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占元成龙 龙的浮沉—成龙的从影之路

2018-02-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实际上,在参与制作<精武门>之前,成龙还以男主角的身份主演了电影作品<广东小老虎>,只是这部影片因为各种缘故没有完成(数年后则由另一位演员补拍完成.上映);随后

实际上,在参与制作《精武门》之前,成龙还以男主角的身份主演了电影作品《广东小老虎》,只是这部影片因为各种缘故没有完成(数年后则由另一位演员补拍完成、上映);随后他又出演了多部作品,包括《顶天立地》、《女警察》等,甚至是在李翰祥导演的古装情色片《金瓶双艳》中,成龙还出演了郓哥这个角色。

李小龙在1973年的突然过世,一方面是促进了李小龙神话的完成,另一方面则无疑是香港电影,尤其是动作片的一大损失。而对于电影片商来说,找到一位李小龙的"替身"则是不少人努力的目标,于是,不管形象或神韵是否类似李小龙,一时之间涌现出不少的"X小龙"或者"X龙",而当时已经前往澳洲打工的成龙被陈自强找了回来,并因为陈自强的一句"成龙如何呀?表示已经是一条龙了"(参见成龙的自传)而起艺名"成龙",作品也便是《新精武门》。

《精武门》是李小龙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而《新精武门》则可以说是李小龙版《精武门》的翻拍之作,还找来了《精武门》的女主角苗可秀担任女一号,但毕竟《精武门》已经深入人心,拙劣的模仿并不能取得如期的成功,"成龙"也止于美好的意愿。

而这时期罗维还担任幕后推出了多部由成龙主演的动作武打片,包括《少林门》、《少林木人巷》、《剑花烟雨江南》、《飞渡卷云山》、《风雨双流星》等。其中,《少林门》、《少林木人巷》是当时流行的少林神话题材故事片的跟风之作(当时张彻导演的一系列取材于少林传说的作品很受欢迎),也被张彻导演以满不在乎的口吻说"罗维导演他(即成龙)的影片,我一部都未看过。

有什么可在意的?"。而《剑花烟雨江南》、《飞渡卷云山》、《风雨双流星》则是异军突起的楚原导演、狄龙主演的一系列古龙小说改编的电影作品的模仿之作。

李小龙的推手罗维,试图以类似的方式成就成龙,但罗维忽视了真正的李小龙始终只有他一个,而成龙的天赋与特长也并不与李小龙一致,再加上电影流行文化已经逐渐变迁,都使得成龙的拙劣模仿流于表面化。这大概也让成龙明白到,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才能成长为一条"真正的龙"。

成龙早期主演影片与香港票房(单位:万港元)

 龙行天下—FROM《蛇形刁手》TO《玻璃樽》

在猫爪功的表演上,我用跳来跳去的方式,不时还会发出哈哈哈哈的叫声,其实这在正统的武学功夫上是没有的。但是我们根据一些翻筋头和体操动作所发明出来的这个招式,让整个表演看起来非常的棒,许多的打斗场面也不会输给李小龙任何一部电影—而且在视觉上的效果是独特的,空前的。—成龙谈《蛇形刁手》

从模仿李小龙民族英雄式的《新精武门》,到跟风少林功夫的《少林木人巷》,再到改编古龙小说的《剑花烟雨江南》等,成龙未能取得如期的成功,倒是这时期独立制片兴起,成龙被借出主演了吴思远监制、袁和平导演的《蛇形刁手》与《醉拳》,使得一个全新的功夫小子形象被树立了起来,并开启了成龙的"龙行天下"之路……

功夫小子:

七十年代的香港,已经逐渐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而香港电影不但是邵氏与嘉禾相抗衡,且以许冠文三兄弟为代表的喜剧片风靡一时,另外独立制片也潮流暗涌。

