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方博教授简历 许昕方博的12年:理想永远年轻 段子手苦中作乐

2018-07-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国球"乒乓,在国际上一直处于独孤求败的地位,令对手望尘莫及.1995年天津世乒赛,刘国梁和孔令辉在男单决赛会师,在历经90年代的低谷后,中国队终于崛起,他们的"双子星"时代正式开启.此后的2003年,由王励勤.马琳.王皓三人组成的"二王一马"组合成为了国乒男队绝对的主力团队,他们虽无一人获得大满贯荣誉,加在一起却拿了52个世界冠军,几乎可以用"称霸"来形容.而随着"二王一马"的退役,一个无比辉煌的乒乓球时

“国球”乒乓,在国际上一直处于独孤求败的地位,令对手望尘莫及。1995年天津世乒赛,刘国梁和孔令辉在男单决赛会师,在历经90年代的低谷后,中国队终于崛起,他们的“双子星”时代正式开启。

此后的2003年,由王励勤、马琳、王皓三人组成的“二王一马”组合成为了国乒男队绝对的主力团队,他们虽无一人获得大满贯荣誉,加在一起却拿了52个世界冠军,几乎可以用“称霸”来形容。而随着“二王一马”的退役,一个无比辉煌的乒乓球时代似乎已经落幕,国人也对国乒的“常胜”出现了审美疲劳。

北京大学方博教授简历 许昕方博的12年:理想永远年轻 段子手苦中作乐

因此,无论是马龙、张继科,还是许昕、方博,这些后起之秀出现时,众人总希望他们能在国际赛场上缔造如当年“马王争霸”的经典。同年进入国家队,一起集训,一起生活,一起比赛,许昕和方博的革命友谊算起来也走过了十二年,他们曾各自为战,也携手为国家立下过赫赫战功。

北京大学方博教授简历 许昕方博的12年:理想永远年轻 段子手苦中作乐

四年的奥运周期已走过一半,东京奥运会近在眼前,许昕和方博以及他们的队友能开启一个崭新的乒乓时代吗?

许昕 :理想永远年轻

采访头天晚上许昕刚回国,还在调整时差,这位现年28岁的乒乓球运动员眼神中流露出些许疲态,他长舒了一口气,等待着发问。

北京大学方博教授简历 许昕方博的12年:理想永远年轻 段子手苦中作乐

刚刚结束的保加利亚公开赛,许昕4:0 完胜日本选手丹羽孝希,挺进男单决赛并拿下冠军。2015 年亚洲杯小组赛和2017年亚锦赛男单八进四,许昕曾两次惜败丹羽孝希,这次保加利亚一战可以说是“复仇”成功。

长胳膊,拉球极具力道,善于死死地拖住对手最后绝地反击,如此“能缠能咬”的打球特点让他在国乒队里有“大蟒”的称号。

今年瑞典世乒赛期间,左手直拍打法的许昕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频频秀出各种“神仙球”、“穿越球”,打到对手“怀疑人生”,最终逆转取胜,看得观众目瞪口呆,解说拍手叫好。

许昕一下成了国际乒联口中的“乒乓球艺术家”。这个曾经有点“佛系”的男球员火了。

“我现在赢球比原来开心。”许昕没有避谈关注度给自己带来的改变,他也对教练说过,这种感觉特别好。

“虽然我不是特别在意外界的声音,但是其实‘输’的质疑多的时候,可能关注‘赢’的也会变多。所以在赢球的时候就特别感恩。最近半年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是我原来没有的,之前不管拿到什么冠军都觉得赢是应该的,而现在不管是大比赛还是小比赛, 赢了球就特别开心。”

如今参加一个公开赛他的紧张程度都堪比参加世界比赛,但有了更多双眼睛的见证,他的成就感同样不亚于后者。

“很多人都是从感性慢慢变得理性,我却相反。”许昕坦言,自己从小就是个理性的小孩,开始接触乒乓球更像是顺理成章的决定:

具体跑了几个来回许昕记不清了,只记得教练“3,2,1,预备!”的话音未落,他就冲了出去。那是徐州市少华街小学到他们幼儿园挑乒乓球苗子,测试项目是往返跑。许昕不是跑得最快的,但是第一个冲出起跑线的,从此他拿起了乒乓球拍。

家里人完全没有体育细胞,更没接触过乒乓球,很长一段时间“为什么会被教练选中”对许昕来说终究是个谜。

直到长大之后他才有了些眉目——“太老实”可能还真打不好乒乓球,有点“预判性”是好事。

对许昕而言,这颗乒乓球是“塞”进他手里的,是“被选择”,父母将他托付给教练也只是为了制服这个不太好管的孩子,成绩过得去就可以,没什么高要求。因此,许昕关于乒乓球的儿时记忆同样是“过得去”,甚至不太记得自己第一次碰到球的场景。

