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钊的资料 关于《原始点张钊汉对西医的批评》的讨论

2018-02-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逐条来讨论好吧,首先说,我接受的西医教育,临床然后偏向影像,说错了大家讨论,抛砖引玉."西医一开始就陷在成分的迷思中,然其性都寒凉,忽视其效

逐条来讨论好吧,首先说,我接受的西医教育,临床然后偏向影像,说错了大家讨论,抛砖引玉。

“西医一开始就陷在成分的迷思中,然其性都寒凉,忽视其效用须依赖身体作用,不仅不能根治疾病,还会透支身体热能而使之运作功效低下。

西药的寒凉和温热似乎没办法确认,或者寒凉温热体系无法适用在西药的系统上,这个有点扯不清。但说西药使用不顾及身体状况,不考虑病人身体吸收(姑且理解“依赖身体作用”)恐怕不能认同,西药一样有用法用量。至于西药会透支身体热能使之运作效率低下的说法,可能是中西医对“热能”的理解不同。至少在现代科学范畴中,没有发现所谓“透支热能”的说法。(服用西药都会导致体温下降?是这个意思么?)

产生副作用……一,抗体:倘若打疫苗会产生抗体,预防未来病毒伤害,那为何感冒了还会得感冒?没感冒接种后还会感冒?有人打了小儿麻痹疫苗反而的小儿麻痹?……为何许多人接种后落下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这是对广泛接种疫苗意义的误解,广泛接种疫苗的目的,不是说接种疫苗就能够完全避免相应疾病的发生,也确实存在极小概率的因接种疫苗导致相关疾病发生的可能,而是,接种疫苗能够大幅度降低整体人群发生相应疾病的概率。

接种感冒疫苗会再感冒,是因为感冒是一种复杂疾病,致病原因很多,到现在西方医学体系还没有完全探索明白,现在的所谓的感冒疫苗也没有那么广谱,总有防不住的时候。因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导致脊髓灰质炎的确有,但是是存在于极少数的原发性免疫缺乏病患儿。

而疫苗的好处在于,1995年到现在,已经没有野毒株(野生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致病。但是中国地方实在太大了,未统计到的也有可能,而且邻国印度、阿富汗仍有,所以必须坚持,否则立马卷土重来。再说一句,说“许多人接种后落下终生残疾甚至死亡”这种话,你说了负不负责任?

……打疫苗的目的是预防而不是治病,保健而不是医疗,可是既是保健,不叫人运动,和姜汤以改善热能,增强体力。反而以法律手段强迫人打有风险的寒性疫苗。使身体更虚寒……

预防和保健是并不矛盾的两件事情,接种疫苗的同时,同样鼓励人运动,喝点姜汤,舒服一下,也未尝不可。至于姜汤能不能增强体力,吐槽一下,要是管用,体育赛场上大家都喝一点,是不是赛到一半就可以体力全满?这个比方不恰当,只是玩笑。

但是我还想举一个更加不恰当的例子:接种疫苗好比是一个足球队的守门员,再牛逼的门将也有给人踢进球的时候,甚至还有自摆乌龙或者黄油手,只是优秀的门将被人踢进的少一点,乌龙的概率更是少的可怜。

但是你总不能说,咱门将居然给人进球了,居然还整个乌龙,咱就不要门将了吧,大家把后卫中场练练好就行了。你看,就是因为有了门将,中场后卫都不好好防守了,所以门将一定要取消。至于法律手段强制执行疫苗,我想,你一个人患病,给家里和社会带来无尽痛苦和负担是一方面;而因为没有接种疫苗而患病,再把疾病传给别人,特别是脊髓灰质炎这种高烈性传染病,就是政府考虑的另外一方面,也是强制接种的原因——别害了自己再去害别人。

二,抗药性:当抗生素或者化疗失效,就称细菌或者癌肿瘤有抗药性。抗药性若存在,为何药物副作用不会降低反而越来越强?又为何用生姜有效而无抗药性?

