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鸿雁的老公 汪鸿雁同志在首届中国公益创业训练营上的讲话

2017-10-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以打造精品赛事为契机全面推进青年公益创业今天我们在成都蒲江公益创业训练营,正式拉开首届中国青年公益创业大赛的序幕.刚才,会英同志介绍了四川团省委在志愿者工作上一些工作和进展,在"5.12"大地震以后,四川共青团在志愿者工作专业化水平和动员能力的建设上,取得了质的飞跃.建辉常委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向我们介绍了成都的情况,在这里,除了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欢迎之外,还要向四川团省委.成都市委.蒲江县委县政府表示诚挚的感谢!创业是广大青年和团干部比较熟悉的话题,但是把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以打造精品赛事为契机全面推进青年公益创业

今天我们在成都蒲江公益创业训练营,正式拉开首届中国青年公益创业大赛的序幕。刚才,会英同志介绍了四川团省委在志愿者工作上一些工作和进展,在“5.12”大地震以后,四川共青团在志愿者工作专业化水平和动员能力的建设上,取得了质的飞跃。建辉常委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向我们介绍了成都的情况,在这里,除了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欢迎之外,还要向四川团省委、成都市委、蒲江县委县政府表示诚挚的感谢!

创业是广大青年和团干部比较熟悉的话题,但是把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以及创业结合在一起,举办公益创业大赛,在全团层面上还是首次。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我们举办赛事的初衷和目的。

一、先谈谈认识,如何看待公益创业和公益创业大赛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这些政策在逐步落实的过程中,将会对我们国家各个方面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全会对社会建设领域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社会治理,就是要更加注重在党的领导下的社会多方参与,激发社会活力。而在激发社会活力的背景下,志愿服务和社会组织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公益创业也一定会逐步形成比较大的潮流。所以,团中央举办公益创业大赛的出发点,就是来源于党的改革要求。

公益创业在我们国家兴起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国外,自2006年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创始人默罕默德尤努斯获得诺贝尔奖后,全球开始掀起公益创业热潮。由于是新生事物,各国学者不断地开展专题研究,对公益创业所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版本多样。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几个说法值得借鉴思考。

最早提出公益创业概念的是美国杜克大学教授格里高利狄兹,他于1998年第一次定义了公益创业的概念,他认为,公益创业是指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利益的创业活动。英国的卢克约翰逊,他是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主席,《金融时报》专栏记者,自己也是企业家和创业家。他认为,公益创业是一种混合模式,包含了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的活动,同时也包括和政府跨部门的合作。加拿大创业研究中心于2001年提出,公益创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营利部门的活动,强调社会参与的重要性,二是公益创业家鼓励企业参与非营利性的活动,以便提高组织效率,并且树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上面我举的三个例子来看,学者们对公益创业的概念也没有统一说法。我们推动中国青年的公益创业,没必要计较于准确的定义,但是对工作对象进行必要的界定也是必要的。

公益创业不同于企业创业,公益创业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公益,而不是为了个人财富的增加。公益创业可以营利,营利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益活动。

经过我们研究,认为公益创业须具备四个特点:

一是目标公益化。即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为目的。

二是组织规范化。主体不能是个临时团队,而应该是个稳定的组织。所谓稳定组织,就是在民政、工商等部门注册,具有法人身份,至少应该在团组织中获得认可。

三是项目长期化。所开展的服务活动是可持续的、长期开展的,至少在3年以上。

四是保障机制化。有稳定资源支持渠道,可以是社会捐助,也可以是政府购买,也可以是商业收费模式,要能保证创业组织的常态化运作。

所以,我们认为,只要你使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把公益当作事业,把公益做大做强,并且具备以上特征,就可以称之为公益创业。

这个定义不太严谨,更不符合学术规范,但是却有利于我们明确工作对象、厘清工作范围,找准工作内容。至少能够回答刚才我说的几个问题。

1、公益创业与志愿服务是什么关系?公益创业是志愿服务专业化、常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志愿服务是公益创业的基本手段和前提。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已经到了从搞活动到创事业的阶段,唯其如此,才能把一项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长期开展起来,形成社会功能。

2、公益创业大赛和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是什么关系?公益创业大赛是志交会的专项赛事,不是在项目大赛9大类别的基础上增加1类,而是在评选好项目的基础上促进项目向创业发展,引领志愿服务团队成为长期致力于公益的社会组织。基于此,公益创业赛明确规定,参赛对象来源于上一届获得项目大赛的金银奖项目,特别鼓励那些具备一定营利模式、长期服务公益的项目参赛。这样规定,使两个比赛错位发展、相辅相成,有利于打造和延伸共青团服务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的比赛链。

3、为什么要举办公益创业大赛?我觉得至少有四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对志愿服务事业来说,是职业化、专业化、常态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前面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述;二是对青年来说,拓宽了就业创业渠道,有利于青年的全面发展。这两天我在成都和乐山调研,看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青年志愿者之家,发现都吸引了很多有志于从事志愿服务的青年,他们大学毕业后就选择了公益作为职业;三是对共青团来说,是我们延伸工作手臂,更好地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组织的客观需要。通过公益创业赛,可以把有志于公益的青年团结起来,形成合力,共同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作贡献;四是对国家来说,公益创业大赛可以培育公益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对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谈谈实践,如何把公益创业大赛办成公信度高、牵动力大、实效性强的精品赛事