进入国家队之前,许昕并没有将自己的人生倾注在乒乓球上,又或者说,他的胜负欲远远大于对乒乓球运动本身的喜爱。

许昕就像学校里每个班级都存在的“天才型学霸”,似乎不怎么费劲就能取得好成绩。

那时候训练,有教练监督和没教练在旁的许昕判若两人,属于吃软怕硬型。“有教练盯着我,站我屁股后边,我会好好练,但是教练一走,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哪儿。”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想赢。“虽然平时不怎么好好训练,但比赛的时候就特别想赢。而且一旦成绩好了,就更想要往上走。”

直到他来北京,成为国家队的一员。在省队里他是佼佼者,如今这里却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强手,如此紧张的氛围激起了许昕想要认真的欲望。

国家队向来都有“传帮带”的传统,但许昕入队之时,并没有原来熟识的老队员,遇到难点,他只能厚着脸皮去请教生人。

“有很多人会不好意思,或者觉得问了别人不会告诉我,这样的话永远也到不了顶尖,因为纯靠自己在队里很难进步。”彼时的许昕一次次厚着脸皮主动去打破了这种孤独。

与王皓、王励勤、马琳打过配合也过过招,许昕可以说是历经了“二王一马” 时代的辉煌与谢幕,而能否担得起“最强直板球员”的重任也压在了他身上。

乒乓球世界冠军、也是许昕的恩师曹燕华曾说,如果他能兼具马琳的灵巧与王皓直板横打的技术,加上本身直板打法的优势,那么将超越两位前辈。

国兵直板传承的使命已经交到了许昕手中,就连刘国梁也不讳言培养一个直板要比培养横板选手难度大得多,“因为直板打法的人实在少,只有让这些人长期站住脚,才会对乒乓球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许昕能拿稳这只接力棒吗?“我不能说现在就已经完全结束了,因为我还没有退役,我希望能做得更好。当我没放下板的时候,把自己变得更强大,当我放下板之后,让他们觉得上一个时代能给他们留下的财富更多。”

好几次采访,许昕都提到觉得自己老了,其实话还没说完:“这句话就说了一半。下一半是,理想永远年轻。”

Q:《北京青年》周刊

A: 许昕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特别强的人,因此不能去定义“史上最强”,每一个时代的打法,对成绩的定位也不一样。

现在的训练节奏是怎样的?东京奥运会会看到你的身影吗?

每一个(奥运)周期从一开始大家都要畅想,谁都会盯着。但它可能太长远了,因为到东京之前还有很多的大赛要去打,每一个成绩都对现有的位置有影响,能一直拿冠军的话,我相信不管是圈外人还是圈内人都会觉得你是值得信任的,一定会去参加。

其实嘴上说这些都是虚的,如果一直能拿到好成绩就不需要去说,自然水到渠成。

如何看待知乎上“许昕会成为史上最强直拍球员吗”这个话题?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特别强的人,因此不能去定义“史上最强”,每一个时代的打法,对成绩的定位也不一样。我觉得做好自己吧,因为我还是现役运动员,当你把球板放下来,才可以跟别的前辈去比较。

因为现在直板打法一直在改一些规则,不能说假如我退役了,换一个年轻运动员上来,他的成绩比我稍微差一点那就说他不行,因为很多东西是有限制性的,不好定义强或者不强,中国队这么多年一直大有人在,只能说某个阶段最强的。

“二王一马”时代是否对你产生了一些影响?

他们那个时代不可否认,确实是非常强,而且在北京奥运会上又升了三面国旗,史无前例。大家都非常肯定他们那个年代的成功,他们三个人是不可复制的,所以也许我们有些地方做得确实不如他们,但也许我们也做到了他们没有做到的地方。

我们对他们更多的是尊敬、尊重,毕竟都是前辈,而且在我们年轻的时候,确实也给我们做了很多的榜样。因为我还没有退役,我希望能做得更好,让后面的接班人也能把乒乓球这个项目包括这种打法继续传承下去。

方博 :苦中作乐

申请微博认证的时候,“方博”这个名字已经被占用了,他随手在前面加了个“A”,一直到现在都没改,那时方博或许没想到,网络世界会成为他的第二个阵地——2016年8月,方博献出了网络直播处女秀,本意是好好回答网友、球迷们提出的问题,谁想却上演了一出笑料百出的“黑队友”的戏码,从此方博便成了“国乒队第一网红”。

他更新微博的频率不快,但金句频出,每篇都堪称段子,就连输球也调侃自己“第6个全国亚军了,世界冠军拿过了,全国冠军太难了”。

然而,幽默风趣,常常和队友们互怼,笑起来又有些憨厚的方博,走上世界冠军的路却是苦涩的。

拿起球拍是一个“随意的决定”——五岁的方博最开始学的是游泳,冬天泳池不开放,恰好隔壁有一个乒乓球馆,便阴差阳错地走了进去。七岁,他正式进入乒乓球学校。方博的父亲虽说也是乒乓球爱好者,但从未想过让儿子走职业道路。

