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刘建平 记赣州市交警支队驻龙南县象塘村“三送”工作队刘建平

2018-0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4年12月23日,一个平常的日子,对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秩序科副科长刘建平来说,却是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当日下午3时30多分,他在工作中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医

2014年12月23日,一个平常的日子,对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秩序科副科长刘建平来说,却是个生死攸关的时刻。

当日下午3时30多分,他在工作中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医院急救,至今病情严重,已转院至广东医治。

刘建平倒下的地方,在离赣州150公里外的一个村庄——龙南县渡江镇象塘村。从2013年5月28日起,他已经整整驻村一年半。

一年半来,他在象塘村扎根,竭尽全力为当地群众谋福祉。如今,群众日子越过越好,他却病倒了。

"他是累倒的"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驻象塘村"三送"工作队队员廖宝铭

看着依然在重症病房抢救的刘建平,妻子钟红艳一直都很难相信眼前的事实。丈夫虽已年近50岁,但平时身体很棒,小感冒都很少有,这回却突然病得这么重。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驻象塘村"三送"工作队队员廖宝铭最清楚刘建平的行踪,他直言:"刘队长是累倒的"。

廖宝铭清楚地记得,2014年12月15日,为了尽快争取到2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刘建平拿着申报材料开车来回跑了3趟赣州。2014年12月23日上午,刘建平马不停蹄地在村里和县城之间来回跑,递交"三送"年终考评和项目审批材料。就在刘建平昏迷前一刻,他的电脑还开着,打开的文档是正在修改中的项目申报材料。

之所以这么奔波,是因为刘建平心里惦记着四件事。在不久前召开的全村党员大会上,刘建平当场立下"军令状"——"只要我在象塘村,就一定要办好这四件事。"

这四件事,都是象塘村民期盼已久的:进出村里的象水大桥年久失修,亟须新建维修;桃江河流经全村,为了应对汛期和旱季,需要建造防洪大坝;如果再把村里的两条通组道路修好,那么象塘村将实现组组通水泥路。

为了办好这四件事,刘建平房间里的灯每天都亮到很晚;天刚蒙蒙亮,他又开始忙活,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到大坝、桥上测量、评估,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立项……

这一切,村党支书钟宏看在眼里,担忧刘建平的身体能否吃得消。"可他就像个拼命三郎,不论大事小事,都要尽善尽美。如果没有做好,就会吃不下睡不着。"

如今,这四件事都有了眉目,刘建平却病倒了。在一篇民情日记中,他曾这样写道:"虽然很累,但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也就满足了。"

这句朴实的话,正是他一年多来的真实写照。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安装太阳能路灯、改建村小学和幼儿园危旧校舍、帮助果农清理病树、帮助村民发展产业经济……刘建平默默地为村民工作着、奉献着,一年半来,他带领"三送"工作队员共争取帮扶资金225万元,兴办各类好事实事30余件。

"医生,请救救我们的好兄弟!"

——象塘村老干部钟少平

一听说刘建平病重住院,象塘村20多名村民自发乘车赶去医院看望。"医生,无论如何请救救我们的好兄弟!"老干部钟少平拉着医生谭民的手恳切地请求着。

村民们朴素而真切的话语。让谭民深感震撼。从医几十年来,他很少看到这么多群众一起关注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病人。

可在许多象塘村村民的心中,刘建平早已胜似亲人。

"妈妈,我要向学校请假去看刘伯伯!"刘建平的房东肖彩平的女儿钟钰瑶,称刘建平是"世上最好最好的伯伯"。平时,刘建平常常辅导她做作业,给她讲故事,还专门在电脑上下载《弟子规》让她学习。每到吃饭时,钟钰瑶都会在门口探出个脑袋,对正在写材料的刘建平喊道:"刘伯伯吃饭啦!"

60岁的村民王义凤把刘建平当作救命的兄弟。一天凌晨1点多,她突发哮喘病。刘建平得知后立即赶到,在刺骨的寒风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将她背到路边的救护车上,一路上还不断地安慰和鼓励她。

对困难户陈秋华来说,刘建平是善良的长者。陈秋华的儿子患有小儿麻痹症,父亲又意外摔断了腿。刘建平积极帮助他争取帮扶资金,还按规定为他家申请了低保。

在村民们的眼中,刘建平还是公道的大哥。谁家有了矛盾纠纷,刘建平见了都要管一管。他总是心平气和地做工作,把理讲到人的心坎上,是村里名副其实的"灭火器"。

"三送"一年半,刘建平已经成为象塘村的"常住村民","因为村里情况他很熟悉,每户村民家他都熟门熟路,村里的边边角角他都走遍了,连双休日也常常足不离村。"钟宏说。

对于一个月都见不上几面的丈夫,钟红艳曾经埋怨,说他和村民在一起的时间比陪家人的时间都多得多。"有次我做了个小手术,本想叫他回来照顾,他说没时间,最后还是我70多岁的母亲来照顾我。"

两个月前,钟红艳第一次随丈夫来到象塘村。当夫妻俩行走在乡间路上,不论在家门口闲聊的老人们,还是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妇女,见到刘建平,都热情地打招呼,拉着他们到家里做客。看到这一切,钟红艳慢慢理解丈夫了。

"刘队长是我们村的平安守护者"

——象塘村村民蔡义英

在象塘村新建的文化休闲广场,有一棵3米多高的榕树引人注目。这是刘建平亲手栽下的,寓意为"守护"。

"其实,刘队长就是我们村的平安守护者。"象塘村村民蔡义英道出了全村人共同的心声。

走进象塘村,新修的6条通组水泥路四通八达,40处交通文明宣传标牌赫然醒目,车辆行人来往井然有序,摩托车驾驶员都戴着安全头盔。这些都是刘建平和"三送"工作队员努力的结果。

几年前的象塘村可不是这样。这个人口超过3000人的大村庄,有1200多辆各式机动车辆,村内道路纵横交错。以往,村民不注意遵守交通规则,村里每年都要发生十多起交通伤亡事故。

从来到象塘村开展"三送"工作的第一天起,刘建平就深感自己作为一名交警,责任重大。他发挥单位的职能优势,申请了一批交通指示牌,设立在村道入口、拐弯、下坡和学校等处,还为全村每家每户发放了一顶摩托车安全头盔。

接着,刘建平和"三送"工作队员们在村里严查交通违法行为,遇上谁不按规定行驶,不按指定位置停车的,马上进行批评教育。如果有谁骑车不戴头盔,他会立即拦下来,劝道:"你不戴头盔,对得住我吗?如果出了事,对得起家人吗?"

对于培养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刘建平认为还要从孩子抓起,发挥"小手牵大手"的作用,让孩子在懂法、守法的基础上去影响家人。他在象塘小学给每个班上了交通安全课,还组织成立了由10人组成的少年交警队。

象塘小学四年级学生钟馨怡是一名少年交警队员,她如今不仅知晓交通规则,指挥动作也是有板有眼。"我平时会教叔叔摆正头盔,告诉奶奶安全过马路。"钟馨怡自豪地说。

如今,象塘村成为周边有名的交通安全示范村,2014年全村的驾驶证年审率达100%,车辆年检率93%,由于交通事故而造成的伤亡人数降为零。(李胜雄 记者 张惠婷 特约记者 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