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女做噩梦差点猝死 每次噩梦都是死神的召唤

2018-07-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做噩梦是很不舒服的睡眠体验,但常人做噩梦,只要醒来就没事了.13岁的花季少女小敏(化名),却不能做"噩梦",因为她做"噩梦",任凭家属如何呼唤都不能唤醒,甚至可能猝死. 近日,深圳儿童医院成功为患有"先天性长QT综合症"的13岁少女小敏植入我市首例儿童IC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挽救了小敏的生命,也标志着儿童电生理技术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花季少女患上罕见"噩梦症" 13岁的小敏原本是一名天真烂漫,爱玩爱笑的中学生,还是班上

做噩梦是很不舒服的睡眠体验,但常人做噩梦,只要醒来就没事了。13岁的花季少女小敏(化名),却不能做“噩梦”,因为她做“噩梦”,任凭家属如何呼唤都不能唤醒,甚至可能猝死。

近日,深圳儿童医院成功为患有“先天性长QT综合症”的13岁少女小敏植入我市首例儿童IC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挽救了小敏的生命,也标志着儿童电生理技术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花季少女患上罕见“噩梦症”

13岁的小敏原本是一名天真烂漫,爱玩爱笑的中学生,还是班上的游泳健将。但从2013年开始,小敏患上了一种离奇的怪病。父母发现女儿有时在清晨将醒未醒做“噩梦”,在梦魇中小敏如同受到极恐怖的惊吓,口吐白沫,面色青紫,四肢不停抽搐,任凭家属如何呼叫都不能唤醒,苏醒后小敏却全不记得梦中的情景。父母四处求医,甚至求神拜佛,但小敏的怪病丝毫不见好转。

罪魁祸首:长QT综合症

2月前,一场“噩梦”再度袭来,小敏在梦魇中抽搐发绀、气若游丝,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心跳呼吸骤停,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由于病情危重,紧急转院至深圳儿童医院抢救。此时小敏心脏如同暴风雨中的花朵,每几分钟就出现一次室速室颤,需反复电除颤抢救,随时可能凋零。经过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护脑、维持生命体征等积极抢救,一周后小敏终于度过了重重难关,从重症病房转入心血管内科。

心内科电生理小组经过详细分析病史资料,复习小敏及其父母心电图,并借助基因诊断,发现小敏患的是一种恶性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先天性长QT综合征。这种疾病极为恶性,没发病时很“健康”,一旦发病会出现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很可能会猝死,甚至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可以说每一次的“噩梦”都是“死神的召唤”。

心内科刘琮主任医师介绍,对于小敏这种高猝死风险的先天性长QT综合征,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救命神器”IC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相当于随身带了一名医生,全天候监护患者,一旦发现危险情况,ICD会立即给患者进行电击除颤挽救生命。

由于ICD体积较大,费用高达十几万,在儿童中罕有应用。小敏的父母给为女儿治病已经花光了积蓄,这让个原本困难的家庭陷入了绝境。在得知小敏的病情后,深圳狮子会银湖分会在第一时间向小敏伸出援助之手,为小敏筹集到6万元,让这位曾经绝望的女孩重燃起生的希望。

心内心外共同携手,“救命神器”顺利植入

术前医院高度重视,由医务科牵头统一调度,麻醉科马星钢主任安排绿色通道,并联系心外科丁以群主任、张青主任合作讨论,并请来了三名工程广东省人心血管研究所专家团队的曾少颖教授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最终决定心内科植入电极和ICD,心外科制作囊袋共同手术,植入目前体积最小的、流线型设计的美敦力Evera ICD。

9月30日在三名工程专家曾少颖教授的现场指导下,心内科电生理团队刘麟主治医生、欧振恒医生,和心外科王元祥、刘怀普医生通力合作下,进行了深圳市首例儿童ICD植入术,经过90分钟的努力,“救命神器”顺利植入心脏并正常工作。

小敏在重症监护室度过危险期后,安返病房。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小敏终于摆脱了恐怖的“死亡噩梦”,近日顺利痊愈出院。

心内科刘麟主治医师介绍,目前,我国每年的心脏性猝死患者高达50多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引起的,其中儿童猝死患者也不容忽视。由于该患儿病情恶性程度高,如果不进行ICD植入手术,一旦发病时得不到及时抢救,就有生命危险。由于是ICD植入术是微创手术,不仅手术时间短,而且对患者创伤小,术后一周即可康复出院。医院会定期为患者进行程控检查,掌握ICD的运行情况。目前,由于技术进步,儿童ICD植入技术也日趋成熟。

过去,深圳市不少患儿需要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医院接受ICD植入手术,不仅大大增加了诊疗费用和患者的病痛,而且不利于医院对ICD进行程控。儿童医院成功实施深圳市首例儿童ICD植入手术,无疑给全市广大患儿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