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倪琳个人资料 主持人倪琳:有情为何不牵手

2017-07-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每到星期六,我们就在电视荧屏上跟倪琳"约会"---听她"谈情说爱".看她跟俊男倩女们开玩笑.尤其是在这料峭的严冬,她的笑漾着暖意,送出丝丝新春的喜气.但"约会"总有收尾的时候.等到<相约星期六>的有情人纷纷牵手而归,倪琳却始终站在一边静静地看.微微地笑.渐渐地,我们的心中生出了疑问---爱情 守候一份"情投意合"同龄的女孩子或多或少都怀上了待嫁情结,她们左顾右盼,窃窃私语,甚至商量着是否要到<相约星期六>

每到星期六,我们就在电视荧屏上跟倪琳“约会”———听她“谈情说爱”、看她跟俊男倩女们开玩笑。尤其是在这料峭的严冬,她的笑漾着暖意,送出丝丝新春的喜气。但“约会”总有收尾的时候。等到《相约星期六》的有情人纷纷牵手而归,倪琳却始终站在一边静静地看、微微地笑。渐渐地,我们的心中生出了疑问———

爱情 守候一份“情投意合”

同龄的女孩子或多或少都怀上了待嫁情结,她们左顾右盼,窃窃私语,甚至商量着是否要到《相约星期六》露回脸。可每星期六都与观众相约荧屏的倪琳却不急不躁,眼看着旁人双双对对牵手而去,她却依旧延续着自己独立的生活。“我相信缘分,渴望情投意合的那种特别感觉。说实话,长这么大,经历了那么多事,不能说没擦出过火花,但感情偏偏总是擦肩而过……”

平日里与异性聊天,倪琳总带着职业眼光看人。“与嘉宾‘相约’荧屏之前,我和编导总先要和他们聊聊天,看看他们有什么优点,也要顺便探查他们的短处、不足。”倪琳说:“这本来是要帮他们在荧屏上扬长避短,但久而久之,只要跟人聊上两三句,我就下意识地找起他们的短处来。”这么一看两看,常常就意兴阑珊了。

仔细算算,倪琳的“爱情约会”可真不少———《相约星期六》开播3年多,她怎么说都已“相约”了100多回。每周六,她要“约会”6男6女,他们当中有海外学子、商界骄子,也有教师、医生……学历、年纪、经历、职业都可能不同,但谈论的却只有一个话题———爱情。“与同龄女子相比,我的‘感情阅历’可能丰富了一些。这些年来,与我深谈过的男男女女足有上千,我听过的、见过的情感故事太多太多,可以说是‘阅人’无数了。”

碰触的情事多了,触觉会渐渐钝化。记得节目刚开播时,常有帅哥前来“相约”,编导总会兴奋地蹦到节目组来“报喜”:“大家注意喽,今天有个帅哥上节目,大概是4号嘉宾,留心看看哟!”一晃3年过去,上千个出众的男人如潮般在眼前层叠而过,渐渐冲淡了大家的“好奇心”。

如今,看到硕士、博士,哪怕是博士后,编导、摄像们都只淡淡一笑,不再有什么特殊反应,倪琳自然不会例外。倪琳的父亲是无锡人,学理工科搞科研的,很早就支内去了甘肃兰州,母亲是上海人,跟随爱人把家安在了大西北。1973年,母亲怀胎十月休了产假,来到上海娘家,生下倪琳后不久就匆匆回了兰州。小倪琳脱开了爸妈的羽翼,在长宁区江苏路的外婆家,一住就是6年。

6岁那年,倪琳到了入学年龄,父母终于下决心把女儿带去兰州。“那时候,我根本就没什么上海或者兰州的地域概念,只知道是跟爸妈去玩,记得自己在火车上坐了好久好久。”倪琳回忆说:“在兰州,我们家和爸爸的同事们住在一个大院。

