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恐归族渐增 你是其中一员么

2018-03-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春节假期的短暂,车票的一票难求,回家一趟累煞人等等种种的原因使得这些从全国各地前来打工的外乡人在回家与不回家的边缘上徘徊,渐渐地成为了春节恐归族的一员.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这个时候,在外地求学的学子要千里迢迢地回到家乡,在外打工的游子也要不辞辛苦地赶回去同亲人团聚.这样一来一回,无疑给交通运输部门带来了重大的压力,尽管铁路部门超负荷运作,仍旧无法满足人们对于交通的巨大需求. 火车票的票价低,使得大部分外乡人回家都选择火车作为交通工具.可是不少农民工半夜就开始排队,即使排在队

春节假期的短暂,车票的一票难求,回家一趟累煞人等等种种的原因使得这些从全国各地前来打工的外乡人在回家与不回家的边缘上徘徊,渐渐地成为了春节恐归族的一员。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这个时候,在外地求学的学子要千里迢迢地回到家乡,在外打工的游子也要不辞辛苦地赶回去同亲人团聚。这样一来一回,无疑给交通运输部门带来了重大的压力,尽管铁路部门超负荷运作,仍旧无法满足人们对于交通的巨大需求。

火车票的票价低,使得大部分外乡人回家都选择火车作为交通工具。可是不少农民工半夜就开始排队,即使排在队受,仍然在售票一开始就被告知票已售罄,甚至有些人一连几天排队都买不到票。造成这种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火车站内部领导滥用职权,春运(专题)期间的热点卧铺票被少数几个领导所掌握,他们用这些难求的票卖人情给亲朋好友,或者是其他部门的领导。第二是票贩子对火车票的倒卖。

铁路部门开通了同城售票服务,有些人很容易就买到了大量的火车票,然后在网站上大量发布售票信息。两个原因造成了火车票的一票难求。

有这么一部分人,春节似乎对他们没有丝毫的影响,他们依然像往常一样,上班、下班、回家、睡觉……这些人,其中一部分是本地人,他们无需担忧回家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无需担心买不到回家的车票;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春节恐归族了。

不少人会纳闷,一年里就这么一个春节的气氛最浓了,也是人们一家团聚的大好日子,可是这些春节恐归族们,怎么就不回家呢?人们纷纷发表遐想,有人认为春节假期的短暂,车票的一票难求,回家一趟累煞人等等种种的原因使得这些从全国各地前来打工的外乡人在回家与不回家的边缘上徘徊,渐渐地成为了春节恐归族的一员。

其实,春节恐归族们回家难最难以言说的痛是金钱!

俗话说:"男人三十而立",但有如今有几个男人达到了这个要求?不少三十岁的男人在经济上只能养活自己,养个家庭还感觉吃力。红红火火大过年的,怎么好意思交“白卷”呢。

当今从业的大部分人,一般都是80后,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在居高不下的物价面前,他们的工资却少得可怜,和高昂的物价无法成正比。可是碍于面子问题,每次给家里电话的时候,他们总是避重就轻,说自己过得很好。

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农村里的大学城,无论是在乡亲父老还是儿时玩伴的眼中,他们已经不自觉地被他们划入了精英阶层的行列,按照他们的观念,这些人应该是富有的。可是少得可怜的工资待遇,让他们只能勉力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到了年底,他们连给父母买一件像样的礼物的钱都没有,更谈不上给邻里亲朋准备礼物。

一事无成的感觉让恐归族们无颜见江东父老,就干脆不回家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媒体关于“剩女”、“剩男”的讨论之热几乎烫手。有的称中国“剩女”大批量出现,北京“剩女”已达50万(还有称80万的),的热衷寻找剩女的成因,有的则忙于给“剩女们”寻找出路,更有媒体探讨“剩女”现象究竟是社会之病,还是社会进步的表征?有一时间坊间网上声浪滔滔,几乎要把那些不思改变现状的“剩女”和她们的父母淹没。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对女人尤其如此。但进入20世纪后,这一传统习俗开始打破了,坚冰迸裂之后,晚婚者有之,不婚者亦能在裂隙下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当这种变化不再以个体而是以群体性出现时,非常态就可能成为常态。社会公认的“适婚”年龄,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我国相关的统计数字显示,男女的初婚年龄都呈提高之势,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十几岁结婚是爷爷奶奶的年代,二十几岁结婚是爸爸妈妈的年代,而我们现在的这群年轻人,三十几岁结婚马上就要变成趋势了。”

眼看春节马上来临,这些可怜的剩男剩女又开始犯愁了,回家肯定又会遭到父母的逼婚和催婚,干脆就不回家了,父母的催婚让剩男剩女变成了春节恐归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