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刚反串演艺美妙组照

2018-05-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度知其为美而不知其所以为美,为何他的古装女声表演,即玉刚的反串艺术形象,如此绝美而能倾倒亿万观众?其展示的是女性之美,是中国女性之美,是古典中国女性之美.归根结底是中华文化之美.以下分容.音.工.德,尝试论之. 先说容.容分天然与人工,所谓天生丽质,淡妆浓抹.天然之容是基础,我们看玉刚的脸型.体型条件都特别好,属于圆润秀美型.因此,再加以人工妆饰--注意,化妆非常关键,其神妙之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犹如"扁轮斫轮".须知玉刚是经过多年揣摩与学习才臻于化境的--便符合理想的女性相貌:面如

一度知其为美而不知其所以为美,为何他的古装女声表演,即玉刚的反串艺术形象,如此绝美而能倾倒亿万观众?其展示的是女性之美,是中国女性之美,是古典中国女性之美。归根结底是中华文化之美。以下分容、音、工、德,尝试论之。

先说容。容分天然与人工,所谓天生丽质,淡妆浓抹。天然之容是基础,我们看玉刚的脸型、体型条件都特别好,属于圆润秀美型。因此,再加以人工妆饰——注意,化妆非常关键,其神妙之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犹如“扁轮斫轮”。须知玉刚是经过多年揣摩与学习才臻于化境的——便符合理想的女性相貌:面如满月,口若红莲,眉弯新月,明眸善睐。好的容貌是内在美外化的重要凭借。

人工还包括服饰的穿戴。玉刚每次出场的服饰皆引人注目,美不胜收(大到选料、染色、设计,小到每一朵花、每一片叶的描绘,都是他亲自操办)。其色彩鲜亮养眼:有玫红,有杏黄,有碧绿,等等。其款式精致典雅,宽袍大袖,舒缓飘逸。

“贵妃醉酒”、“十面埋伏”等歌舞中的形象是典型(我不太喜欢“喜儿”的造型)。这与其说是古装的特别,毋宁说是合于美的理念。我比较认同柏拉图的理念说,万事万物皆有理念原型,美也一样。古装与时装之别关键在于,前者注入了更多的精神元素,与美的理念较为接近;后者仅仅是千篇一律的器物而已,也最为远离美的理念。

天然的优势与人工的雕琢共同成就了“形象”的大美。

再说音。在这儿,我主要指的是女声演唱。这是“形象”的重中之重。如果玉刚演唱的是正常的男声,我不会如此喜爱他。其实,女声演唱本是旦角题中应有之义,我只是想强调玉刚女声的独特魅力。其一,天衣无缝,自然而然。

我看过其他一些反串表演,大多不男不女、阴阳怪气,少数佼佼者也有蛛丝马迹可寻,很少有像玉刚这样自然天成、无懈可击。其二,刚柔并济,阴阳合一。我也听过一些女高音,美则美矣,只是偏于阴气。玉刚的女声超越了普通的女声,其声音清脆嘹亮而富于质感,亦刚亦柔又非刚非柔,亦阴亦阳又非阴非阳,实则熔铸刚柔,中和阴阳,达到了圆融无碍的至高境界。

这大概就是许多刚丝认为,玉刚的演唱超过原唱的原因吧(我个人最喜欢“为了谁”、“女儿情”、“枉凝眉”等唱段)。

再说工。在这儿,我主要就工夫、修养、精致等意义来说。梅花香自苦寒来,百炼刚成绕指柔。我所见玉刚的每一次表演,特别是古装歌舞,都恰到好处,无可挑剔,近乎完美。我们必须承认,人是缺陷的、相对的,若能够创造出完美的、绝对的艺术形象,其下工夫之多、用心之苦无疑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看过玉刚访谈节目的刚丝都知道玉刚早年曲折的经历,他做的节目全不似一般艺人,他语言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听其言可知其人也,玉刚有今天的成就乃是当然。他曾坦言,开始是为了谋生才涉足反串,不过,后来却努力使之上升为艺术。这个过程是由粗而工,精益求精,工而又工的过程。从歌唱到舞蹈,从眼神到步态,举手投足之间,一颦一笑之际,不断加以完善,力求最美。呜呼,十年磨剑兮虔心不改,一朝亮剑兮天下皆惊!