对于药物抗药性的问题,因为我不是专门搞药学的,知识不够用了,但是从逻辑上来说大概是这样解释的。因为细菌、肿瘤细胞有了一定的抗药性,在研发新药的时候,就需要更加“强力”药效的药物来治疗,也有可能带来更加强的副作用。

这个很难理解么?至于生姜,楼上的兄弟说了,作者是生姜大中华区总代理。所谓生姜有效,是指什么有效?作者拿肿瘤治疗的副作用和姜茶暖胃的副作用对比,不觉得难为情么?我觉得生姜没有抗药性,是因为生姜不是药,或者药用成分剂量达不到产生抗药性程度。

开个玩笑说,天天喝姜茶,也许也不暖胃了,是不是也算抗药性?姜茶我还觉得比较辣口呢,算不算副作用(我觉得肯定算啊,要是像可乐奶茶一样好喝,还能治百病,多好啊)

三,抗排斥:器官移植就得终身用抗排斥的免疫抑制剂,好像身体知道那是外来的,果真如此为什么心脏支架,人工关节不排斥?难道人体可以接受人工材料反而不容同类器官吗?再说,受体与移植器官若排斥有如何成活?既然成活必定相容又何须抗排斥药物?

器官移植和人工材料怎么能作为同一件事情,人体当然可以接受人工材料,而难以接受移植情况。人工材料多半代替一部分组织器官的物理特性,比如血管支架(文中所说的血管支架)代替原来狭窄血管壁的物理特性——支撑和通过,比如人工关节,代替原来关节的物理特性——旋转、限位、支撑。

在植入过程中,基本不需要神经、、淋巴、血管、肌肉的连接,因为这些材料没有生理功能。而器官移植,则多半需要代替原器官的生理功能,神经、血管一个都不能少。

(有一个特例,就是角膜移植,虽然是器官移植,但是没有血管、淋巴系统、神经连接,所以排异反应很少,而且角膜实际上也就是一个透光的物理特性,没有太多的生理功能,所以,还是一个道理)再举个扯淡点的例子,一个家里,女主人身体不好,男主人买个充气娃娃,估计女主人、少主人也能理解,反正没事就放在柜子里好了,要是男主人再带个妹子进来,那么要管饭,要给零用钱,说不定还要再生崽,那么估计女主人和少主人就没那么好说话了,一个道理。

四,抗凝血:当心脏手术装支架就得吃抗凝血药。此药物若有效则易诱发各种出血并发症,要是脑出血不止,岂非致命?若无效何必要吃?

这件事情,很简单,两害相权取其轻。不用植入材料或者器官移植肯定挂掉,用了以后,有可能因为抗凝血,抗排异反应诱发出血等等,那么,先救命再说,可能发生的事情,等发生了再想办法。继续上面扯淡的例子,女主人(原来器官)和少主人(免疫系统)没那么好说话,怎么办呢?充气的实在不行啊(人工脏器),保姆也不行啊(体外替代),男主人的需求切实存在,不能满足就要死啊,(节操哪里去了?),更何况要把原来女主人请出去,少主人看到后妈,那还不得玩命啊(排异反应)。

怎么办,怎么办?下蒙汗药!!!,把少主人弄晕了。不过还有风险的是少主人还得看家,万一晕的厉害了,家里进了贼,也没办法了,损失也很大。唉,为了男主人的“性福”容易吗?

五,抗过敏:抗过敏药物可以一时一直抑制病症,但是长年累月为何无法根治?而且这些药物全部属于寒凉,会伤害人体,何抗只有?”

原文只有一半。抗过敏药,是针对过敏症状的,只有脱敏药物或者脱敏治疗才能根治。过敏源和致病机理十分复杂,各种源千奇百怪,很多过敏都是复合性的,这样的话,脱敏治疗非常困难。很多过敏西医的确治不好,只好减轻症状,但是有一句蛮粗鲁的话,叫: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IBI,送给中医。

至于寒性伤体,我只同意一半,我相信药物之所以称之为药,一定会对人体或多或少,或长期或短期的“伤害”(或者说作用),我不能理解的是寒性。

扯淡了一堆,再加一句我对果壳三大口水战场之一“中医”的一点看法:中医是科学。至少曾经是。但是,一定不是现代科学。中医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不代表一定是正确的,不代表一定符合现代科学范畴。当然,有两个可能,一个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实在太厉害了,超越了现代科学的认知范畴,那么有朝一日,我们等待着中医重新焕发出光芒。

另外一个可能,就是中医就是巫医的演变,有一天人们会像嘲笑马来西亚用椰子降找飞机那样看待中医。从民族感情上,我希望前一种发生,从理性角度考虑,我觉得后一种发生概率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