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电影市场应强调“工匠精神”

2018-02-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丁亚平说:"暑期档原本是中国电影吸金的年度关键时期,但是今年我们明显能感觉到由于缺乏有影响力的精品出现,整体票房表现十分乏力." 数据显示:2016年暑期档(6月1日-8月28日)共有100多部影片上映,目前票房为121亿元左右,与去年的124亿元应该相差不多.其中,国产电影已超过75部,总票房为46.83亿元.而2015年暑期档国产电影的总票房为78.13亿元,同比缩水31.3亿元.在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不少业内专家都注意到中国电影票房增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丁亚平说:“暑期档原本是中国电影吸金的年度关键时期,但是今年我们明显能感觉到由于缺乏有影响力的精品出现,整体票房表现十分乏力。”

数据显示:2016年暑期档(6月1日-8月28日)共有100多部影片上映,目前票房为121亿元左右,与去年的124亿元应该相差不多。其中,国产电影已超过75部,总票房为46.83亿元。而2015年暑期档国产电影的总票房为78.13亿元,同比缩水31.3亿元。在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不少业内专家都注意到中国电影票房增长减速这一现象。

“电影产业脱离不开整体的经济形势,但缺乏制作精良的大片也是重要原因。中国电影前几年比较注重规模发展,缺乏精耕细作。另外,影院主动宣传发行的意识比较差,很多影院都等着宣传公司来宣传。影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很多影院经理都缺乏经验和深度思考。”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汉文说。

不过,在专家们看来,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下降也不是一件坏事,可以让资本回归理性,关注内容品质本身。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告诉记者,这警示电影人应对电影内涵进一步关注,依靠票房考察电影市场的心态需要调整。去年以及今年一季度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引发众多资本特别是热钱发生误判,以为电影产业是遍地黄金,纷纷进入。资本大量进入把电影变成了一种资本运作和游戏,同时也使得部分专业电影人的心态失去平衡。

“站在世界范围内看,电影行业有快速增长也会有增速放缓的时刻。这个行业应该多一些‘工匠精神’、多一些对中国人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况有更深思考的电影人。”刘汉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