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萌怀孕 黑暗中的陪伴者 | 王萌萌

2019-04-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多数时候,个人在所处的境遇中能做的选择非常有限,更不必说命运之无常的摆弄.亚历克斯的爸爸对马林说,他是一名中学教师,曾经很自豪被派去普里皮亚(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的小镇)工作,他们把最好的科学家集中在那里,让他教他们的孩子,可是突然之间,一切都变了.王萌萌怀孕 黑暗中的陪伴者 | 王萌萌这样的变化,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难以接受,更何况懵懂无辜的孩子.可在苍茫天地之间,谁又不像个孩子?个体的孤独惶惑终身不能消解,所以才需要表达,才需要理解,才有了艺术的各个门类.从那之后,马林对待这项工作的态度开始

大多数时候,个人在所处的境遇中能做的选择非常有限,更不必说命运之无常的摆弄。亚历克斯的爸爸对马林说,他是一名中学教师,曾经很自豪被派去普里皮亚(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的小镇)工作,他们把最好的科学家集中在那里,让他教他们的孩子,可是突然之间,一切都变了。

王萌萌怀孕 黑暗中的陪伴者 | 王萌萌

这样的变化,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难以接受,更何况懵懂无辜的孩子。可在苍茫天地之间,谁又不像个孩子?个体的孤独惶惑终身不能消解,所以才需要表达,才需要理解,才有了艺术的各个门类。

从那之后,马林对待这项工作的态度开始慢慢改变。没错,这是一部拍摄手法、镜头语言、人物塑造、架构、节奏都中规中矩的片子。没有创新,也谈不上独特。但这是近半年让我最有代入感,触动点最多也最喜欢的片子。因为马林和他帮助的切尔诺贝利的孩子,他们双方的经历和感受,与我目前的情况或多或少有相似相合之处。

王萌萌怀孕 黑暗中的陪伴者 | 王萌萌

半年之前开始的一场大病,彻底扰乱了我的生活,治疗期间的种种不堪经历之后,我发觉心理疗愈比生理治疗更艰难也更必要。可没有遭受这些的人不会真正了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他们不懂你为何会是这样的状态,他们的安慰时常会显得虚浮,会令你感到更加孤独。

王萌萌怀孕 黑暗中的陪伴者 | 王萌萌

听见马林讲故事而歇斯底里的男孩亚历克斯,就是深陷在巨大的灾难阴影和无止境的病痛折磨中,因为无法被真正看见和听见而愤怒、恐惧、绝望、封闭。又一次会面,马林没有讲故事,而是讲起了自己,讲自己如何去苏联学俄语,如何怀念那段时光。临走时,他递给患儿亚历克斯一张纸,说如果你不想说,可以写下来。

亚历克斯写下来、后来又读给马林听的是一首诗,一首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爆发之时那巨大的绚丽光焰消失之后,残留在孩子体内的黑洞的诗。我只记得其中一句是“我们吸入了它”,最后一句是“如今我在黑暗中,等待不那么美丽的光亮到来”。

纸的另一面是幅画,是从地上直冲上天的放射状的彩虹。读完这首诗,始终面无表情、语气冷漠的亚历克斯哭了。痛快地哭过之后,他对马林说,如果你愿意,可以读你的故事了。他和马林之间,真正的沟通从此开始。

这部影片名叫《翻译家》,可马林绝非专业翻译家,他大部分时间做的事,更像是一个幼儿园老师和儿童心理治疗师,他给孩子们讲故事,发彩笔和纸让他们画画,从家里拿录音机和磁带去医院放音乐给他们听。亚历克斯问他,他知道这医院里还有其他的孩子吗,他深知亚历克斯渴望与同龄人交流,便让每个孩子写下或者画下关于自己的事,做了一本“书”送给亚历克斯,封面上稚嫩的笔迹写着“切尔诺贝利的孩子给亚历克斯”。

