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和苏轼 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究竟如何

2018-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苏轼是北宋有名的才子,更被宋仁宗视为宰相之才.只是这位被内定的宰相却因为王安石主持的变法而被断了前程.可以说,苏轼的一生以"王安石变法"为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特别是"乌台诗案"后,虽然经多方说情,苏轼最终被释放,但也被直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并受地方官员监视.自此,苏轼再无机会进入权力中枢,直至终老地方.从这一点看,苏轼与变法的主持者王安石之间的关系应该不会太好.王安石和苏轼 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究竟如何但后人似乎并不这么想,无论是野史小说还是民间逸闻似乎都说明,苏轼

苏轼是北宋有名的才子,更被宋仁宗视为宰相之才。只是这位被内定的宰相却因为王安石主持的变法而被断了前程。可以说,苏轼的一生以“王安石变法”为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特别是“乌台诗案”后,虽然经多方说情,苏轼最终被释放,但也被直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并受地方官员监视。自此,苏轼再无机会进入权力中枢,直至终老地方。从这一点看,苏轼与变法的主持者王安石之间的关系应该不会太好。

王安石和苏轼 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究竟如何

但后人似乎并不这么想,无论是野史小说还是民间逸闻似乎都说明,苏轼与王安石的私交并不坏。笔者上学时就听过这么一个故事:苏轼去拜访王安石,见王安石书房中有不少书的封面上都积了厚厚的一层尘土,心中暗想王安石读书不怎么勤快,于是聊天中就恭维道:“听说宰相读书破万卷,天下之书,没有不熟悉的,不知道是真是假?”王安石谦虚地说:“外边传言夸张了些,不过这书房里的书我都看过。

王安石和苏轼 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究竟如何

”苏轼不信要考一下,得王安石应允后,就尽挑那些落满尘土的书来考王安石,不料几本书考下来,王安石无不是倒背如流,苏轼连称惭愧。

故事中苏轼与王安石谈天论书,无拘无束,即便不是朋友,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会远。而在冯梦龙的笔下,苏、王之间的关系要亲近得多。

王安石和苏轼 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究竟如何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是冯梦龙用苏、王两人的几个趣事拼凑而成的,这里简单说一个。苏轼在湖州任职满三年后回京等待安排,暂居京城时想到自己是得罪了王安石才被外放的,这次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决定在面见天子前先和宰相打好关系,于是备好东西,前往宰相府上。

不想王安石有事外出,府中的仆人将苏轼带到书房里安排好,自己就去忙了。苏轼在书房里闲坐,看到砚台下的素笺上写有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心想,菊花的花瓣怎么会被吹落?这诗怕是乱写的。于是就在后边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意思是,菊花与春天的花是不一样的,花瓣不会被吹落,诗人要先把这个搞清楚。

苏轼擅自续了这两句,忽然想到若王安石回来看到自己的诗句,当面争论起来不大好看,于是匆忙起身告退。苏轼离去不久,王安石回府,进到书房看到苏轼续的两句诗不免生气:“苏轼自己见识浅薄,却反而讥讽我。”于是第二天上朝,奏请皇上把苏轼贬到了黄州做团练副使。

苏轼以为王安石是羞愤之下打压自己,虽心有不快,也只能赴任。这年秋天,苏轼与黄州当地的友人一块赏菊,不料枝头上一朵花也找不到。原来是一夜秋风把花瓣尽数吹落到了地上。问了友人才知道,黄州的这种菊花的花瓣是会被吹落的。至此,苏轼才明白,王安石把自己贬到黄州,不是出于私愤,只是用事实给自己一个教训。

王安石为教训苏轼,直接出手把他贬到了黄州,这样看来,两人的关系似乎不好。其实不然,故事中王安石与苏轼之间更像是前辈与晚辈、老师与学生这样的关系:年少轻狂的后生挑衅老师,老师便用手段敲打一番,作为教导。

将王安石与苏轼的关系设定为师生关系,并在这样的基础上连缀、发挥苏王之间的逸事,《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就是这样创作而成的。在冯梦龙笔下,苏轼与王安石之间虽然争论不少,但苏轼对王安石的仰慕,王安石对苏轼的器重却始终不曾改过。

这些广为流传的故事,亦真亦假,生动有趣,不能不使人去怀疑王安石与苏轼之间究竟是何关系。然而考诸史料,却鲜有证据能直接表明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从政见上看,苏轼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是肯定的。变法一开始,苏轼就主动请求调任地方,远离新党把持的朝廷,在落实新法时,虽不是全面抵制,但也是只执行有利于百姓的那些命令。

王安石辞相后,苏轼路过金陵,特意拜访王安石,两人一同游玩数日。但到王安石逝世后,苏轼在奉命所写的公文中对于王安石以及其他新党依旧略有微词,以此表明自己对新法的不满。

请从王安石的为人看,他能够与政敌司马光保持深厚的交情,在“乌台诗案”中更是直言:“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要求神宗释放苏轼。这样来看,王安石对苏轼大概不会有什么私人偏见。

如此,王安石与苏轼之间会因为政见而产生矛盾,但政见之外两人并无太大冲突。也正是两人的高尚人格,使后人愿意相信,即便所持政见相异,两人依旧是关系亲密的朋友,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