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先进事迹 学习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2017-11-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吴孟超,这个名字对我并不陌生,他是2005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不过当时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此,我只知道了他是一位医术卓越的肝胆外科医生,他在学术上成就斐然自不必多说,迄今为止全国只有十四人获此殊荣.然而让我敬仰的是,他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大家,更是一位好医生.好老师.好党员,这其中的事迹更让人动容.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我有幸身临吴孟超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国科学院专场,现场聆听他的战友.学生和患者讲述他的感人事迹和他本人发自肺腑的话语.作为听者,感动之处不禁潸然泪下,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吴孟超,这个名字对我并不陌生,他是2005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不过当时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此,我只知道了他是一位医术卓越的肝胆外科医生,他在学术上成就斐然自不必多说,迄今为止全国只有十四人获此殊荣。

然而让我敬仰的是,他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大家,更是一位好医生、好老师、好党员,这其中的事迹更让人动容。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我有幸身临吴孟超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国科学院专场,现场聆听他的战友、学生和患者讲述他的感人事迹和他本人发自肺腑的话语。作为听者,感动之处不禁潸然泪下,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是在正统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下长大的,并很早就把它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我不得不承认,在市场经济大潮到来的时候,我还欠缺与时俱进地与之相融的能力,因而感到迷惘、感到彷徨、感到孤独。这场报告会,让我重温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又经过了一次人生意义的心理历练。吴老是我为人、做事的楷模,他的事迹使我有了继续坚守的信念和力量。

作为党员,学习他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做法 

吴老说,“我一生中有过两次宣誓:当医生我是宣过誓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宣过誓的,宣了誓,就要信守诺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这句话在吴老那里可不仅仅是美丽的装饰,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他甚至是用别人不解的行动来实践这一宗旨。

2005年冬天,吴老被推荐参评国家最高科技奖,上级确定的考核谈话时间与原定的手术计划相冲突。吴老得知后,坚持手术不能推迟。不解的人以惯性思维问到:这是个什么病人,怎么这么重要?吴老说:“一个河南的农民,病得很重,家里又穷,乡亲们凑了钱才来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实在抱歉,让你们等我了。”这就是吴老,他把患者的生命看得比天还大,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在吴老所在的医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为了减轻患者的负担,他宁愿不辞辛苦手工缝合手术刀口。他曾批评主刀的大夫:“你干吗非要用那个器械?咔嚓一下几十块钱,病人的负担该多重?你不会用手术线?那一根才多少钱?”挨了批的大夫不敢回嘴,可在他离开的时候还不解地嘟囔:“没见过院长拦着医生为医院赚钱的!”

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是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吴老这里还需要苍白无力的阐述吗?他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诠释。当听到这样的事迹,我才为自己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而挺直了腰板,才让我重新相信我曾经的选择没有错!

作为科学工作者,学习他“标新立异,一丝不苟,奋勇拼搏,亲自动手”的精神

医界有一句话: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吴老是一位倾心为民、德技双馨的一代名医。

他创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他创造了我国肝脏外科手术的经典方法,他推动了我国肝癌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因而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这样一位大家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跟随他身边近30年的护士长说:“很多人都想知道,吴老的手术成功率为什么那么高,为什么做得又快又漂亮。我很清楚,他不完全是靠技术,更不是靠运气。他真正的过人之处,是他对待每一台手术都极其认真负责。”

“尽管吴老医术高超、经验非常丰富,但他对每一台手术都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不管这个病人是谁,不管病情轻重,不管病人的CT、磁共振等影像检查结果多么肯定,他都要在动手术的前一天,再次和B超室的医生做一次术前病灶确认,上手术台之前,还要在看片灯上再次查看病变部位,验证一下,好做到万无一失。”

“当遇到比较复杂的病情时,吴老一定要召集专家会诊。一次会诊不满意,就再来一次,甚至换一批专家会诊,充分吸纳各个方面的意见,直到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预见到,把各种应对措施都制定好,他才会上手术台。”

于是,吴老成功地做了不少堪称“中国第一”的手术;于是,吴老是全医院中做手术最快的大夫;于是,在手术过程中,他就像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大胆谨慎,有繁有简;于是在走出手术室,摘下口罩的时候,吴老才会轻轻地说一句:“比我想象的容易。”

