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徐文荣死了 徐文荣不建横店圆明园了 两派争论仍然在继续

2018-0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圆明园我不建了,但我一直为后人在做准备."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今天向本网记者坦承,已是75岁的他已经老了,圆明园他不建了,但圆明园是他的一个文化梦,他一直希望能够为后人做些事情."我已经把圆明园全套的施工图纸收集完整,下一步就要联合海内外的收藏家,回购散落在民间的园中宝贝.这是我仅能做的最大的贡献."圆明园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放火,毁坏了多数建筑.1900年八国

“圆明园我不建了,但我一直为后人在做准备。”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今天向本网记者坦承,已是75岁的他已经老了,圆明园他不建了,但圆明园是他的一个文化梦,他一直希望能够为后人做些事情。“我已经把圆明园全套的施工图纸收集完整,下一步就要联合海内外的收藏家,回购散落在民间的园中宝贝。这是我仅能做的最大的贡献。”

圆明园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放火,毁坏了多数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残缺”的圆明园,早已经定格在国人的脑海中:夕阳下的大水法,昏黄黯淡的光线洒在残缺的建筑上;顽强屹立的石柱,伤痕累累的拱门……对于国人来说,圆明园废墟不啻是一口永久的警钟。而圆明园是否有必要重建则被视为“无声控诉列强侵略”与“重现皇家园林辉煌”的权衡。

“废墟派”与“复建派”之争旷日持久

围绕圆明园的争论已经喧嚣了28年,主要有“废墟派”与“复建派”,终究没有形成定论。重要的论点则被汇编成一本厚厚的《圆明园重建大争辩》目录。

2007年是圆明园建园300周年,复建派在这一年挺直了腰板。圆明园古建修复工程重新启动,在他们看来,重建有百益而无一害。对八大景点的复建,至少能够让圆明园做到和过去“神似”。

记者了解到,由于历史原因,圆明园遗址在很长时间内曾被很多单位侵占,导致遗址破坏严重。由于缺乏系统的保护,圆明园现今已寻不到“万园之园”的痕迹。

“没有一个人真正见过圆明园,若让大家看到原来圆明园这么美丽,再与北京的遗址公园作对比,那么圆明园的教育作用不会减弱,只会加强。新园与旧址的强烈对比更能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北京古建设计研究所所长马炳坚表示。

废墟派的观点是,无论出于国人的感情考虑,还是从遗址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考虑,保留现状是最好的方案。如今中国并不缺乏美丽的园林,若将圆明园修复一新,或是择地重建,都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意义不大。而保留一个残缺的圆明园,符合文物保护原则,又能给国人一个承载记忆、缅怀历史的圣地。

根据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遗址重建。”

但是无论如何,圆明园的重建问题已经超越文物保护专业范畴,即使不能达成一致,但由此引发的全社会对圆明园以及整个传统文化保护的关注,却是值得庆幸的。

去年2月,徐文荣为“废墟派”与“复建派”的争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他准备花200亿元资金,按照圆明园1:1比例,在横店建设一个6000亩的“圆明新园”。

这一思路虽然已经搁浅,徐文荣也最终表示圆明园他不建了。但一经公开确实引来舆论的迅速升温,其中既有赞誉之词,亦有质疑之声,也不乏贬损诋毁的“愤青”之言。讨论的焦点最后聚集在横店是否需要重建和能否成功复建上。

“当初为了重建圆明园,除了想弘扬中华文化之外,很大的一个心愿就是拉动经济、促进就业,就像横店连续8年搞农民旅游节一样。”关于圆明园重建的无疾而终,徐文荣抱憾晚年,“我计算过,圆明园建成后,一年光门票收入就有30亿元。再加上剧组来拍戏带动文创产业发展,一年又有150亿。还能带动当地3.6万人就业。”

“横店已经建起了一座瑶台胜境,它的技术、工艺完全可以与圆明园的相媲美。”尽管抱憾,但徐文荣却始终认为圆明园重建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而是技术和设计。他以另一种方式证明了重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