了建军中的政治工作、民运工作提纲和恢复政治委员制度等文件。面对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摩擦,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主持召开反顽会议,制定反顽措施,调配兵力,并指挥部队进行反击作战。

新四军从组建到撤销建制的10年间,军长、副军长、政委、政治部主任都有更换,唯有参谋长一职长期由赖传珠担任,被誉为新四军的“大管家”。刘少奇对赖传珠的工作非常满意,说有“这么好的一位参谋长”,让他感到欣慰。作为参谋长,赖传珠的职责之一就是管理经费,这项工作在当时真是太难了。蒋介石自然不会提供军费,新四军全靠自力更生、精简节约解决经费问题。

主动要求评为“中将”

新中国成立后,赖传珠调任中央军委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协助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领导全军的干部工作,责任重大。他在选配干部时,认真执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兼顾各个部队和军兵种,做到公平、公正,以身作则,不任人唯亲。所以,许多军队干部有什么想法都愿意找他谈,把他当做“干部之家”的当家人。“只要找到赖部长,大都能解决问题,即使解决不了也让人心情舒畅,增强信心。”

1955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并经全国人大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我军从1955年9月开始实行军衔制度。评定军衔工作,是由赖传珠具体负责的。由于这是我军第一次评定军衔,要顾及方方面面,又没有经验可循,工作非常难做。

赖传珠组织大家查阅了大量国外军队建制资料,并且向被我军俘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请教。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制定了我军第一部有关军衔评定和授予的条例。根据这个条例,要对全军数十万干部,根据个人的职务、资历、贡献以及德、才、智各方面的情况,分别评定相对应的军衔,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牵涉到全军每一个干部的切身利益。

赖传珠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始终兢兢业业,尽量将工作做得扎实、细致、周到。

将官的材料,全部经罗荣桓部长审阅;校官的材料,就由赖传珠把关。整个评衔工作基本做到了公正、公平,得到党中央的肯定和全军官兵的拥护。为了使授衔工作顺利进行,消除攀比之风,赖传珠主动提出自己评为“中将”。后经中央军委研究,按照赖传珠的资历和功勋,决定给他授予上将军衔。赖传珠的高风亮节传为美谈。

生活艰苦朴素

赖传珠对子女要求很严,不让搞特殊化。经常向孩子们讲自己身负重伤怎样坚持走完长征路的艰难经历,讲战友们流血牺牲的故事,让他们懂得革命胜利是先烈们的头颅和鲜血换来的。他将《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带给孩子们,鼓励他们从小学习雷锋,将来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他曾对即将军校毕业的儿子赖小鹏说:“毕业后,你要到基层去锻炼,去边防、舰艇上去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不要做三门干部(家门、学校门、机关门),要严格要求自己,要继续努力学习……”赖小鹏遵照父亲的嘱咐,毕业后去了偏远的海岛,并一直在舰艇上工作了20年。

赖传珠艰苦朴素、生活简单是出了名的。1958年10月,48岁的赖传珠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北京军区政治委员。他对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训练、文化教育、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由于他和司令员杨勇紧密团结协作,使部队出现了新局面。

他常对同志们讲:“领导干部亲自动手,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我党的优良作风。”“领导要自身正,说话才有气力,处理问题才有魄力。”军区党委和业务会议凡是由他作总结讲话时,他都亲自准备材料。

自己动手写的重要文件和讲话稿就有上百万字。一位干部回忆说:“那天,我来到赖传珠的宿舍,见他头裹毛巾,不顾感冒发烧,在赶写一篇讲话稿。看到首长的衬衣和床单上打着补丁。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咱们敬重的军区首长,共和国的上将吗?”

他通常5分钟吃完饭,有个辣椒炒苦瓜,炸个咸鱼就可以了。警卫员给他补的衣服都是大针线,他也穿着就走。但是如果有战友、工作人员或者他的炊事员回到家乡以后生活困难,他却拿出钱来救济他们。困难时期,他把自己的伤残抚恤金都捐了出去,到去世时仅留下不到一万元。

赖传珠五十多岁时,身体状况就已经很糟糕了。1965年12月沈阳军区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他不顾身体有病,谢绝了军区领导要他到北京检查身体的建议,坚持主持会议还做了六个小时的发言。14日开完会后发现全身发黄,经检查是急性肝炎,第二天便昏迷了。中央先后4次用专机派来13名医疗专家全力抢救,但终未能挽回透支过多的赖传珠的生命,于1965年12月24日在沈阳逝世,年仅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