院子里的孩子很多,却不顽皮,可能都是出自知识分子家庭的缘故。伙伴们很少吵嘴、打闹,邻居们更是淳朴、良善。”舒心的日子不知不觉地溜走了,直到上了小学,倪琳才隐隐地觉出,自己早已远离了那个温暖、湿润的上海老家。

刚到兰州不久,父亲就找来个在兰州歌舞团工作的朋友,手把手教小倪琳弹木琴。其实,理工科出身的父亲对音乐简直是一窍不通,但他执拗地认为女孩子学理工科太苦太累,搞文艺倒是蛮合适。于是,父亲硬是把处在变声期的倪琳送去练声乐。

在一起学歌的孩子中,倪琳的声线算不上突出,她那纤细的身子也不适合唱歌剧,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号”的抒情女高音,老师们对她的评价是“会唱”。“识谱、练耳、视唱,我都比别的孩子学得快。”倪琳得意地笑了:“可能就是有点小聪明吧!”

那时候,家里就靠父母每月六七十块钱的工资过活,日子过得也不宽裕。小倪琳每星期要上2堂声乐课、1堂长笛课,还有1堂钢琴课,虽说每堂课学费才3块钱,但林林总总加起来,花销真不算少。长笛可以每天在家吹上一两个小时,唱歌更是随时随地张口即来,但练钢琴却让她犯了难。

等倪琳念到高中,爸爸咬咬牙,背回一架大钢琴,希望女儿好好练习,有朝一日考入音乐学府,也好了却父母的一桩心事。“为了买琴、买什么琴,爸妈不知商量过多少次。

父亲说,兰州天气干燥,只能用北方的琴,所以就买了一架‘星海牌’的老琴。花了5000块钱呢,我记得很清楚。”那时,钢琴可是件稀罕物事。如果那一年评选“大院里的十件大事”,“倪家买琴”一定能算上一桩。

后来,倪琳忙了,考上了兰州师范大学,又奔走于几家电视台之间,再也无暇去触摸那黑白琴键,但“星海”却跟她从西北奔到了江南。那家北方老琴可有点“水土不服”喽!琴声失了音准、琴键没了弹性,但倪琳始终不离不弃。

“很多朋友觉得纳闷,现在花上几千块,就能买架好琴,但我却始终对‘星海’念念不忘。”倪琳笑了:“他们哪里知道,她是我童年的珍藏,她曾经是我的荣耀、我的全部!”“按理说《相约星期六》也算是谈话类的节目,但它说来说去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虽然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1000多天讲下来总有厌烦的一天,还要注意把握尺度,有时真是伤脑筋呀!”倪琳说:“那时候,我就想换换角色,做一些女性类、时尚类的杂志型节目。”

对于杂志型的节目,倪琳并不陌生。1992年,她刚考入兰州有线电视台时,做的就是采编播一体的音乐集锦节目;后来到宁波电视台、浙江卫星电视台、上海有线台转了一圈,她更是把大型晚会主持、谈话栏目主持干了个遍,甚至顶班播过新闻。不过,真正让她稳定下来,还是东方电视台的《相约星期六》———这才是属于她和她的伙伴们的天地。

“《相约星期六》刚起步那会儿,就好像是处在历史底部的股票,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就似乎是进入一段快速拉升的牛市。现在的‘相约’正在高位盘整,构筑一个平台,也许她会有起起落落,但都是些小的波动。想要再创历史新高,就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在飙升的时机到来之前,我只能等待。

”倪琳用股市术语做了个俏皮的比喻。“只要她是‘绩优股’,总会有勃发的一天,我相信。”即便是“盘整”,她也悄悄地做些改变———有人说她荧幕形象太硬,她就悄悄留长了头发;天气稍凉,她又换上线条柔和的蓬松毛线衫。

“做主持是需要大家认可的,如果观众喜欢我,我会和他们相约每个星期六!”说到这里,一向嘻嘻哈哈的倪琳,神情忽然严肃起来。(本报记者 宣晶 摄影 江乔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