团中央研究举办公益创业赛是在近年来成功举办中国青年创业大赛和去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基础上开展的一个创新性工作。从年初开始酝酿,到征集作品,不过半年时间。坦率地讲,大赛的设计和筹备还并不圆满。但是,我们共青团组织有敢为人先、敢于尝试、雷厉风行的传统。认准了公益创业赛有利于工作和事业,就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有关工作,期望能够边干边学边完善。

好在各地报名情况鼓励了我们。尽管作为首届,组委会控制了参赛名额,但是各地的踊跃报名再次坚定了我们的判断:在中国,公益创业应社会需求而生,正呈现出繁荣的发展趋势。参赛对象大都经过规范注册,其中社会团体有33个,占40%;民非组织26个,占31%;基金会4个,占5%;工商企业6个,占7%;注册率达到83%。值得注意的是,具有主营业务收入的项目共计53个,其中业务收入大于100万的17个。具有主营业务利润的项目有35个,其中利润大于100万的12个。这可以说明公益创业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举办公益创业大赛,我们鼓励公益项目和组织将社会公益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注重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注重运用商业形式实现机构保障的可持续性。这次入围项目中,有很多项目形成了较好的运营模式。

比如,辽宁省的呼吸联盟,这个团队曾经重点做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项目。有了实施经验后,他们在结对的服务学校开展了“七彩周末”志愿服务体验项目,邀请社会上没有固定时间参与志愿服务的人们利用周末参与体验,开展亲情陪伴、学业辅导、爱心捐赠等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都是有成本的,一个周末的外出,吃住行都会产生费用。为了保持可持续运营,呼吸联盟确定了一个300元的收费标准。100元用于给提供食宿的农户,100元用于购买开展服务所需的文体用品,还有100元用于招募一名专业志愿者参加服务的交通和保险等费用。

这个项目开展以来,来自很多企业和志愿者家庭都带着自己的孩子或者亲友一起参与,一年共接待了216人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项赛事能够办下去并且越办越好,一个重要指标是看它在行业内和社会上的影响力大小。影响力主要和三个要素相关,一是公信度,二是牵动力,三是实效性。如何把公益创业赛办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赛事呢?我希望能从这三个要素入手抓好有关工作。

1.抓好评审工作,确保大赛公信度。具体来讲,一是评审团队要权威,二是评审机制要科学,三是评审纪律要严格。评审工作是项目大赛的关键环节,体现了一项赛会的公平和效率。在评审团队组建方面,本届公益创业大赛创新了评委专家的组成架构,优化了比例,邀请了研究志愿服务的资深专家、基金会负责人、创投机构负责人、青年企业家代表和从事青年公益创业研究的专家学者等组成评审组。专家在做好评审工作的基础上,还要承担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日常的培训指导,对发展过程中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诊断评估,提出发展建议和策略。在评审机制方面,我们设置了网络申报初评、赛前集中培训、公开路演答辩、现场巡展提问和终评合议等环节,确保评审工作实现公平公开公正。在评审纪律方面,我们严格评审标准,专门召开会议对评委和工作人员提出要求,不能徇私舞弊,并设立督查制度,多措并举切实体现大赛的公信力。

2.注重对公益创业潮流的引领,提升大赛牵动力。去年我们举办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在今年形成了较好的牵动效应。全国31各省市区都举办了省级比赛,这几天调研发现,在乐山,不仅市级层面举办了比赛,乐山师范学院也举办了校级比赛,比赛体系的形成,有效推动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公益创业赛作为今年的新探索,近期还不考虑依托团的组织体系进行从上而下的部署。发挥牵动作用,我们将重点在牵动社会上多下功夫,一是要注重研究,吸纳公益创业领域的专家形成智库和评委库、导师库,加强研讨,做标准的制定者,做方向的领航员;二是要在宣传动员上加大力度,充分借助社会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力量,宣传典型,打造偶像,引领潮流,形成社会影响力,形成较大的牵动面。

3.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对公益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一是要加大筹资力度。调研情况看,公益组织面临的最突出问题还是资金不足,专职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发挥整合资源的优势,积极联合企业、基金会、协会等机构,为公益创业项目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二是要为创业项目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与财政、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协调,争取把获奖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优先序列,同时在注册、年检、信用评级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三是要考虑专职社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推动出台社工评级、发展和激励政策,让有志于公益创业的人留得住、干得久、过得好。总之,我们要发挥共青团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积极为公益创业组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推动青年公益创业深入发展。

同志们,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正在经历从“活动”到“事业”的发展历程。团队和项目是志愿服务繁荣发展的根本。只有项目丰富,才能吸引凝聚更多青年参与;只有团队优秀,才能组织实施质量高的项目。中国青年公益创业大赛是贯穿青年志愿者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也是促进青年志愿者事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前瞻性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前景。希望大家利用这次集中培训机会,交流经验,研讨问题,多提意见,贡献智慧,共同推动青年志愿者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