与此同时,龙虎武师担任导演拍摄影片也成为了一个潮流,特别是刘家良已经以《神打》、《少林三十六房》等成名,洪金宝也执导了《赞先生与找钱华》等作品,袁和平跃跃欲试,通过吴思远、陈自强等邀请成龙主演了《蛇形刁手》、《醉拳》这两部与众不同的喜剧类功夫片,这对于当时已经借着《廉政风暴》等走上独立制片之路的吴思远来说,无妨一试,毕竟无论是功夫还是喜剧都是当时的主流。

其中,《醉拳》的影响力无疑又胜过了《蛇形刁手》。

四十年代末出现的《黄飞鸿》在香港影坛掀起了一股"黄飞鸿"潮,到七十年代末时不但有关德兴式的德高望重的黄飞鸿形象,也有谷峰之类的带有反思色彩,但真正带来颠覆性的是成龙主演的黄飞鸿形象—一个独特的、自我的形象。

《醉拳》的故事线索还是黄飞鸿苦练醉拳、打败敌人的过程,类似于不少的当时功夫片,但是其创新之处就在于他颠覆了人们心目中的关德兴所扮演的黄飞鸿的仁义礼让的形象,而是一个顽皮活泼、嬉皮笑脸、惹事生非、不敬师长的功夫小子的形象面世,从影片开始的他像个孩子一般不时在老师背后戏弄,到中间的调戏女孩子(还不知道是表妹)和戏弄到他家寻仇的小子,再到不愿意认真跟随师父练武的顽童……成龙所扮演的黄飞鸿虽然还是心存仁义,但是他的行为已经完全颠覆了关德兴式的道德的自我约束,成为一个非常自我的形象—而这,正契合了香港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叛逆心理、自我意识的浓厚增强等。

更何况,早在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中就出现了"弑父"、"寻找失落的父亲"等主题的影片,而随着战后出生一代人的成长及本土经济、本土意识的加强,那时候也还没有对于九七回归问题的焦虑,港人的自我意识已经远远超于六十年代时期,港人所需要的黄飞鸿,也不再是一个成天生活在仁义道德中的黄飞鸿,而是一个年轻的、随机应变能力强的、现实的黄飞鸿……

影评人张建德赞许了成龙的突破,"演员创造了一种介于超能力者和邻家男孩之间的角色类型,他们通常喜欢恶作剧同时又非常感性。这两部电影通过成龙(淘气小子)和共同主角的袁小田(虐待狂的善喝酒的师傅)形成了双联组合,后者在两部片子中都是成龙的功夫小子的师傅"。

《醉拳》的出现,因为其一方面颠覆了传统的功夫武侠片的叙事、人物模式(其结构模式为往后这类影片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是港人自我意识张扬的体现[如李绰桃所说,功夫喜剧的"主角(如七九年《无名小卒》的刘家荣)已从过去武侠片的超现实层面拉回人间,是终日要为生存挣扎的小人物,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已被抛到九霄云外,而以功利主义挂帅"],也标志着功夫喜剧正式成为了香港电影的一个重要亚类型,也标志着香港电影从此逐步过渡到八十年代的黄金时代。

成龙自己,则从一个拍摄别人作品的演员,变成了一位有自己的创作思路、想法、风格的"创作者",1979年时他便自编自导自演了《笑拳怪招》,虽然还是有功夫喜剧的影子,但毕竟迈出了导演的第一步;随后不久的《龙少爷》,则已经是有意识地以运动的方式表现动作打斗,甚至展示了一些别人不敢或者不愿意去做的动作戏,踏上了电影界的"拼命三郎"之路。

警察故事:

英雄是男人心底的一个梦。即使是在成龙主演的功夫喜剧里,他扮演的主人公如何通过锻炼自己的能力、打败对手,依然是贯穿在影片里的剧情模式。

而在一次访谈中,成龙也提到自己在《蛇形刁手》热映后不久,看到小孩子在对着他打那种"蛇形刁手",意识到电影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孩子带来深刻的影响,于是,他也有意识地在往后的作品中突出了古道热肠、侠义忠胆的英雄行为与形象,尤其体现于他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自编自导自演的数部作品里,如《A计划》系列、《警察故事》系列等。

