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 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评选:刘盛兰老人资料

2018-0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3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于2月10日晚于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观看之后,我们无不为这些人们的事迹而感动,下面是<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评选:刘盛兰老人

2013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于2月10日晚于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观看之后,我们无不为这些人们的事迹而感动,下面是《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评选:刘盛兰老人资料》,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感动时刻。

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评选:刘盛兰老人资料

一、"将心比心,我是真知道穷滋味"

现年92岁的刘盛兰是山东省烟台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一位孤寡老人,靠拾荒度日,18年来几乎未尝肉味,未添一件新衣,一年的生活支出仅仅1000多元,虽贫苦交加,却将拾荒得来的10多万元收入慷慨捐给全国各地100多个贫困学子。最多时,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积善成德,他的这份坚持和付出,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2011年7月,本报曾率先报道刘盛兰老人的事迹。在老人家中,本报记者曾目睹了老人的晚饭:锅里面放着四个碗,一碗是中午吃剩下的面条,一碗咸菜,一碗已蒸过多次的茄子,还有两个油饼。而这油饼,也是邻居送给老人的。

因为身体不便,刘盛兰无法赶到北京现场领奖,为此,2014年1月12日"感动中国"的奖杯破例第一次走出典礼现场,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不远千里送到烟台,送到刘盛兰手中。敬一丹说,老人之所以能感动中国,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积善成德"。

在接受敬一丹现场采访时,刘盛兰也给自己这18年做了总结,他说:"我是真知道那个穷滋味儿,有困难的人,谁不愿意找人帮帮忙,将心比心,我就这么想的。"

二、"崇仁厚德"刘盛兰:"只要能帮孩子读书,捐得越多我越高兴"

在山东省招远市一个小村庄里,有位年届90的贫穷老人刘盛兰,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正是这个倔老头,却在贫苦交加的这些年里,慷慨地将所有钱财捐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他干的都是积德事儿,但日子却过得连要饭的都不如。"刘盛兰的亲友如是说。

1996年,刘盛兰在给一家公司看大门,每个月只有三百多元的工资,一有时间就出去拾荒卖钱。一天,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一位13岁的中学生,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而面临辍学。因为家庭贫穷,刘盛兰自己只上了三四年学,深知不能读书的苦楚,于是他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50元钱寄给了这个学生。

从此以后,刘盛兰一发而不可收,他一边从捡来的废旧报纸上获得家庭困难孩子的信息,一边把自己捡破烂挣来的钱全都寄给那些孩子。十余年来,刘盛兰总计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把所有积蓄都捐出去后,原本就非常节俭的刘盛兰只能从集市上捡别人丢弃的白菜、土豆、茄子等蔬菜以供日常生活。"那些东西其实都能吃;要是看到有被丢了的鞋子,我就捡来缝缝再穿。"邻居告诉记者,从给学生捐钱开始,老人就几乎没尝过肉味。

刘盛兰对自己很"抠门",但在给学生捐钱这方面,却很大方。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微薄的工资也让他在资助学生时力不从心。"300块钱的工资没办法分给50个人,我只好这个月寄给这个,下个月寄给那个,一个个的轮着给。"

曾经,烟台一家公司的老总了解到刘盛兰的情况后,直接派人给他送了六千块钱,"推不掉,我收了,但在收条上按了手印,然后就全捐出去了。"

为多点钱捐助学生,刘盛兰一度不愿意去养老院,因为不去养老院,他可拿到每年1800元的生活补贴。"我是一个子儿都不剩了,全捐了,捐了好,捐了帮学生念书。"

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干的是积德行善的事,过的是乞丐一样的生活",但刘盛兰自己却感觉非常心安。他常说:"钱再多也没有什么用,人才是无价宝。只要能帮助那些孩子读书上学,捐得越多我越高兴。"以前看门的公司曾欠他一万多元钱的工资,历经多年波折,刘盛兰拿到了一万多元的欠款。

但是钱刚到手不久,刘盛兰就又全捐给了学生。刘盛兰家徒四壁。在昏暗的房间里,刘盛兰精心收藏着一百多张捐资助学的汇款单、学生给他的回信以及"感动烟台"年度人物等荣誉证书,这也是他认为最有价值的家当。

"我哪有那么大能耐,还感动中国。从小我就没过过好日子,能帮助别人就帮,我有一碗饭,分给他们半碗,叫他们有饭吃。"昨晚,刘盛兰老人在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时,激动的重复着说,"将心比心,谁都有困难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过苦日子,也要帮助他们,我要实现我的诺言。"

《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评选:刘盛兰老人资料》的相关资料介绍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但是刘盛兰的感人事迹却深深的留在我们的脑海里,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成为了我们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