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死多少刀 袁崇焕之死崇祯性格悲剧下的牺牲品

2019-06-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明代晚期,崇祯皇帝的确是一个极想力挽狂澜,拯救大明江山的皇帝.和以往见诸于史料中的其他末代皇帝不同,崇祯帝像极了一个工作狂,没有不良嗜好,不宠信其他人.不贪玩,不爱色,一心扑在朝政大事上.袁崇焕之死多少刀 袁崇焕之死崇祯性格悲剧下的牺牲品他彻夜批阅奏章,处理各种军事战报,对于各种事务都不荒废,勤勤勉勉,不敢懈怠.他几乎做到了传统儒家理想中君主应该做的一切.但是无情的历史还是让大明王在他手中灰飞烟灭.公元一六四四年,崇祯皇帝再煤山上上吊自杀,大明王朝结束.袁崇焕之死多少刀 袁崇焕之死崇祯性格悲剧下

明代晚期,崇祯皇帝的确是一个极想力挽狂澜,拯救大明江山的皇帝。和以往见诸于史料中的其他末代皇帝不同,崇祯帝像极了一个工作狂,没有不良嗜好,不宠信其他人。不贪玩,不爱色,一心扑在朝政大事上。

袁崇焕之死多少刀 袁崇焕之死崇祯性格悲剧下的牺牲品

他彻夜批阅奏章,处理各种军事战报,对于各种事务都不荒废,勤勤勉勉,不敢懈怠。他几乎做到了传统儒家理想中君主应该做的一切。

但是无情的历史还是让大明王在他手中灰飞烟灭。公元一六四四年,崇祯皇帝再煤山上上吊自杀,大明王朝结束。

袁崇焕之死多少刀 袁崇焕之死崇祯性格悲剧下的牺牲品

但是崇祯皇帝为什么会失败呢?他究竟做错了什么?实际上,我认为崇祯皇帝错就错在,他太不像一个“昏君”了,他太过于“贤明”,以至于最后落得一个悲惨结局,从袁崇焕这一个人物身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袁崇焕之死多少刀 袁崇焕之死崇祯性格悲剧下的牺牲品

实际上,有关明代末年袁崇焕和崇祯皇帝之间的记载,是有很多版本的,晚明时期的中国历史尤其如此,明代官方有自己的修史机构,然后明代灭亡后,南明也存在其他说法,而清朝人又有自己修改的“明史”,所以众多纷纭,难说哪一个就是绝对的真相,我们也只能“瞎子摸象”,尽力不要做到带有偏见吧。

袁崇焕最受诟病的,是他对崇祯皇帝的那句海口:五年平辽。

实际上,五年平辽,到底袁崇焕有没有十足的把握呢?似乎是有,但是袁崇焕自己却并不这么认为,他曾经一度在私底下给人表示,之所以说是五年,不是十年,二十年,而是为了安慰皇帝罢了,五年似乎是做不到平定辽东的。

皇帝需要安慰?难道他还是孩子么?是的,崇祯皇帝像极了一个孩子,他太需要安慰了。

因此,崇祯皇帝他自己确实是相信了,而且十分相信。然而他把后金想得太天真了。如果说努尔哈赤统治女真那会,努努力,咬咬牙,坚持五年,确实可以歼灭这帮“游击队”。

但是女真人后来再皇太极的带领下,完全是另外一番模样了,游击队变成了战斗力十足的正规军。此时的女真政权实力大增,威信日益凸显。虽然女真内部也有权力的斗争,也有互相之间的内耗,但是相比于大明他们还是铁板一块的,并不能就此就说他们势力减弱了。

但崇祯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一层,他太急于摆脱这内外交困的烂摊子了。所以他当袁崇焕当着崇祯皇帝的面,信誓旦旦的说要五年平定辽东的时候,崇祯皇帝当然选择相信,并且赐予他尚方宝剑,可以行使专断独立之大权,先斩后奏。

崇祯皇帝看待袁崇焕就像是抓住了陷落再湍急水流里面最后一根稻草一样,他以为是块浮木,但实际上只是无用稻草。

随后,事实证明,袁崇焕虽然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好手,是一个有眼光,有战略谋术的军事家,但是让他五年就能完全拔下“后金”这根插在崇祯皇帝心中的“刺”,还是非常难的。崇祯等不及了,他感到了被欺骗,也开始更加愤怒,他想不明白袁崇焕为什么要这么欺骗他,自己是多么信任他,而现在,一切看起来还要耗费无数的时间才能完成,到那个时候,一切还来得及么?

随后袁崇焕的一系列举动再崇祯皇帝眼里,更是起了疑心,再也不想用它了。

事情是这样的,袁崇焕曾想用资助蒙古粮草为战略契机,以此来分化蒙古和女真人之间的联盟,从而在其中找到嫌隙,让他们互相撕扯,再趁机解决。但是他低估了蒙古和女真人之间的盟约,蒙古人拿到粮食之后,转手就分给了女真人,这下子可让崇祯皇帝恼火死了。现在不仅女真没有“死”成,还吃着大明的粮食。

而后,袁崇焕又开始斩杀毛文龙等人,这就让崇祯有所警惕了。毛文龙实际上也算是当时手下大将,袁崇焕斩杀大将,所以崇祯又开始怀疑他是不是企图一人独擅大权,割据一方?

于是崇祯起了杀心。于是,网罗袁崇焕的罪名也就顺理成章了,欺君罔上、卖粮资敌、擅杀大将就成为了最佳的借口,几乎每一条都是致命的,每一条也都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但是一切也都是这么发生了。

崇祯皇帝最大的毛病就在于,他太容易相信别人,但是又太容易怀疑别人,当事事不如意,不顺心之事,更是要疑心重重,充满杀机。这大概就是崇祯在性格上的缺陷。

在自律方面,他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典范,但是他却缺少一个皇帝应该有的气魄和眼界。当五年平辽的海口破灭,没有看到预期效果的崇祯就像一个没有吃到糖果的孩子,这样的皇帝,很难能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