相比于《醉拳》等影片的淡化时代背景的功夫喜剧,成龙的《A计划》很显然是一部有意识的以香港开埠不久为背景的"历史"片,成龙扮演影片中的义胆忠肝、临危不惧的水警马如龙,甚至上演了一场有如《林海雪原》般的直捣黄龙的好戏。

而影片在戏剧化的剧情安排(如成龙、洪金宝及元彪这三人的关系、成龙进入海盗老窝后的惊险经历)中,穿插了非常精彩的动作表演,特别是成龙骑着自行车摆脱一大群海盗的戏,在狭长而左弯右拐的胡同里,他不断借助于小事物来击败对手,如那一根竹竿、那几扇窗户,还有梯子等。

影片《A计划》中还有一场动作戏是成龙为了摆脱海盗们的追逐,从高楼顶上钻出,以防掉下去,只能是手抓住裸露在外面的大钟的指针而苦苦挣扎—这场戏也向卓别林的经典场景之一致敬,成龙的喜剧风格被不少影评人拿来与卓别林相提并论。

《A计划》中成龙扮演的水警马如龙的形象,还一改过往香港电影中的灰色警察的形象。警察形象虽然不是到成龙时才出现,但因为在六七十年代的现实香港中警察常常是与贪污之类联系在一起,而电影作品偶有警察形象,如《边缘人》、《点指兵兵》等,即使不能说是正面、良好的正义英雄形象,也算是充满着灰色色彩。

而成龙在《A计划》中,他扮演的水警马如龙,则是一位"威武不能屈"的嫉恶如仇的正面英雄,再加上他所穿的制服,从形象上也给人一种很干净、很正面的感觉。

而在《A计划续集》中还有一段是马如龙与吕良伟、关之琳扮演的革命党人的对话,即吕良伟邀请他加入革命党时,马如龙说,"我不能参加……我很佩服你们,你们才是做大事的人……我也明白打倒满清政府需要千千万万的人抛头颅,洒热血,可我不敢叫人家这么说,因为我不知道叫这么多人打生打死之后,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所以我很喜欢当警察,因为我觉得每一条生命都很重要,我要保障每一个人都安居乐业……因为有这些人存在,我更要留在这里"。

成龙的这番话,可以说是道出了当时港人对于香港警察的一种理想化的形象,也在无形中一洗过往香港电影里的灰色警察形象,让其"漂白"。

而随后的《警察故事》、《警察故事2》,成龙扮演的警察陈家驹,虽然是一个带有着大男人主义色彩的警察(主要体现于他对女友张曼玉的几段戏上),但更重要的是他忠于职守、足智多谋、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而为市民着想,从而放大了警察的光辉形象,就如研究者陈墨所说,"与其说成龙的《警察故事》是东方电影模式与西方影片模式的结合,不如说是传统的价值观念及其影片类型向现代的价值观念及其影片类型的转化……这样,新型的警匪功夫片的内容反而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活泼,创作的空间就更加的广阔;同时,由于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影片的人文背景更加丰厚,其思想意义也就更加深切"。

国际英雄:

从来自于民间的功夫小子到维护香港治安民生的"香港警察",对于"拼命三郎"的成龙来说,这是一次大跃进,而很自然的,并不甘心于满足现状的成龙需要的是更大的空间、形象来发挥自己的能力,于是,让自己处于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性舞台,成为了成龙八十年代后期以后的努力目标。

1986年成龙自编自导自演的《龙兄虎弟》便已经是一部融合了西方宗教元素的跨种族、跨国界动作英雄片,影片借鉴了当时好莱坞的动作片《夺宝奇兵》,成为了成龙环游世界、大打功夫牌的代表,加上后来的《飞鹰计划》,都树立了走向欧洲的正义英雄的形象。