然而,玉刚绝非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的自发阶段。温柔妩媚,娴静文雅,含蓄内敛,这些都是古典女性美的特征,不过,玉刚的演绎却不止于此。他对美有一种自觉,是美的理念映照于心,好似月映百川。因此,“形象”才符合美的理念,是美的化身。

因之故,玉刚的演绎超越了通常的形似与神似,而是注入了自己对女性美的理解与诠释,实现了拔高,可谓进乎技矣。神哉其妙,大哉其美!这种美,发自至诚,表里如一。媚而不俗,柔而不弱。雍容大方,神采飞扬。这也是许多女性观众都自叹弗如的原因吧。

总之,“形象”是美的化身,至于一个男儿身以反串的形式来实现,这都无关紧要。男也好,女也罢,都只是摹写美的理念的载体而已。在美的领域没有性别对立。事物皆有对,大道无对。我就非常喜欢《新白娘子传奇》中叶童反串的许仙形象。

最后说德。我一向把演员与角色分开,以为这样比较理性。但是,角色毕竟是演员的角色,两者不可能完全剥离,况且演员的气质、德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角色的选择与饰演。因此,了解演员本人还是必要的,只要不混淆就好(我就见过有人谩骂那些饰演反面角色的演员,实在是大谬不然)。

我坚持德是艺之本。关于玉刚本人,一言以蔽之:德艺双馨。资助贫困学生,扶助孤寡老人,这些暂且不表。单是他戏外台下迅速恢复男儿本色,而不留丝毫女人气就十分难得。相信大家都见过娘娘腔,或者是因从事反串而女性化的各色人等,坦白说,实在是令人生厌。

玉刚之所以能戏里戏外、台上台下分得很清楚,窃以为是他敬业敬艺之故。艺术表演以及与之相关的言行只能在舞台上进行,反之则是对艺术的轻慢甚至亵渎,好比你不会在菜市场弹钢琴,不会在桑拿房唱赞美诗。

我最为敬重玉刚的,乃是他爱家乡、爱人民、爱国家。他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为弘扬国粹远涉重洋。我注意到在许多场合,他都流露出对家乡、对人民、对国家的感情,常常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让人为之动容,这是一个农村孩子的淳朴。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都什么年代了,还扯这个。这恰恰是现代国人的悲剧,更是民族与国家的悲剧。

确实,国家的变革失落了过去的信仰,又抛弃了很大一部分社会成员,怨气与冷漠也属自然。只是,面对不幸与苦难,我们是白眼相向、无所作为呢,还是自强不息、从不幸与苦难中超拔出来呢?玉刚早年的经历不可谓不苦,但他选择的是逆境奋发,并且始终怀有一颗纯善仁义之心。

这些美好的品德乃是孔孟圣贤之教诲,是我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玉刚成功的根本所在。所以我坚持德是艺之本。希望广大刚丝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贯彻实践,相信大家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虽下笔千言,又岂能表我心于万一!天下刚丝是一家,至善至美心永存。就此搁笔。

窃以为尚缺新一点,玉刚之表演有别于梅的重要特质在音纯发乎天赖,形造乎自然,情由心生,意和众生。其新一,唱腔新:融和民歌、戏曲、流行曲为一炉,别开生面,陶铸古今,可谓警世骇俗,使闻着如听天外之音,心灵产生强列震动;其新二,意态新:其神或庄严,或温和,或凄迷,或妩媚,或悲切,或欣慰,或情深,或思远,不一而足,大别于传统之表现,可谓与时代同步;其新三,女色新:其表现女子,前无古人,扮相挠人,超神入化,比梅郎有过之而无不及,绝对经典;其新四,形式新:这是关键一点,交响乐加民乐,戏曲加歌舞,古装加西乐,震撼满场,有些地方是民族戏曲无法表现到的。

总之,六个字:震动,震撼,震惊.跨张一点,不亚与一部美国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