“刚开始就想打打着玩,后来慢慢打省(级)比赛,直到拿到第一个(少儿)全国冠军的时候,父母才开始重视。”

上小学的时候,他的日常是每天下午在学校上完两节课,下课后自己坐车到市乒校练球,练到 5 点多,在街边买个“煎饼果子”填肚子,又从晚上7点练到9点,等待母亲把他接回家,接着给他补习落下的文化课。父亲对他则颇为严厉,那时年纪小,方博输了球爱哭,常常免不了挨打。

2000年2月,方博夺得全国“创新杯”少儿大赛单打冠军,凭借这样的好成绩,他第二年便进入了辽宁省集训队, 一年零八个月的训练生活期间又两次摘得2001年和2002年的省少年单打冠军。

2002 年,专业队的选拔迫在眉睫,方博却在这时候受到了沉重一击——他被集训队开除了。“有一次训练,教练拿着鞭子让我把裤子脱掉,想揍我,当时我没让他打。”当年在队里,教练“管教”运动员是常事,多数时候大家都默默接受,那次方博却没屈服。一想到苦练多年的成果要成为泡影,方博和父母在回家的火车上崩溃得哭了出来。

离开乒乓球台后,方博沉淀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父亲问他:还想不想打球?“想打!”他片刻没犹豫的回答。于是,方博和父亲又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毛遂自荐来到山东鲁能俱乐部,重新开始了乒乓球生涯。

2006 年,方博进入国家二队,尽管进入了更大的平台,他却没有立刻享受到站上领奖台的荣耀。“第一次代表中国出国去比赛,紧张,特别紧张,海绵、球拍都弄不好,赛前一两天才想起准备。结果团体打得特别差,单打也输了。当时都不想回去了,感觉生活都过不下去了。”

从小在队里的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没怎么经历过失败,方博的抗压能力不言而喻。

他坦言,很长一段时间自己都很害怕出国,直到2008年后有了好转。“如果特别关键的比赛,我会在赛前去看过往的比赛录像,然后会跟教练聊怎么去准备比赛,慢慢调整自己。”

硕果累累背后,是岁月和资历给方博带来的伤病。由于手腕受伤,如今他不定期的需要打封闭,曾经在一次比赛中,他拿毛巾擦汗手都疼得不行,那是长大后方博为数不多的落泪,不是因为输球,而是担心影响接下来的比赛。

2009 年12月,第七届乒乓球世青赛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举行,在男单决赛以4-0横扫队友闫安之后,方博获得了本次比赛男团、男双、混双、男单4块金牌,成为世青赛历史上第一位独揽四金的男运动员。

如今,“小将”方博已经逐渐变成了“老将”,2015年世界杯团体赛中国队夺冠后,方博宣告“以后请不要再叫我世青赛冠军了”。

他已然成为年轻队员们眼中的前辈,但苦中作乐的精神依然年轻,正如他所说:“12年,15年,18年,变化的是年龄,不变的是热爱 。”

Q:《北京青年》周刊

A: 方博

12年,15年,18年,变化的是年龄,不变的是热爱 。

非常喜欢在微博分享自己的日常,可以说是乒乓球界的“段子手”,你生活中就是个幽默的人吗?

对,生活中就爱闹,也爱热闹,跟队友跟家里人比较爱开玩笑。

如何看待自己的网红身份?

刚刚开始还多少觉得有点别扭,后来就觉得大家喜欢就好。

没能如愿进入省专业队,你心里有怨恨过这个教练吗?

我其实现在都感谢他,当然他并不是说为了希望你好或者怎么样去才去打你,那个教练并不是那样的,我当时特别小也害怕,后来接近崩溃了,所以觉得怎么也得证明自己。这些很多客观的因素没有影响我对乒乓球的热爱,我还是要继续打球,激励自己,也得争口气。

有网友感慨:“小将”方博一转眼变成“老将”方博了。你有感受到自己成长和蜕变吗?

可能年轻运动员越来越多了,然后有些事情——反正不知不觉中大家把你当成一个“老队员”去看待,现在你可能还要去帮助一些年纪比较小的队员,要去“传帮带”。

因为你懂的东西会比他多,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技术也比较成熟,他们有的人还处于摸索阶段,你能看到并且指出缺点,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尽量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因为这毕竟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一个传统,那会儿像马琳他们也都有帮我们,会告诉我很多我不懂的东西。

据你了解,现在的小朋友打乒乓球的人还多吗?

小学生或者6岁以前的我现在真接触不到。乒乓球虽然是国球,但是慢慢的大家的热情其实不像以前那么高涨了。

但现在大学打球的不少,因为我们有很多活动都是走进校园,发现大学生在学校里都有乒乓球课,打球的人还是挺多的,但可能更多的是为强身健体,为了更好的学习;打专业的我还不太了解有多少,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和更多喜欢这项运动的小朋友们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