而成龙的"警察"形象,在九十年代后不但走向了内地(《警察故事3之超级警察》,甚至变身为拯救世界的超级警察/特工,如《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我是谁》。其中《简单任务》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任务,讲述陈家驹受CIA委派调查一个国际性核子武器贩卖集团……而《我是谁》则是讲述特别突击队员杰克及队友被中央情报局派往南非调查极大杀伤力的奇异矿石,但在被袭击中队友遇难而自己也失忆……这两部作品的叙事都已经是超越了一般的"香港警察"的范围,而是让陈家驹/杰克接受任务而四海奔波、冒险、拯救世界,类似于好莱坞流行的"007"系列电影,并在这较为固化的模式下,让成龙大展身手。

另外,这时期的成龙有时还会化身"平民",但不变的是他的义胆侠心、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的精神。1995年的《红番区》、《霹雳火》都是讲述身为平民的他无意中被卷入了犯罪事件,危难之际他担当起重任,而《义胆厨星》(也即《一个好人》)中他原本只是出于好心救下了偷拍到毒贩交易的女记者Diana,但这"好心"也让他及身边的人陷入了险境而他义无反顾踏上了冒险旅程……这几部作品中成龙扮演的虽然都不再是警察而是平民,但身上也具备着善良、朴实的美德,仁义为本、乐于助人,最终能化险为夷,成就自我。

(值得一提的是,成龙在这些作品中的形象都带有隐忍的特点,包括这几部以平民身份为对象的作品,他或者是见义勇为,或者是忍无可忍,或者是出于救人,而施展身手。)

而成龙在这几部作品里的平民英雄的趋势,也跟当时香港面临着回归大陆而港人的心态波动较大、优越感渐失有关(而《我是谁》、《西域雄狮》等香港电影都夹杂了失忆的剧情元素,这被不少影评人认为跟当时的香港人心态有关),再加上这时期的成龙已经有着较明朗的走向世界的意图,而西方电影里的英雄不少是平民化的英雄。

《红番区》在北美上映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票房约3239万美元,在年度北美市场中排名第51),《霹雳火》、《简单任务》、《一个好人》等又在北美地区叫座叫好,试图转型的《玻璃樽》则未能在香港市场取得预期的好成绩,加上这时期的香港电影人不少都移民或聚焦于好莱坞(如周润发,早已称《和平饭店》将是主演的最后一部香港电影,而吴宇森、李连杰、洪金宝、袁和平、徐克、林岭东等也纷纷出走好莱坞),成龙也再次开展了电影生涯的好莱坞之旅。

成名后的主要作品与香港票房(单位:万港元)

跨国之龙—成龙BY好莱坞

现在我再到美国已经不同了,就算是美国导演,他也听我的。我可以在室外教他怎么拍,我说我怎么拍,我的造型大概要怎样。现在我的权力比较大了,美国制片来跟我谈拍戏,大概都知道我的要求,我说不能讲粗话,不要开枪,不要有那种很残暴的镜头,他们都知道。

不像以前,以前是在人家手里。现在在美国拍戏,也是拍成龙式的电影。现在比较方便一点,我也可以把我的人带去,我也可以要求他们干什么。比方说,我要求来中国拍他们就来中国拍,《尖峰时刻》我要求到香港拍,他们就到香港拍。—成龙谈九十年代末以后再到好莱坞拍片

好莱坞是全球的梦幻电影王国,也是世界各地电影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加上九十年代时香港回归日的渐近,香港电影人纷纷踏上好莱坞的征途,包括成龙。

其实早在八十年代初时成龙已经在嘉禾公司的支持下进军好莱坞,包括《杀手壕》(1980)、《炮弹飞车》(1981)、《炮弹飞车2》(1983)及《威龙猛探》(1985)四部作品,只是这几部影片都未能取得如期的好成绩,这跟中美文化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以及成龙电影中侧重于动作与喜剧的结合但常常忽略了剧情的重要性。