翻看着这些从未见面的小伙伴的自我介绍,亚历克斯脸上终于有了孩子的神情,他找到和自己同一天生日的孩子,开心地笑了。

在医院的工作终于令马林看到意义和价值的时候,医院外面的世界发生着剧变。薪水和购物票的减少,超市中商品的匮乏,令马林和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困窘。正在长身体的儿子吃不到营养足够的食品,石油紧缺开不了车,马林只能每天骑自行车去工作。

马林夜间去医院工作,白天睡觉,打乱了家庭生活的节奏,妻子第二次怀孕去做产检,他也因为睡过头而未能陪同。做艺术策展的妻子忙着召开筹备已久的画展,画展开幕当日需要马林晚点去医院,多在家照看儿子一段时间。可马林将儿子独自留在家中赶去医院,因此儿子夜间出门,险些走丢,幸而被好心的邻居送回。对丈夫积怨已深的妻子生气失望之下,带着儿子回了娘家。

马林之所以将儿子留在家里赶去医院,是因为放不下肺部感染需要抽积液的亚历克斯。几天前医院停电,他知道亚历克斯会害怕,没有穿防护服便去安抚,因此他怀疑是自己的失误导致亚历克斯肺部感染。大雨之中他奋力蹬着自行车,途中不慎摔伤,可当他一瘸一拐地赶到医院时,却看见搭档的护士在恸哭。

坐在台阶上,悲痛和负罪感越来越强烈,尽管护士来安慰他,告诉他亚历克斯的感染有各种可能,他那晚去安抚只是做了他该做的,可他肩背都耷拉着,似乎浑身的力量和内心的热情,在那一瞬间都丧失了。

总要把治疗不见效、病情恶化、肿瘤增长的句子翻译给家长们听,总是眼睁睁看着曾经听过故事、画过画的孩子们死去,这注定是个做得越久越觉得无力的工作,却也是做得越久越无法放弃的工作。家人的不理解、现实生活的各种困窘都不能令马林停止,他一天比一天更投入。

我想我能懂那个时候的马林,十余年在云南贫困山区做公益的经历、体会让我能接近他那时的心境。他不是无私,只是因为与切尔诺贝利的孩子们有了情感上的连接。就像总有人不能理解我为什么总要一次又一次往云南红河州的大山深处跑,尤其是在我自己还没成家、也没有很多钱的情况之下,我知道无法解释清楚,我通常只会说,因为跟山里的孩子们有感情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是知道他们怎么生活,会因为什么开心,因为什么难过;是看过他们的眼神和笑容就满足,听见他们的声音就觉得欢喜;是在一起时即使不说话也觉得很暖很踏实,像在家里一样。

同样是注定与无力感常伴,最担心每到开学季有孩子因为资助中断辍学,最心痛品学兼优的女孩突然间嫁人,最无奈需要帮助者太多而得到帮助者太少。其实我明明知道,我用尽全力最后所能做的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但我至少能陪伴。

那个只能靠注射吗啡缓解痛苦的女孩走了,生前她年轻的母亲经常对因为疼痛而哭喊呻吟的她烦躁地责骂。她走的时候,母亲居然醉倒在旁不省人事。马林对这位母亲表示谴责,母亲则愤懑地大喊说,你凭什么这样对我,我一分钟都没有离开,一直守在旁边!马林说,但是你从未和她在一起。真正的在一起,是用心地看见和陪伴。

片尾,马林怀孕的妻子来到医院,看着被病魔折磨的孩子们的样子,看着墙上孩子们的画,看着那本孩子们送给亚历克斯的书,她终于看见了这段时间在医院工作的马林。影片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放映结束后,当观影者得知本片导演是马林的两位儿子,他们根据父亲的真实经历拍摄了这部片子时,全场掌声雷动。

其实马林不是专业的翻译,更算不上翻译家。但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世间最难沟通的,不是语言障碍,而是距离很近、语言相通却互不理解。马林的看见和陪伴,让身处黑暗中的孩子表达出了心中的恐惧、痛楚、纯真和对生命、对光明的渴望,这才是真正了不起的翻译。

(本文刊于2018年7月12日解放日报朝花周刊·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