可是,我心里深深地知道,没有之前那些严密、认真准备的不容易,这样轻轻的一句“容易”谈何容易!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由得记起了汪德昭先生为我们立下的所训:“标新立异,一丝不苟,奋勇拼搏,亲自动手。”吴老面对科学工作的态度恰是这十六个字的生动写照。如果没有标新立异,他何以取得那么多的中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如果不是一丝不苟,他的手术怎么会做得又快又好?至于奋勇拼搏,亲自动手,我记住了一组数字:吴老从医68年,做过14000多例肝脏手术。

作为一位快90岁的老专家,他目前仍坚持在临床一线,仅去年就主刀手术190台。

报告人以平和的语气,声音也并非很洪亮地报出这组数字,然而会场上却立刻爆发出意想不到的热烈掌声。一个中国甚至世界知名的大师竟然还在做着一个普通医生都在做的手术,而且数量如此之多。这与那些成天夸夸其谈、上下“忽悠”却鲜做实事的“科学家”相比,吴老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我想,越是期待的东西可能正是自己当前最缺少的东西,这掌声正是一种对于科学研究真正回归的最大企盼。

作为老师,学习他惜才爱才、甘为人梯、倾囊相授、虚怀若谷的大家风范

一位良师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

吴孟超的老师是医学大家裘法祖。老师给了吴孟超一生的影响,其一就是教了他怎么干净利索地做手术,其二则为他指出了将薄弱的肝胆外科作为以后业务的努力方向。于是这一指点,指点出了中国肝胆外科的创始人,一个人又带起了中国肝胆外科整个学科。

裘法祖是一位良师,他的学生吴孟超也是一位良师。

如今在肝胆外科领域,有不少领军人才,都是吴老从普通学生和普通医生中发现、培养起来的。比如,他会将偶遇的一位“外语水平不错、工作认真细致、科研思维也好”但眼下却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大夫推荐到国外留学;若干年后,他还会冒着风雪交加的严寒,夜间驱车6个多小时去拜访这位学生,邀她回国工作。 于是这一次并不经意的接触和一次格外的垂青推荐成就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老的爱才之心、惜才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吴老技高于人而心胸坦荡。他开办进修班,自编教材,亲自示范,把他独创的“吴氏刀法”毫无保留地教给每一个进修学生。有人提醒他:“外科医生靠的就是一手绝活,教给别人,你的优势就没了。”吴老却说:“我国有几十万肝癌患者,我一个人救不了那么多病人,只有把技术贡献出来,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吴老不仅毫无保留地授之于人,而且甘为人梯。有的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感到“吴氏刀法”还有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考虑到这是老师的成就,不敢贸然尝试。吴老知道后,热情地鼓励说:“后人有质疑前人的胆识,学生有超过老师的勇气,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你们不要有顾虑,要大胆地去试。”于是,肝脏手术技术一次再一次地得到发展,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

吴老胸襟开阔、虚怀若谷,虽身居领先地位却绝不居高自傲、固步自封。他甘愿做学生的学生,从学生那里学习了先进的腹腔镜技术,从而最早把这项技术应用到肝脏手术上。

吴老还是一位严师。他的学生现在有的已近60岁,提起老师还是吐舌头:“老师凶!”每到吴孟超查房,年轻大夫们就全身紧张,他会手拿病历,一项项让他们背着说出病人的各种化验数据!病历上的字写错一个都不成!

老师是过于严厉了!可严才是真爱,正所谓严师出高徒!

为人师是一件极神圣、严肃的事情。我常常会这样想。每当想到此,越想就越感到没有足够的底气来担当。作为一名老师,吴老也是为师者的楷模,给我榜样的方向和力量。

吴老自己说:“作为一名医生和老师,看病、治病、做学问、带学生,是我的本职工作。”这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它朴实无华;也不需要成为大师,人人可以为之,但现实却远远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吴老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他成为了大师。我自知与吴老无法相提并论,吴老所达到的高度是我无法企及的,但我还是可以像他一样做人、做事,尽管没有他做得那么好。

吴老是夜空上的一颗星,纵然够不到,但当我困惑、迷惘时,他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在我困难和疲倦时,他给我坚守的力量。