而好莱坞动作电影里也会注重英雄与对手之间的关系,当年李小龙的《猛龙过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最后一场在古罗马角斗场的决战戏,但如《杀手壕》中成龙的对手的动作缓慢(成龙当时就抱怨"我连续打击三次,他只能挡住第三拳")、攻击力强而体形庞大,又难以表现出成龙电影里的节奏感,这使得成龙的特色难以发挥。

另一个典型则是《威龙猛探》,影片由詹姆斯·吉里肯赫斯导演,但香港版/亚洲版则由成龙的团队重新剪辑、补拍部分动作场景而完成。如高潮戏时成龙与跆拳道冠军比尔·华莱士的对决,美国版/国际版是接近于北美武打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而"将近距离的拳击训练与酒吧争吵战术相结合",且华莱士的快踢也显得很好,并反衬出成龙的局促的踢腿与防御;但在香港版/亚洲版中,打斗的节奏显然已经加快,且更加突出了成龙扮演的角色的能力。

可以说,成龙早期的这几部进军好莱坞的作品,未能取得如期的成绩,直至《霹雳火》、《红番区》等在北美取得不俗成绩与口碑后,才真正为成龙铺平了进军好莱坞的道路。

《尖峰时刻》是典型的好莱坞"黑白配"作品,由成龙与脱口秀喜剧演员克里斯·塔克联合主演,当时也被媒体称为是"世界上最快的拳搭配最快的嘴",试图将成龙此前有些水土不服的动作戏与深受北美观众欢迎的脱口秀相互结合。

影片讲述韩大使被派驻美国之前曾主持破获了一起走私活动,上任后女儿被绑架,他找来老搭档李督察(成龙)协助,于是李督察与洛杉矶的警探卡特(克里斯·塔克)之间引发了一连串的笑话……影片中的这种身份或文化的明显对立的搭档设置,是常见的好莱坞电影模式,如迈克尔·道格拉斯与高仓健主演的《黑雨》、阿诺·施瓦辛格与劳伦斯·费什伯恩主演的《红场特警》等,而《尖峰时刻》的沿用,让成龙负责打斗动作戏,克里斯·塔克则负责脱口秀的美式幽默,使得两种元素得到亦庄亦谐的融合,仅是北美地区已经取得约1.

41亿美元的票房,名列该年度的第7名,而成龙也成为了1998年10月19日的美国《时代》的封面人物,其赞许成龙为"好莱坞先生",新作《尖峰时刻》是最真实最精彩的好莱坞故事,且成龙的动作片为世界动作片输入了新的血液。

续集《尖峰时刻2》在2001年暑期档的8月3日上映,当时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已经在北美取得过亿美元的票房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乐四项大奖,好莱坞的中国风也愈刮愈烈。加上当年的《尖峰时刻》是相当的成功,续集《尖峰时刻2》便将故事的主要背景设置在香港(克里斯·塔克前往香港度假),并邀请了当红的章子怡、好莱坞的华人明星尊龙等主演。

影片在北美取得约2.26亿美元的票房,在年度中排名第五,击败了大牌汇聚的《11罗汉》、科幻片《侏罗纪公园3》等。

这时期,成龙还与凭借《王牌特派员》、《天才一族》等闻名的好莱坞谐星欧文·威尔逊主演了《上海正午》、《环游世界80天》等喜剧动作片,也是采取了成龙的动作结合欧文·威尔逊的喜剧的模式(毕竟成龙早期的功夫喜剧模式与欧美的幽默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上海正午》的5500万美元的投资只是在北美地区赢得近5700万美元的票房,与此前的《尖峰时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续集《皇家威龙》的故事横跨了中美英三地,并调侃了福尔摩斯、《雨中曲》等,但北美票房仅是涨至6000万美元,全球票房则反而跌至9000万美元以下,在年度北美市场排名第47。

不过,市场反响更加惨不忍睹的是成龙与欧文·威尔逊第三次合作的《环游世界80天》,影片改编于经典科幻小说,并投资了1.

