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军简历 黄晓军档案资料

2017-10-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7年在中国医师协会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任会长,血液科医师分会是为建立代表广大的血液科医师的根本利益,进

2007年在中国医师协会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任会长,血液科医师分会是为建立代表广大的血液科医师的根本利益,进一步提高血液科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血液科医师的合法权益,使之成为血液科医师之家,最终实现保护人民健康的行业性组织。

自分会成立以来,黄晓军会长领导各地委员,在全国范围内积极的开展继续教育项目。为了让各地区更深入了解协会发展,让协会影响力深入医师心中,黄晓军教授积极的发展各地方血液科医师分会的成立,吸纳各地优秀人才进入委员的行列,并成功的举办了两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论坛。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的职责之一是制定行业标准,黄晓军教授带领分会专家、委员,就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loma, MM)这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位,也是目前诊治进展较为迅速的疾病。制定了MM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经过大家的辛勤工作已经初步完成,并可在今年年底正式发表,有望在明年进行全国的推广以及宣教工作。

为了推动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与国际同行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黄晓军教授组织部分常委前往日本交流经验。   黄晓军教授除了在协会发展上不断的开拓创新,在个人学术领域上也取得了一系列国内外学者认可的学术成就,他带领的团队目前已完成细胞因子诱导免疫耐受的系列研究,提出了G-CSF有利于免疫耐受的新观点,建立了国际原创的HLA不合HSCT技术体系,国外学者称之为"北京风格"的移植模式;该体系的建立及完善不仅标志着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跨入了国际HSCT的先进行列,而且彻底结束了供者来源缺乏的问题,能部分或完全替代骨髓库及脐血库的功能,给恶性血液病患者提供了根治的机会,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并获2006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7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200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推荐)一等奖。

黄晓军教授基于细胞因子诱导免疫耐受的系列研究,对传统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进行了改造,此一改造在减轻DLI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有效的保留了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从而使DLI能有效用于高危白血病患者移植后复发的防治,完善了HLA相合血液恶性肿瘤复发防治体系;并用于HLA不合HSCT后高危白血病的预防和治疗,初步建立了HLA不合HSCT后复发的独特防治技术体系。

候选人还对HSCT合并症(包括感染、GVHD等)有系统研究,并推广遍及全国,对促进中国HSCT移植水平做出了贡献。

黄晓军教授起草了亚太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抗感染指南》及我国第一部《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为进一步提高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的诊治水平作出了贡献。黄晓军教授承担卫生部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恶性血液病细胞遗传学异常863《急性白血病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等课题,对从分子水平认识恶性血液病和其诊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借鉴。

黄晓军教授近年来在相关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血液病学排名第一的《Blood》,以及排名第二位的《LEUKEMIA》杂志,还有造血干细胞移植排名第一的杂志《Biology of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共30篇,累积影响因子160.

427.黄晓军教授作为唯一一位中国地区特邀专家,在2007年第一届欧洲脐血HSCT会议上的大会报告(题目:非去T细胞的单倍体移植)赢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大会主席Giuseppe Bandini教授评价这是国际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重大突破,彻底解决了供者来源问题,从移植数量及病人预后均处于国际领先。

黄晓军教授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他带领的团队2007年度获得 "教育部创新团队"荣誉称号。候选人近年来多次被邀请参加重要国内外学术会议,并进行大会发言;其学术地位和学术成就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主持86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科研课题近20项。

现已指导硕士研究生12人,毕业11人,在读1人;指导博士研究生24人,毕业8人,在读16人;指导博士后1名,目前已经顺利出站。

黄晓军教授1999年获北京市优秀医务工作者;2002,2003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获北京市五、四青年称号;2003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2005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2005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cer patients with neutropenia and unexplained fever"获得2006年度中国科技论文中SCI论文"合作最广泛论文"。

2006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6年获北京地区百名优秀青年医师;2006年获北京市卫生局颁发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奖章。

2007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科主任;2007年担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创新团队带头人;2008年获"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

杨森药学研究奖"二等奖。现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7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血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并担任《中国真菌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医学论坛》报血液肿瘤专刊副主编;Leukemia中文版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20多份杂志主编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