1亿美元,而北美票房仅约2400万美元,全球票房约7218万美元,无形中使得成龙的动作 北美的喜剧的创作模式的可行性打了折扣。(更何况,成龙与克里斯·塔克联合主演的《尖峰时刻3》的北美票房仅约1.4亿美元,相比上一集时跌了约三分之一。)

成龙在一次访谈中就提到,"坦白地说,我不喜欢《尖峰时刻》,我不喜欢《上海正午》……为什么?因为我并不真正理解那些笑话。即使是现在,‘怎么了,黑鬼?’这句话有什么好笑的?我不知道。

"这句话折射出成龙进军好莱坞后,尽管《尖峰时刻》、《尖峰时刻2》取得不俗的成绩,但他并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文化。而如大投资的《环游世界80天》、《飞龙再生》等,也都未能取得市场的成功(甚至《飞龙再生》只有约2200万美元的票房)。

当然,这种华人影人在好莱坞受到冷遇或者说与预期相差很远的情况,并非只是出现在成龙的一个人身上。如同是动作明星的李连杰,在《致命武器4》中扮演动作强悍的大反派,《救世主》、《致命罗密欧》、《龙之吻》等也都只是反响一般的动作片,而导演如徐克、林岭东、吴宇森在好莱坞也寥有成功之作。

好莱坞的电影生涯,对于成龙来说,不是一个很成功的经历,加上内地电影业的随着《英雄》的商业化大潮的发展,成龙也将自己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回归"华语片的目标上,而尽管成龙还参与了《功夫熊猫》、《功夫梦》、《邻家特工》等好莱坞电影的创作,但或者只是配角,或者反响不佳(《邻家特工》的北美票房仅约2430万美元)。

成龙主演的主要好莱坞电影的北美票房(单位:万美元) 

龙之归来—FROM《新警察故事》TO《辛亥革命》

拍电影像赌博一样,你不知道观众会不会喜欢它。在拍《新警察故事》时,我想我应不应该拍这部片呢,我要哭得一塌糊涂,颓废不振,一点都不像个英雄。但是电影出来很受欢迎,接下来我就拍了《宝贝计划》,去演一个偷婴儿的贼,观众也接受了。慢慢地,我会让观众看到我能做这一切。—成龙谈回来拍华语片

英国学者里昂·汉特在《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中分析好莱坞不断吸收香港电影人后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好莱坞的‘香港化’可以看做是美国与亚洲遭遇的最新表现,这种遭遇是一种征服而非‘东西合璧’所暗示的那种友好的相遇。

"毕竟,促使香港电影人西征的原因之一是好莱坞对东南亚市场的占领。但这种西征好莱坞的美好梦想,在经过了几年后,让香港电影人在没有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的同时,开始了回归华语片的历程……

如果单纯以《尖峰时刻》的北美票房来看,成龙无疑已经跻身于好莱坞一线明星,但结合他的《上海正午》等影片来看,显然《尖峰时刻》的功劳很大程度上不在于他的身上。而他自己,在主演好莱坞电影之余还客串甚至主演了一些华语片,如《特警新人类》、《喜剧之王》、《千机变》、《特务迷城》等,或者是找来香港导演陈嘉上合作好莱坞电影《飞龙再生》,但反响平平。

2003年是成龙的电影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点。连续三部的《飞龙再生》、《皇家威龙》及《燕尾服》都反响平平,而香港电影在2003年上半年的"非典"影响中一落千丈,成龙也与好友杨受成等成立了成龙英皇营业有限公司,创业作为《新警察故事》。

《警察故事》系列是成龙电影的最灿烂一笔,而在《新警察故事》中成龙扮演的警察曾创下辉煌功劳,但一次失误让手下(包括自己的小舅子)丧身,他过上了夜夜不醉不归的生活,直至一个叫锋的新人类闯入了他的生活……影片一改过往成龙作品的阳光、正义的风格,而成龙扮演的传奇英雄也过着委靡不振的日子,这当中难免带有成龙的电影生涯遇上瓶颈的苦闷。

影片让成龙赢得了第二十四届金鸡奖的最佳男主角,也成为继1994年的《重案组》后的又一个表演类电影奖项。

成龙英皇影业公司还陆续推出了《神话》、《千机变2之花都大战》、《精武家庭》、《长恨歌》、《宝贝计划》等影片,但除了成龙自己主演的作品之外大多数都表现不佳,再加上香港市场已经是日益萎缩,年度华语片的市场份额逐年下跌,到2006年以后已经只有三成左右(2010年只有两成多一点),香港电影,尤其是中高成本的制作,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新开发的内地市场,特别是近几年,如《寻找成龙》、《大兵小将》、《新少林寺》、《辛亥革命》等,都是将内地市场视为第一目标市场的作品。

只是有时候愿望跟现实可能会有不小的距离,如目前正在热映的《辛亥革命》,影片于国庆档前夕抢滩上映,但首周三天的票房仅约1805万元,成绩甚至不如前不久的《大武生》等影片。

其实,成龙也努力尝试过日韩等外埠市场的—在八九十年代时成龙在日韩地区都拥有非常广泛的影迷群体。2005年的《神话》,不仅是找来合作了《红番区》、《简单任务》的唐季礼合作,还邀请了韩国第一美女金喜善主演,但除了内地市场是以9700万元的成绩名列前茅之外,香港地区约1689万港元。

另一部力作是由根据新闻报道的、尔冬升导演的合拍片《新宿事件》,影片因为其血腥暴力场面不少而是否能在内地上映引起网络上的热议,但信心满满的尔冬升甚至放言仅是港台及日韩市场便可以收回数千万港元的投资成本,但很显然过于天真—影片投资据说达到七八千万港元,但香港票房仅约1397万港元,台北票房约538万新台币,日韩地区也只是数十万美元,距离其目标票房都有着十万八千里的差异。

另外,成龙在1999年后的数起事件或言论,都在有形无形影响着他的市场号召力。如世纪之交时爆出的吴绮莉怀上成龙的孩子的新闻,近几年成龙批评台湾、成龙默认曾经在拍片时使用替身等,加上还有卢惠光等成家班成员领取较低的退休金等,成龙在港台地区的形象受到不小的冲击,就连他的儿子房祖名都要公开表示以后要让父亲注意一下自己的有关言论。

相比起八九十年代的"双周一成"(即周润发、周星驰、成龙)时代,如今的成龙不得不承认,廉颇老矣,其市场号召力也已经远远不如巅峰时期,而要想东山再起,恐怕很难很难。

成龙近几年主要作品的内地票房(单位:万元)

年份片名内地票房2004《新警察故事》43002004《千机变2》23002005《神话》97002006《宝贝计划》94002008《功夫之王》188002009《寻找成龙》17502010《邻家特工》69492010《大兵小将》160592010《功夫梦》49822011《新少林寺》216612011《辛亥革命》1805注:本表票房来自于艺恩咨询网,其中《辛亥革命》仅为首周票房。

结语

踏进电影圈子迄今已经将近半世纪的成龙,无疑也见证着香港电影在六十年代以来的起起落落,包括他自己,七十年代一度沦为了参与主演情色片,甚至被视为"票房毒药",而巅峰时期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受到观众们的深切欢迎。

而成龙这两年也逐渐将事业的重心移向培养电影人才、开办影院拓宽电影市场,倒是很值得肯定,毕竟,无论是香港电影人才还是内地电影人才,青黄不接(特别是动作指导、演员)已经是很明显的问题;而急剧发展的内地市场,也需要类似于耀莱成龙国际影城之类的大影院,开拓、培养新的观众群体。

更何况,虽然成龙的现实生活里不是十全十美的,但仅就其电影作品来说,几乎都是弘扬着一种积极、乐观、向善的精神,无论是早期香港电影如《警察故事》时,还是近年的《寻找成龙》等。     文_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